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访谈|施俊杰|盛天晔:历经千磨万转,绘画才能渐入佳境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施俊杰 编辑:施文 2024-09-18 10:52:59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南岳入青云(中国画) 江程

盛天晔:历经千磨万转,绘画才能渐入佳境

文|施俊杰

9月3日,由中国美协、湖南省文联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湖南省美协、中共衡阳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潇湘风华——中国山水画展”在衡阳开幕。笔者在开幕式现场采访了参加开幕式的嘉宾盛天晔。盛天晔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对中国画发展有着深入的研究。活动现场,盛天晔畅谈了对本次展览的感受和思考。

施俊杰:本次“潇湘风华——中国山水画作品展”以山水画为切入点,共遴选出274件入展作品,您对这次参展作品的整体评价是怎样的?

盛天晔:“潇湘风华——中国山水画作品展”作为一个面向全国的展览,从参展的这些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湖南青年画家整体面貌,还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省市的画家的作品呈现,可谓是面貌多样,体量庞大。经过展览评选组委会专家初评、复评严格甄选,从全国4306件投稿作品中遴选出274件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从这些气质独特,或清新、或灵动、或雄浑、或隽永、或古拙、或婉约的山水画作品中,观众不但可以感受到中国山水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情感和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

施俊杰:您认为这次展览对于湖南的山水画创作乃至于对全国的山水画创作,有哪些积极正面的影响?

盛天晔:这个展集中呈现的不仅仅是湖南,同时也是全国中青年山水画家对当下山水的一种表述。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从观念上看,都面临着面对古人已经描绘了无数遍的山水,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创作实现笔墨当随时代?毕竟对于山水画的创作来说,传统的山水画笔墨,在北宋就已经到达顶峰了,怎么才能在传统的继承中走出一条新路来?唯有坚持守正创新,从传统里去寻找突破,寻求新的语言、新的观念和新的形式。“潇湘风华”这个展览呈现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大家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手法,各种别具一格的新颖图式,呈现艺术家们选择的各种不同主题。首先,它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无论是描绘的对象还是呈现的方式,艺术差异性都非常大;其次,展出的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都在以现实主义的笔墨语言紧扣时代的主旋律,描绘新时代主题;第三,这些作品呈现出了“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视觉效果。青年艺术家们一定要秉持艺术“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创作态度,坚定地与时代同步,才能创作出更多既可亲、可信、可感,又兼具温度、力度、深度的时代画卷。

施俊杰:关于守正创新这一点,您刚才说得太好了。我们确实可以在这次展览的作品中看到很多融合了其他画种的一些技法和表现形式,而且这种跨界的表现手法还比较多,这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未来创作和发展来说,势必会带来一些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您认为在这方面,本次入选的这些作品有没有值得肯定的探索?

盛天晔:肯定有。这是一次大规模的集中展示,艺术家通常都是单兵作战的状态,在家里、书斋、画室里面专心致志,埋头苦干,集中在一起展示有什么好处呢?大家济济一堂,各种样式、各种生活状态的艺术家都有,每一幅画作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画面中呈现的内容也势必与他们真实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艺术家想通过这些画面传达什么信息,以及通过什么手段传达出来,这幅画跟别人同样主题的画之间又有什么不同……这些都很有启示意义,能够让大家以图为镜,以他山之石来攻玉,从别的创作者身上发现自己缺少的东西,唯其如此,才能取彼之长补己之短。画家在展厅一路观看下来,从第一幅画到最后一幅画,肯定会受到各种不同信息的冲击,反馈到自己身上之后再去反哺,经过融合之后变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再去探索一条创新的路径。比如你刚才提到的汲取了其他画种的一些手段,呈现出技术上面和表现手法上面的多样性,诸如刷云母粉、贴金箔……这些都是在努力探索和寻求绘画语言上面的突破。其实画无成法,绘画并没有固定的手段,绘画只是一个表达途径而已。艺术家通过一幅画究竟想传达什么?有没有准确的表达传达出来?在准确传达的情况下,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表达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认为这次入展的很多画家其实都做得很好,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思考。

施俊杰:您对这次入展的艺术家,特别是还比较年轻的青年艺术家们未来的创作有什么样的期许?

盛天晔:这次入展的作者大部分都是新面孔,是第一次见到。我也问了策展方入展画家的情况,他们当中有很多是刚刚毕业的,工作没几年的,所以这次“潇湘风华——中国山水画展”对他们来说,既是一次鼓励,也是一次磨砺。

绘画只是一个表达的途径,但创作的过程永远都是一个磨砺的过程,不磨到最后一步,永远不知道自己会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对于青年艺术家而言,他们一步一步走过来都留下了印迹,今年的画挂在这里,下一届展览再创作投稿时,他会再去对比参照两张画之间的差距,审视自己是否在往前走。画在磨人,人也在磨画,这注定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只有懂得千磨万转之境界,才能渐入佳境。我期待在这磨砺中,每个艺术家都能走出自己独特的成长路径,也期待着中国山水画更加广阔的未来。

部分作品欣赏

图片

刘 钻(黑龙江) 大云水之留别 170cm×192cm

图片

谭又明(广西) 武陵晴岚 205cm×170cm

图片

王俊标(河北) 查济风情 235cm×199cm

图片

肖东辉(湖南) 烟雨湘江古镇群 209cm×150cm

图片

杨树旺(河南)雁城烟霞 215cm×115cm

图片

邹进(湖南)潇湘沐泗道南正脉 227cm×123cm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施俊杰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