回归日常生活,尊重歌词艺术之美
——读邓永旺歌词想到的
文丨陈静波
2023年7月份刀郎的一首《罗刹海市》的横空出现,打破了歌坛貌似繁华的平静。原来歌曲还可以这么写,批判现实生活,揭露假恶丑啊?这种共情满格的音乐真的是别离大众的视野太久了。一个成熟的歌词作者是应该也是必须能够用艺术的手法写出生活的千姿百态、百样人生的。
一、关注现实,回归日常,让歌词在生活的土壤中担承使命,获得更有价值的存在。
歌词永远姓歌,深入生活,歌唱生活、展现生活是它的本质。当艺术的鉴赏水平还停留在一个感性认知的审美阶段的时候,极容易非理性地进入极端创作,这个时候创作者往往以自我“理想”为中心,以擅长的某类“窄圈”“怪论”而排他,傲慢、偏激目空一切,“曲高和寡”的最终是空中楼阁,是走火入魔,背离了群众基础就是脱离了现实生活。读永旺的歌词,让我看到他笔下多姿多彩的、原汁原味的生活,这种生活不仅涵盖了形形色色的平民化的人,也有政商精英、文人墨客、将勇兵雄,单从歌名可见一斑。《记住这一仗》《打工的姐姐》《公交进乡村》《土家人的晒场》《苗寨飞出金凤凰》《茶山情》《快乐车厢》《喊你一声草帽哥》《再唱雷锋好榜样》《公仆情》《宝庆竹刻》《消防员之歌》……每一首歌都是鲜活的人生写照,都是生活场景的瞬间捕捉。读他即将付梓出版的歌词集,我读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味道,日常生活的人、事、景、物被他刻画得栩栩如生,真挚素朴,感人至深。
歌词要高度关注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不负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生活场景都是一段历史的印迹。别小看歌词作家,每一个细节的描摹都是在记录当下,记录历史。关注生活,讴歌时代,于无形中担承了历史使命,这样的歌词更有存在的社会价值、现实和历史意义。相比那些卿卿我我、男欢女爱的歌词不知要高级多少倍。“这一仗热血汇成了芷江/雪峰山筑起巍巍屏障/这一仗生命谱写了壮歌/冲锋号吹出胜利交响……《记住这一仗》”这是在记录历史,讴歌英雄,警醒世人。“背书包的山娃上车爱唱歌/产业园的姑娘乘车就刷卡/一声喇叭,唤醒朝霞/迪迪开进了一幅水墨画……《公交进乡村》”这是在记录乡村振兴,农民享受小康生活的喜悦和幸福。“肩挑担子走千里/双肩挑的是布袋戏/十八罗汉任调遣/吹拉弹唱献技艺/……《一人手操百人戏》”这是在讲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邵阳“布袋戏”。“我走进了大学的门/你却做了打工妹/你含辛茹苦为我挣学费/在我彷徨的时候你总是一句话/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有作为……”《打工的姐姐》这是在描述打工群体的艰辛,记录姐姐帮助我的生命历程。
下沉民间,用心发现,捕捉细节,是歌词创作者非常重要的创作方法和态度。只有了解民间的生活、文化、风俗等,才能让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极大的感染力。也只有这样,才更能体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只有肯于走进基层,沉下基层,融进基层,在基层中“采、创、送、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践行,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精品力作。人生、爱情题材固然是人们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有它的市场和经济效益,但是弘扬真善美的社会风气,激发正能量的意识形态的歌曲,才能够帮助我们激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催生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绵绵情怀和澎湃力量。
二、深挖创意,精研金句,尊重歌词艺术创作规律,彰显歌词艺术美学。
艺术的创意过程也是创造发明。要养成有创意才写作无创意不动笔的好习惯。精研金句是指深入研究、分析、创造那些具有深刻内涵和智慧的名言金句。这些金句经过时间的考验,具有普遍的真理和价值。不要以为这些金句都是那些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哲学家或领导者才能提出,我们的歌词人可没少做过贡献。小说散文也好,诗歌歌词也罢,作为外部表现形式的语言美,是美学品位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尤其是诗歌和歌词。歌词创作要在语言的创新上精研细磨,做足功课,应像郑板桥在《赠君谋父子》中所说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那样,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独辟新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当下,艺术创作空前活跃,但是我们的理论建构和批评的声音严重滞后。不敢批评,顺情说好话、溜须拍马的话比比皆是,尤其对某些混出了些名气的作家及其“创作理论”更是不敢说“不”。创作追求个性,追求创意创新创造发明无可厚非,但是要有共性的把握,也就是思想上要有担当,头脑中要有意识形态,不能跑偏,更不能让人唾骂。我一贯认为,丢掉了“中国诗歌传统”是不能歌唱的,与歌无缘就不应该再叫他“诗歌”,只能称其为“诗”,其实这也是高抬了。和诗比较起来,我们的歌词做得好多了,还在沿袭中国诗歌的传统写作技法,还在主张语言、韵律、构思、角度、内容、思想上的美感和品味,这俨然成为评判歌词高下共性认知中的共鸣。
艺术创作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但是能写和写好绝不是一回事,要尊重歌词是一门艺术。“谁把湘江绣在锦缎/春潮滚滚扬帆远航/谁把岳麓绣作屏风/光彩夺目群山茫茫/啊,心灵手巧的湘绣姑娘/绣鸟能听声,绣花花生香……《湘绣姑娘》”“……说不清缘由的是乡愁/酸甜苦辣啥味都有/……说不尽思念的是乡愁/叶落归根化作扁舟……《乡愁是一杯酒》”这些句子是艺术化处理过的,是虚实相生的,是有意境和哲学品味的,是有金句的……当前歌词从业者众,似乎会摆弄点文字的人都可以写几句歌词出来,各种粗制滥造层出不穷。不尊重艺术就等于毒害艺术,会让歌词留下诟病,被大众厌烦甚至抛弃。
树立歌词人的自信,彰显歌词艺术美学。歌词和诗歌自古同宗同源,但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二者曾有过盛衰兴废的交替反复。现如今,通过几代歌词人、歌词理论家的不懈努力,歌词不再是“小儿科”被人瞧不起,正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和诗竞芳夺艳,有过之而无不及。写歌词已成为一个让人光荣、很自信的职业。人们对歌词美学的研究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歌词创作美学》《歌词门》《歌词美学》等等专著被歌词人所熟知。歌词作家邓永旺不仅写歌词,写作之余也在写歌词评论,理论和实践同频共飞,我觉得这才是一种正常的、理性的、最佳的创作状态。把歌词写出品味来是需要词家修好内功的,站在美的视角上尊重它,善待它,重视它,推崇它,歌词必然兴盛不衰。
谱写日常生活,写出歌词艺术的美感,永旺的歌词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笔者不一一列举。但是作为批评者不能一味说好话,永旺的歌词在语言的精心锤炼上还需加大力度,多出金句,出好句子。引用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中的诗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和永旺共勉之。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陈静波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