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丨蒋集政:清明高桥行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集政 编辑:施文 2025-04-22 14:12:57
时刻新闻
—分享—

d3e3597170dc035eda209a716fc4926e_8373ae9e-6be6-4475-8e4b-677c977c6220.jpg

微信图片_20250422095506.jpg

清明高桥行

文/蒋集政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当清明时节,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文学家杜牧在《清明》诗中描述的情景。从永州老家扫墓过来,已是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长沙并没有想象中的“雨纷纷”,而是天气晴好,阳光明媚。宋代诗人舒邦佐曾在《春半即事》中感叹“春来晴景少,昼夜已平分”,春分过后,春天越发明媚多姿,为不负这难得的春日“晴景”,决定与爱人外出“踏春”。曾多次到访长沙县金井镇时路过高桥镇,路旁有紫竹山旅游区指示牌,却一直没能前往游览,于是直奔紫竹山旅游区。

紫竹山,因稀有紫竹得名。紫竹山旅游区以金井河为中心,囊括高桥老街、开元古寺、玉皇庙遗址、白鹭湖、省农科院高桥科研基地、十亩之间多肉大院、金桥家风家训馆、廉政文化公园、明德古井等众多自然人文景观,总面积26平方公里,是集生态观光、品茶参禅、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第一站到高桥老街。高桥是很有故事的地方,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农历正月十五,境内一顽童看花灯时,失足从桥上掉下,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恰好落在龙舟上,“高桥”之名由此而来。自同仁路进入高桥老街,有“高桥老街”牌楼,牌楼下竖立着“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标牌。

高桥老街有一座郭桥。清代《长沙县志》载:郭桥原名高桥渡,东西径九丈,宽一丈,四石墩稳固,周绕栏杆,亭盖其上,可遮风挡雨。郭桥是连接高桥集镇与金桥村的交通“咽喉”,相传唐朝时为竹木结构,因水灾多次损毁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本地著名才子郭浚、郭灿捐资重修,后又几毁几建,至清咸丰四年(1854年),由宦官世家岳麓书院山长郭金门后裔花巨资重修为石桥,至今已170余年。后人不忘修桥人,取名“郭桥”。如今桥梁护栏上,“郭桥”二字清晰可见。

距郭桥不远的慈善堂屋场有一口明德古井。慈善堂屋场原名明德堂屋场,明德取于《大学》开篇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明德”二字。明德堂屋场原是道士设坛做法事的打醮场所,每年农历三月四月青黄不接之时,村民们在此开展各种祭祀活动,祈求上苍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中国成立后,不再举行打醮活动,明德堂屋场更名为慈善堂屋场。明德古井原为两处,相隔一扁担远,通称“扁担井”,水尤甘洌,自明清以来养育郭桥以上数百户百姓。因周边建筑变迁,现仅存一处,仍是周边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当地老百姓为纪念明德堂,取名“明德井”。

而郭桥之下金井河畔的槐荫桥旁有一口“龙眼泉”,据说水质更优于明德井。我们来到此处,发现已有一辆长沙城区牌照的小车停在龙眼泉旁的停车场,车主正用空的矿泉水桶提取泉水。经交谈,得知车主家住长沙汽车西站附近,因业务需要经常来高桥,他每次来高桥,都要“顺便”提几桶水回家。我们当然不能放过饮用如此好的甘泉水的机会,果然井水甘甜,清新可口,沁人心脾。正准备离开,又见一辆长沙城区牌照的小车停在泉旁停车场里,从车上下来一家老少4口人,同样是来提取泉水的。

高桥历史悠久,紫竹山西坡腹地有一座开元寺,始建于明代初期,迄今600余年。开元寺占地140余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包括寺门、大雄宝殿、观音殿、钟鼓楼、长廊、三圣宝殿、念佛堂、方丈楼、斋堂、五观堂、助念堂化身窑等,飞阁流丹,挺拔兀立。

微信图片_20250422095511.jpg

无论何时何地,一见到水库,便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的石坝仔水库。白鹭湖,又名桐仁桥水库,始建于1979年,是捞刀河水系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由一座主坝、四座副坝组成,最大坝高30.3米,库区水面2200亩,总库容1834万立方米。

来到白鹭湖,忽然想起2024年初夏调研高桥镇范林村特色村庄建设时,曾经来到这里。白鹭湖与桐仁桥村和范林村接壤,湖面波光潋滟,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每年三月至十月,数以万计的白鹭在此展翅飞翔,栖息林间,繁衍生息,有南方“镜泊湖”之美誉。库区有湖心岛、鹭鸣湾、望湖楼、渔乐湾等景点,鹭鸣湾是白鹭栖息的地方。

目前,高桥镇已成立白鹭湖度假村,开发20多处景点。游客来此可以乘坐快艇、踩脚踏船、手划游船,领略白鹭湖的迷人风光。据介绍,白鹭湖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风景,春天时,湖畔樱花盛开,如云似雾;夏天时,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秋天时,红叶翩翩,如诗如画;冬天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听说紫竹山旅游区内有“十亩之间多肉大院”民宿,爱人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参观。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魏风·十亩之间》里描写的“十亩之间”,是在一片很大的桑园里,年轻的姑娘们悠闲地采桑,然后结伴唱着歌回家的情景。而金桥村的“十亩之间”,是一个被茶园和青山包围的“多肉”民宿。这家民宿以“多肉”为主题,各色各样的多肉植物被摆放和种植在民宿的各个角落,据说超过5000盆、800多种品类,令人眼花缭乱。

微信图片_20250422095514.jpg

而“十亩之间”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则是透过大院围墙护栏,聆闻鸟语花香,远眺青山茶园。据介绍,这里的茶园属于省农科院高桥科研基地,又名高桥农业科学城,为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名。

伫立多肉大院南面开阔的二层露台,四周茶园尽收眼底,这里山丘叠翠,河湖掩映,景色秀丽。如黛青山,碧绿茶园,正是清明采茶季节,在明媚温暖的春光照耀下,采茶工们背着竹篓,一边说笑,一边采茶,看着那嫩得出水的新鲜茶叶,感觉阵阵茶香直往鼻子里钻。“微风送来阵阵茶香,是今日最好的礼物”,爱人感叹,这是比诗还要诗意的生活。

说起长沙茶叶,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金井镇的金井茶、湘丰茶,却不知早在明清时期,高桥茶便已闻名遐迩,鼎盛时期,高桥有48家茶庄72店铺,48家茶庄被誉为“高桥48条秤”。郭桥更是高桥茶业发展的见证,郭桥之旁就是明清茶庄旧址,郭桥之上的茶谢码头既是乘客上、下客船之所,更是茶商们运茶、选茶、看茶、打包、搬运的必经之路,明清时期的高桥茶都是在此靠舟船运渡,顺金井河至捞刀河入湘江,再奔三湘四水,远涉异域他乡。

2018年,高桥镇以金井河为核心,以“高桥茶庄”文化为切入点,将高桥老街进行全面提质改造,新建游客接待中心,配置茶香街、乡愁街、农耕谷、长寿谷、书香谷和青莲谷六大功能区,将特色美食快餐、特色旅游商品、文化创意艺术品、文化体验等与本地文化底蕴相融合,实现古街与现代商贸、休闲、文化、艺术相结合,重现当年古街风貌和往昔繁华。此时春意正浓,置身高桥老街金井河畔,垂柳依依,流水潺潺,仿佛能听到几个世纪前茶商的殷殷细语。

新中国成立后,在此研制成功的“高桥银峰”茗香溢远,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曾作为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郭沫若先生品尝高桥茶叶后,特作《初饮高桥银峰》诗,称赞“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将“高桥银峰”与唐宋时名茶紫笋、双井相提并论。

微信图片_20250422095518.jpg

说到“高桥银峰”,不能不说百录村的溪清茶园。2017年一次偶然机会,祖祖辈辈以种茶为生的陈国雄来到高桥镇初次品尝“高桥银峰”后,就萌发了打造“绿茶王国”的种子。两年之后,他来到高桥镇成立湖南溪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起了溪清茶园。

溪清茶园以“茶”为主题,将“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茶园生态旅游和现代民宿”结合起来,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不仅可以采茶、拍照,还有特色民宿,让游客体验在茶香中醒来的惬意。溪清民宿是由一个废旧小学改建而成,拥有停车场、水池水幕的精致小院,建筑错落有致,长廊环绕,具备住宿、餐饮、品茗、娱乐、会议等功能,成为高桥镇高端民宿的代名词。

从高桥老街返回长沙途中经过一片溪清茶园。茶园位于一座山丘上,一排排、一条条、一垄垄的茶树在阳光下层层叠叠,波浪起伏,苍翠碧绿,银光熠熠。曾与爱人到过金井镇的三棵树茶园,爱人说,溪清茶园的形态比三棵树茶园还要丰富。溪清茶园中叶有一棵锦叶白玉兰树,同样枝繁叶茂的一棵锦叶白玉兰树矗立在茶园的半山坡上,颇有鹤立鸡群、独领风骚之感。不由想到溪清公司的“铂沣”牌高桥银峰来,溪清公司目前主营名优绿茶、名优红茶、大宗绿茶和大宗红茶生产,拥有“铂沣”“溪清の茶”“铂绿”3个注册商标。“铂沣”牌高桥银峰,“雪芽如银现异香,巧妙美味舌甘永”,条索紧细卷曲,色泽翠绿匀整,满身白毫如云,香气鲜嫩清醇,滋味醇浓回甘,汤色晶莹明亮,叶底嫩匀明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时间关系,此次高桥行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参观,期待再次高桥行。

(文中图片皆为作者提供)

蒋集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集政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enyi.rednet.cn/nograb/646948/66/148935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