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世外 乘物游心
——未君作品赏析
文丨李凌云
未君《春水粼粼》
国画重彩画,以特有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极大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有水墨画痛快淋漓的特点,又比水墨画多了几分绚烂和亮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与情趣。
未君《寻山记 ·秋之声》
未君先后师从霍春阳、郭怡孮、林凡等名师,主攻中国工笔重彩花鸟画和重彩山水画。观其作品,总的感觉是:传统功力深厚,而且敢于探索,不断求变求新,其作品富有诗意和浪漫情调,蕴含很强的哲理性。
未君《庄子·与鲲同游》
前人云:“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站在未君的作品前,你的思绪会随着他的笔触展开想象的翅膀。
未君用色大胆,不落俗套。他笔下的孔雀,造型生动,孔雀的背羽、尾羽、腹羽,经过多次渲染,然后再用勾线着色笔一笔一笔勾出翎片及羽毛,颜色重而不滞,层次丰富,细腻而富有质感。
《遇见莲花开》里,一朵金灿灿的金莲花占据画面显著位置,另一朵黄中透红的半开的金莲花,扬起高贵的头颅,挺立在画面的右上方,还有几朵金灿灿的金莲花,在黄中带绿的宽大的金莲叶中若隐若现,几束紫色的小花从左下方的湖石边探出头来,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未君在一幅画中同时用红、绿、黄、紫等鲜艳的颜色,却又不显艳俗,不火不燥,是因为他巧妙地运用了大面积的黑色背景,这样,不仅平衡了整个画面的颜色关系,而且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
未君《踏雪寻梅》
写生能让画家更好的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自然,并将其转换成自己的想法,将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里。写生最考验的是画家的观察能力,通过对物象的取舍,展现笔墨的魅力,也折射出画家自身的修养。
未君的荷塘写生系列,荷花用淡墨渲染,每一片花瓣墨色淋漓,摇曳生姿,黑色的背景,更加衬托出画面的厚重,深邃,不着色,却更有一番韵味。其紫藤线描作品,大片的黑色背景,几根淡墨枝杆,墨韵十足,线描的紫藤花褪去了亮丽的外衣,静静地开放,是那么的清澈,让人顿生怜爱之心。
从未君的线描写生作品中可以看出,其线条肯定,抑扬顿挫而富有弹性,体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也真正地体现了“写生”两个字的含义,写出了“生”意,写出了气韵。
未君已经模糊了工笔和写意的概念,其作品既有工笔的精微刻画,又有写意洒脱的笔墨韵味。他的作品,近观,可让人进入画面畅游,远看,能让人思潮起伏。他的每一幅作品感觉都有故事,可读性强。
未君《如影相随》
《如影相随》中,一根树杆贯通整个画面的左侧,画面下方,有石、有树、有花,中间是宽广的河面,河对岸,山峦叠翠,云雾在山涧中缭绕,既丰富了层次,又显现画面的幽远。右上方,一根树杆向左上斜插,技叶有疏有密,与左边的树呼应,形成一个大的开合,一只孔雀从右下部横飞而出,与上面的树杆形成围合之势。孔雀的影子伴随孔雀在河面上驰骋,更像是未君的内心,在自由翱翔。
未君《花木有灵》
《花木有灵》里,近景是坚实的山石、树影,中景有两只梅花鹿凝望着远方,远景有山石、瀑布,云雾萦绕,一袭花瓣纷纷扬扬从空中飘落下来,一股淡淡的故乡情凝结在这幽静的世界,未君用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他内心的情愫,以及对远方的憧憬。
未君《桃花又开了》
《桃花又开了》中,一座山在大海中漂浮,一颗比山还大的松树倔强地在山头生长,几只鹤站在树杆上,还有一只鹤正在张着翅膀,向鹤群飞去。山石的左边,一枝耀眼的桃花在风中摇曳,几片花瓣飘落水面,随水流飘荡,在外飘荡多年的未君,无时不刻不在思念着故土家园。
近年来,未君做了大胆尝试,不再是具体物象描写,而是转入到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他采取花鸟与山水结合的方式,既不脱离传统,又结合现代元素,还融入了西画构成,创作了一大批具有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未君《丽人行·归去来兮》
其作品《归去来兮》,几位仕女正在悬崖下方平台上观景,几个观光缆车却款款横跨画面上空。《后山歌起》里,巍峨群山中有一片桃林,桃花开的正旺,一群仕女在桃林里,有的在弹琴,有的在赏花,有的在闲逛,一列高铁却穿越后山,呼啸而过。
这种超越时空的表现方法,跳出了物象的禁锢,透过幻象看事物的本质,在变幻中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追求一种永恒的真实。
《北冥有鱼/踏雪寻梅》中,画面的下部,有山石、树木,有房舍、船只,有梅,有马,有鹤,有鹰,这是现实世界。画面上部的石头是漂浮的,一只巨大的鲲鱼在空中穿梭,像电影《阿凡达》和《哈利波特》里的场景,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鲲鱼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这两个不一样的世界,似乎更增添了现实和虚幻的不确定性。正如《庄子》秋水篇所说:“物之生也,左路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这种奇幻的场景,让人想到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和《鱼鸟图》,八大山人画的鱼, 是在天上飞的。
未君从“师古人”,到“师造化”,再到“师自己”,他的奇思妙想,融入到他的作品里,总让人遐想联篇。
未君的作品,耐读,经看,有回味,更需要慢慢地品,闭上眼睛冥想,有一种净化心灵,超脱物欲的涅槃。在内心深处,你会追问自己:从哪来,到哪去?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文联”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李凌云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