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
王涘海在祁阳开讲。
红网时刻新闻7月29日讯(记者 袁思蕾 胡邦建)7月29日,2022中国(永州)山水散文节之祁阳山水散文创作研讨讲座在祁阳举行,湖南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王涘海漫谈文学创作的“技”与“道”。
永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翼平,祁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东涛,永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科,永州市作协主席吴茂盛,祁阳市文联党组书记桂健新、祁阳市作协主席王明兴等出席讲座。
时隔多年,王涘海回到故乡,心中满是感慨:“故乡是我生命的起点,也是我的精神归宿,还是我事业的发源地。学生时代的爱好奠定了我一生的事业。”多年来,他将与生俱来的乡情倾注笔端,从故乡出发,将故乡书写。
从小就喜爱文学的王涘海认为,对待文学要保持平和的态度,“它是一种爱好、一种理想,把文学当作自己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或者一种精神慰藉,抱着纯粹的目的,才能走得更远。”
作为文学期刊《湘江文艺》的执行主编,王涘海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文学期刊的投稿经验,分享给现场的作家、文友们。这些经验包括了解办刊特点、控制文本字数,排版美观、避免一稿多投等。对于如何鉴别文学作品的优劣,他认为,好的作品既能给人带来新鲜的陌生化的阅读体验,也能让别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王涘海看来,好的作家能做到内容与形式、观念与技巧、题材与体裁的高度统一,“好的写作是有难度的,同时,也会让阅读产生难度。”他指出,可以让阅读者放慢阅读速度、反复咀嚼、口齿生香,是好作品的表现之一。
另一方面,王涘海认为,新鲜的陌生化的阅读体验来自语言、内容、技巧、思想。在语言上,有表现力、想象力、能出彩的文字更胜一筹。而且,很多时候,大量鲜活的语言素材就存在于民间,因此,深入生活是好作品的必备要素。同样的,在内容上,要开创新的题材,要关注当下最鲜活的现实,以此带给人新鲜感。
针对散文创作,王涘海说,要做到由“小我”到“大我”,从“伪我”到“真我”,还有从“再现”到“发现”,这需要作家们能敏锐地把握当下,不为文造情,非模式化写作,同时,用好的细节来打动人心。
“一部好的作品,有对现实生活最精彩的描摹,有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也有对复杂人心的精准把握。”王涘海说,当下是文学发展的最好时代,人民需要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在构建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因此,作家们要趁势而上,书写新时代,发挥文学正能量。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胡邦建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enyi.rednet.cn/content/2022/07/29/1157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