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百家写百村丨王琼华:透过普通百姓生活,看到村庄文化根脉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2024-06-21 16:34:33
时刻新闻
—分享—

改改2.jpg

王琼华_副本.jpg

作家王琼华。

相关链接:文学里的湘村丨王琼华:剧透足田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袁思蕾 长沙报道

作为“湖南百家写百村”征文作品,《剧透足田村》在红网首发,许多人读过后,才惊觉:在郴州汝城,竟藏着一个以村里人唱祁剧、演祁剧为特色的村子——足田村。

今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专访作者王琼华,他表示,通过一个民间剧团来写一个村,可以透过普通百姓的生活,看到这个地方的文化根脉。

观剧也观村

“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作为常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展创作的作家,王琼华这样评价他眼中的足田村。

《剧透足田村》也令读者耳目一新。文章开篇就是“正月初九,足田村演祁剧《十五贯》。”王琼华用笔墨描摹出现场观者如潮、座无虚席的场面,由观戏者的第一视角,引着读者走进足田村,走近一群足田村人。

足田村1_副本.jpg

足田村人演祁剧、看祁剧。

陈忠粮、陈小平、陈毓霖、陈听凤、陈爱平……跟随作者的文字,从现在的足田,回到几十年前的足田,再来到现在的足田,一个个足田村人鲜活地出现在读者面前,由祁剧串起的足田村发展史、颇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传承中发展的乡风文明,便也深入人心了。

“我希望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写这里,让读者看到一个鲜活和充满生机的农村。”今年初,王琼华获知湖南省作协正在开展“湖南百家写百村”大型文学创作活动,作为郴州汝城人,他自豪于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尽管此前已经写过不少关于家乡的文字,但他觉得,这里还有许多值得书写的内容,“写乡村,内里还是文化。文化才是乡村的根,它的灵魂。”

动笔之前,王琼华在自己的记忆库中搜索了一番后,把视线锁定了足田村。他认为,从这个题材中可以看到戏剧在丰富乡民精神生活,提升乡民素质中有着不一般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农村自办剧团更接地气。他们往往能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表达简洁明了的主题,传递人情的温暖与人性的光辉。尤其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清官戏、杨门戏、孝贤戏,这类戏曲剧目张扬清正的品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可以丰富乡民的精神生活,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使乡民获取为人处世的宝贵经验。显然,足田村具有作为“文化标本”进行深度解剖与解读的价值。

台上台下皆有戏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王琼华就对足田村有所了解。那时起,他就结识了一些足田村人。有意思的是,他在1993年出版的一本小说集被一位足田村人一直珍藏到今日。这事,直到今年3月,他因要写足田村而多次深入村中采访时才得知,可谓缘分天注定。

“通过一个民间剧团来写一个村,可以透过普通百姓的生活,看到这个地方的文化根脉。”王琼华认为,乡村文化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他在足田村中的所见所闻,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足田村2_副本.jpg

足田村祁剧,足田村人唱。

王琼华在文章里写:“每一场戏,都成了足田人的文化记忆。”“在这地方,祁剧就是声音,祁剧就是音乐,祁剧就是语言。”“我蓦然明白,把台上的好戏演到台下来,这才叫文化赋能。”……

这是因为王琼华在深入采访中体会到,足田村人在排演祁剧的过程中,既实现了文化共享,也展示了自我,还丰富了当地的文化,邻里关系、乡风民俗也因此向好发展,“足田村人把台上的戏演到了台下来,老百姓将戏当成一面镜子,把戏里的美丑观融入到了生活中,共同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他由此也有了一个观点,认为培育乡村剧场,发展乡村演艺,用艺术点亮乡村,对于彰显乡村文化特色,赋能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联手新媒体展现乡村活力

写实的手法,小说化的语言,有情节、有情感、更有真实。九千余字的《剧透足田村》,写活了足田村。

为了写活写实足田村,王琼华多次走访足田村,前前后后采访了包括村民、村干部、驻村干部、游客在内的四五十人。在采访中,王琼华一次又一次被他们的讲述感动了。

d5a88d416218db1692c5b7836d7decf.jpg

足田村。

文章出来后,很多足田村人通过手机看到自己家乡的故事,很是自豪。

“文学因为有了新媒体,更加活跃。新媒体有了文学,更有深度。”对于此次省作协联手红网,以新媒体形式推广传播文学,王琼华认为效果很好、前景广阔,“文章发出后,很多朋友和读者很快就在朋友圈、网上刷到了,足田村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了。甚至有外地人士通过多渠道努力添加了足田村村支书的微信,以便有演出时能去村里看戏。这个夏天,来足田打卡的城里人也多了许多。”

“我现在会经常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发表、传播作品。”写完《剧透足田村》后,王琼华又写了《金山开满了灿灿莲花的谜底》等作品,他希望,用8-10年的时间,把汝城的过去和现在,都写进自己的文字里,并借由新媒体的力量,让汝城成为更多人向往的地方。

作家简介

王琼华,曾用笔名王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副主席,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郴州市文联名誉主席。郴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曾任郴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湖南省寓言童话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文艺家。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得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发表于《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湖南文学》《天津文学》《花山》《湘江文艺》《芒种》《青春》《湖南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已公开出版长篇小说、小说集、散文集《官场密语(三部曲)》《致命细节》《还我风骚》《官方女人》《天宫迷城(三部曲)》《咣当》《大印象》《心事》《透明的初恋》《东江湖传》《郴州最美风景》等31部。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enyi.rednet.cn/content/646840/65/140197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