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山诗集《时间的盐》品鉴会在合肥雨悦山房举行

来源:“当代诗歌创作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编辑:施文 2025-07-16 09:53:22
时刻新闻
—分享—

巢湖水波光粼粼,四顶山郁郁葱葱。7月12日诗人王山诗集《时间的盐》,在古典、雅丽、徽派的合肥雨悦山房芴玉堂举行。品鉴会由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合肥市作家协会与雨悦山房共同举办。该诗集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诗人近年来创作的70首诗作。

图片

图片

中国朦胧诗代表诗人梁小斌,安徽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一级巡视员、安徽出版协会理事长查结联,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助理、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安徽省作协原副主席兼秘书长、《诗歌月刊》原主编李云,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会长、合肥市作协副主席吴少东,雁西、孤城、胡金华、林莉、杨廷成、高春林、宝兰、敬丹樱、吴小虫、马文秀、天界、孔令剑、吴撇、去影、谈骁、徐琳婕,以及安徽省暨合肥市诗人代表张小平、詹用伦、沙马、许敏、罗亮、张建春、应文浩、西边、程大宝、刘腊华、张耀月、宇轩等60多位诗人与会。

图片

图片

品鉴会由吴少东主持。

著名诗人梁小斌在发言时指出,王山的诗集《时间的盐》名字取得好,在王山这里,什么时间,什么盐,有别与我们通常熟知的概念。我个人认为,时间不是岁月的流淌,在这里是生命的演进,是他从新疆到北京,从北京到全国各地的生命的深脚窝。盐,在这里也不是我们每天在锅里洒下的有滋有味的白色粉末,或细碎的晶体,而是他生命的结晶,情感的结晶,这种结晶体的其中重要含量,可能含有疼痛,含有他对世界的态度,是一种性情,也是一种智慧,并由此诞生一种境界。

图片

梁小斌发言后,向王山赠送了他书写诗集名称的书法作品。

诗人、安徽省作协原副主席兼秘书长、《诗歌月刊》原主编李云认为,作者王山的《时间的盐》,有着雄健,雅正,隽永和机智等特色和调性。首先他的诗歌充满着哲学意味,它是建立在作者对人生命运的一种哲学思考层面而进行诗性的表达的。一个是建立在对宗教的意识上,再一个是建立在对日常生活的顿悟上,三是建立在时间这个维度上,四是建立这一种宇宙意识上。这里他有《时间的盐》《潭柘寺》《永世》和《时差》等诗都很好表现的这四个方面的。正因为王山有了哲学的思考,所以他的诗歌是有重量的诗歌。

第二,他的诗歌是充溢着现代意识的诗歌。他的诗是建立在后工业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文明中,他把个体的人的情感放处在这个时空下的进行一种诗歌的表达,比如说他用数字《65223787》等来作为诗歌的切入点进行诗写作,此外,就是他的语词表达也是现代的。有现代性的这个技术的运用,比如说通感,时空多变,解构重塑等等。

第三就是他是在用现代人目光透视现代生活肌理和发觉生活真相作为一种诗的呈现,如他的《在悬崖上喝咖啡》《梦中的夏宗寺》等诗。

他的诗歌既有着自己的家承,又有着这个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一种史诗体,颂体的影响。这样使他的诗有着异域之美,音韵之美和异质之美。

诗人、江西省作协副主席林莉认为,《时间的盐》以朴素语言承载纯粹而厚重的情感,理性与柔软、细小与博大奇妙相融,它们彼此照耀,而非矛盾对峙。诗人王山俯身于生活,将亲情之暖、生活之重、万物之微,点化为独特意象。从日常生活与自然风物中提取诗意,扺达丰沛的精神世界。

图片

王山的诗句尤其擅长捕捉时光里的种种镜像,在诸如《妈妈的字条》《梦中的夏宗寺》《妈妈的名字像星辰闪耀》《时间的盐》等诗里,悲欣交集的时刻,于诗人笔下获得一种近乎庄严的重量。蕴含着对生命、时间、爱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它们既是时间的盐也是翠湖上升起的明月。真诚的情感,自然的表达。并未回避生命底色的苍凉与疼痛。但诗歌并非沉溺于苦涩,而是沉静地凝视与接纳。极力呈现了诗歌情感的纯度与哲思的力度。

诗人、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高春林认为,《时间的盐》,装潢很是惊艳,翻开后又有许多图像,图片上的文字带来了惊讶,赋有深意并和图像有着契合感。比如“我们都是时间的盐,洒落人间”“一切终将老去,落雪亦如流水”“每一个问句,答案都令人悲伤”……这些诗句让我想到语言的力量以及形象。他的诗集叫《时间的盐》,盐是带有多种象征意味的词,在他的意念里多出了一个时间意识,我觉得这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是重要的,难能可贵的,有着鲜明的生命意识。他的语言特点是那种机智下的朴素表达,没有刻痕而是生命内部情绪的流动。我读到他写“寒衣”那首诗,《为逝去的亲人送寒衣》,有一种欲泪感,整首诗似不动神色的叙说,却通过时间推演和“往事”提及,把一种怀念之情推到了至深处……

诗人、中国诗歌网编辑部主任孤城认为,诗歌是一门递减的艺术,旨在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内涵。在王山诗集《时间的盐》中,能够领略到一种极简主义诗歌美学,在表述过程中,举重若轻的语意气场,呈现朴素、真挚、睿智的文本质地。显然,作者王山是诗意捕捉的高手。极具在日常场景中,准确、迅疾剥出有效诗意,进行文字固化的能力。他的诗歌语言干净、澄澈、自然,没有炫技,没有刻意着力的痕迹。且擅于节制,在语言的刹痕中,让诗意无尽溢出。白描式的表述策略,让诗歌透出骨感、清晰的力道。王山的诗歌,有生命的温度,有哲思的深度,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性。

图片

诗人、《草堂》编辑吴小虫以一个设问开始:作者王山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在《空镜头》《永世》《花不见叶》等诗篇中,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怀有“物哀”意识的歌者,只是经常表现出一种欢乐的情态。读王山的诗,还可以看到,他就像个大孩子,永远保持着孩童般的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而他写母亲的那些诗,也是整本诗集最出彩的部分。他有一首诗《沙漏》,可以管窥到他的诗歌创作方法和路径。他善于用单独的词语成句,相信汉语、相信词本身的能量,同时以一种调皮的语调和情节推进整首诗,但在结尾又突然亮出底牌,让人震惊。

诗人、《浙江诗人》主编天界谈了读王山的诗集《时间的盐》感受,恍惚如一个兄长坐在面前,不紧不慢地讲述着自己对生活、人生、时间、人性、生命、意识、死亡以及整个世界的认知和见解,那种平静,不动声色,从而使得某种危险、无奈、隐忍、悲伤和爱,也变得波澜不惊。在他的诗里,可以感受到浑厚、博大、深刻,更可以获得某种秘密,揭示,领悟。另外,他的有些诗中带着的童心和童真,这很珍贵。他的诗几乎没有大词,炫耀的技术,反而简洁,干净。我试图分析他的诗是使用某种手法呈现,试图抓住他的诗重要特征,但我失败了。后来,突然跳出的一个词语,或可概括:境界。

诗人、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宝兰发言直接举例:《深圳洪浪北》这诗,开头甩给你一串冷冰冰的数字:北京到深圳 :飞行距离2077公里,自驾车2177.2公里。像GPS精准播报,又像命运随手丢下的坐标。但真正戳心的,是那句“思念的距离显得更加遥远”。

图片

“有些翅膀一旦展开/就永远无法收回”,这话嚼着带苦味。飞走,就是决绝的告别。日子却“一日长于百年”,时间在等待中发酵。“我的生命在我的生命之外”。

最绝是收尾:“你还在夏天,而我已然完成四季穿越”。这里讲述的不是季节,而是两个平行的时间难民!你在南方的热浪里短袖,我在记忆或别处早已飘雪。空间撕裂,时间错位,“相遇”这事儿,硬生生被整成了存在主义公路片。数字开篇,哲思落幕,像一个正在吃烧烤的人突然悟了道。洪浪北,一个站名,成了丈量孤独与错过的名词。

来自新疆的诗人、《绿洲》编辑去影说,作者王山的诗集《时间的盐》中的西北书写,可提炼为三个关键词,结晶、熬煮、母体。这三个词串联起地域性书写的物质基础、创作机制与精神本质。

王山的诗有一种自然地理的诗意转码,在荒凉中迸发抗争的美学张力。地理结晶是诗歌生成的物质前提,盐与戈壁成为承载哲学思考的天然符号。

童年伊犁的极端气候(零下40℃寒风)与丧母之痛(“消失在户口本上的星辰”)在诗中交融,经岁月“熬煮”为咸味情感基调。将地域经验转化为诗意的核心工序,通过情感蒸馏实现记忆结晶。

母体其实是指精神归宿——地域基因的内化重生,赋予文本以西北特有的辽阔与孤绝气质。 西北作为“母体”持续输出精神盐分:盐既是物质实体(盐湖),又是隐喻载体(生命必需),更是对抗存在虚无的根基。

图片

母体揭示新疆的双重性——既是地理故乡,亦是供给创作养分与生命哲思的源泉。

总之,诗人王山以西北为矿源,以时间为火,以语言为器皿,熬炼出承载生命重量的诗歌之盐。

来自青海的诗人杨廷成在会上专门谈到了王山的一首诗歌《梦中的夏宗寺》。他说,这首诗写于他的家乡青海平安,全诗以“梦中的夏宗寺”为核心意象,将现实与梦境交织,赋予这座佛教古寺超越地理空间的精神意义。开篇中“你说,又去了夏宗寺,我说,好吧”。用日常对话般的质朴语言切入,看似平淡的回应里,却蕴藏着对共同精神偏好的默契,瞬间拉近了读者与诗歌中“夏宗寺”的心理距离。

诗人在创作中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夏宗寺的宗教氛围——虽不喧嚣,却自带一种沉静的力量。而结尾处“我难过的时候,它就开始落雨”。这两句,更是将个人情绪与寺庙所独具的“灵性”绑定,当现实中的失落袭来,梦境里的夏宗寺便成了承接情绪的容器,雨既是自然现象的想象,更是内心忧伤的外化,让其成为心灵的避难所,情感真挚得近乎私密。

此外,“阿卡”一词的运用(对藏族僧人的称呼),既保留了地域文化的鲜活感,又强化了环境的静谧与僧人的谦卑,让宗教元素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触手可及的存在。

整首诗没有华丽辞藻,却以“梦”为纽带,将对具体地域的热爱升华为对精神栖息地的追寻,在宁静的意象中蕴藏着深沉的情感张力,读来哲思隽永,余味悠长,着实让人有一种震荡心灵之感。

图片

品鉴会最后,诗集作者王山向与会诗人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他动情地说,我60岁才开始写诗,也许是母亲的离世让我意识到,诗歌是唯一能让时间停驻的方式。诗歌不光是一种语言的技巧,更应该是真实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他试图用诗歌挽留那些正在消逝的人事。他说,盐是普通的,却是必需,给我们每个人光芒与力量。

图片

图片

品鉴会临近结束时,诗人们自由朗诵了王山的诗。整个活动有高度,有深度,更有温度。

来源:“当代诗歌创作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