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绘乡土,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长沙市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美在湖湘”主题写生活动走进湘西惹巴拉
2025年8月16日至20日,长沙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沙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组织艺术家团队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惹巴拉村,开展“美在湖湘”主题写生创作活动。活动期间,长沙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与惹巴拉景区共同举行了“长沙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惹巴拉写生与创作基地”挂牌仪式;龙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提名人选、第十四批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县工作组组长谭磊出席挂牌仪式并在致辞中指出:“基地的挂牌成立,是一座联结长沙深厚艺术资源与龙山独特山水人文的彩虹之桥,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的强力引擎;该基地是长龙两地艺术与文旅融合的重要成果,标志着长沙对龙山文化帮扶从‘输血’走向‘造血’,从短期活动迈向长效合作。基地将成为省县联动、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引擎,持续推动人才、创作、资源向龙山倾斜,助力本土文化生态活化与振兴。”
龙山县谭磊副县长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长沙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肖德荣为写生基地授牌揭幕。
惹巴拉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土家第一寨”,集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和建筑遗产于一体,是龙山县文化振兴的重要窗口。这里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更是全国高校艺术写生的热门目的地,年接待量超3万人次。本次写生活动选址于此,既彰显出龙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出长沙艺术力量聚焦帮扶一线、瞄准特色资源、务实开展文化协作的精准策略。
龙山县美术馆馆长李开奇为艺术家们介绍土家族民俗文化。
在五天的写生创作中,长沙市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们深入村落田野,以中国画技法,刻画土家吊脚楼的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的生动场景和山水交融的自然意境。作品不仅捕捉了惹巴拉“山水与文明相交”的独特风貌,更折射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新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长沙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肖德荣在写生与创作基地挂牌仪式上强调:“‘美在湖湘’首站走进龙山惹巴拉,就是要以艺术为桥梁,把省会的文化资源、审美力量、社会关注持续引向对口帮扶地区,让艺术真正赋能乡村、服务人民。”同时,他深情地表示“我们画作就是最好的‘宣传海报’,展览就是最动人的‘文旅推介’。通过艺术家的妙笔,让惹巴拉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走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真正为咱们惹巴拉文旅品牌的打造,注入一股清新而持久的‘艺术流量’。让大家一看画,就想来;一来,就爱上!这,就是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最‘浪漫’也最‘实在’的实践。”最后,他期待,“探索艺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让画作成为惹巴拉的‘艺术名片’,吸引更多人流,带动文创开发、民宿升级,让艺术的‘软实力’转化为当地发展的‘硬支撑’,为长沙龙山协作,添上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艺术家们在进行写生心得交流。
除写生外,艺术家团队还与村民共同生活,开展民俗文化调研,并计划将部分作品捐赠村落,用于文旅推广和乡村美育。活动策划人肖德荣、戴建华、吕小明表示,所有创作成果将纳入《美在湖湘(湘西卷)》,通过后续展览、出版等方式,长效助推龙山文旅品牌塑造。活动还借鉴了中央美院与湖南师大“美育浸润”经验,积极探索“艺术+乡村”的可持续机制,为对口帮扶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写生经验分享。
此次活动深刻延续了湖湘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传统,积极响应“扎根传统文脉,聚焦时代现实”的艺术主张,通过对土家织锦、摆手舞等非遗元素的绘录与转化,不仅留下了一批视觉档案,更探索出艺术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长沙龙山两地艺术家合影留念。
“美在湖湘”写生活动,是长沙以文艺力量参与对口帮扶、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举措。它证明,艺术不仅是表现美的媒介,更是连接城市与乡村、传统与当代、文化与经济的重要纽带。未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长沙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将继续深化此类活动,推动湖湘艺术资源与县域发展需求深度融合,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可靠而温暖的艺术力量。(肖德荣、戴建华)
来源:中南林科大艺术研究院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