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封面志丨湖南文艺传·牛朋子

来源:红网 作者:罗明标 牧之 编辑:施文 2025-05-08 16:13:00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画牛诗语

——读牛朋子札记

文/罗明标

牛朋子,画之怪才。天生其一,他得其三。开悟之时,归于道,行于天,得象外之形,造形外之境。形之大,若天牛耕耘;境之深,若海牛探底。颇有道子之气,飞天之韵也。

画者,心之相也。画形者,浅之,画神者,舞之。形神备俱,非常力可达也。朋子者,形随心生,情随志发,画心中之牛,得天下之心矣。

画道,时代之道也。时移道化,故道无恒道。道之法,得于时代大境。道生万象,万象归于真,真者,物之源也。朋子弘道,独立之精神,思想之独往矣。故画牛不是牛,再读又是牛。牛者,庖丁解之,技乎其神也。笔之神,心之神也。

画道,人文之道也,朋子得人文之灵变,若敦煌之飞天,与天地契合,故画有天眼,是牛非牛,非牛又是牛。在变中自成一家,非哲学生变,乃文化涅槃之大器晚成矣。

画之美,形美为下,神似为上。善画者,以心道为天道,心道以静行远,借天道之力,造化于人,故画之美,道之生,心之净,天人合一,造当代牛之图腾,让牛之精神直抵人心,快哉美哉。

2023年1月12日草笔

——罗明标,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

俯首当画时代牛

文/罗明标

很久过去,很久又回来

很久,你奔走太阳

喜欢和月亮坐在草地上


成功或失败

只有,山上的石头知道


读你的奔牛

仿佛是读你的心跳


有谁,懂你

大地,吐出新绿

时代,是牛的镜像


一笔长一笔短

自有天道


黑夜,若情书

笔墨,看新人

写封信给牛

待到,天空飞雪

我们丰收


毛恒新,自名牛朋子,报社同事,三十年南北转战,现专心画牛,晴耕雨读。昨日见面,一碗米粉半杯茶,话有一箩筐。

2022年9月1日写于凌晨

图片

篆刻:林广大

“湘楚儒牛”牛朋子

文/牧之

牛朋子比较另类。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不是一个画家。他不是专业科班出身,也没有许多业内流行的标签和身份,而且他只画牛,近乎强迫地把自己囿于一个极其狭窄的创作局域。甚至他从不用背景,不用彩色,神经质地用黑白二色呈现他自以为是的“牛像”。

然而,他笔下的牛,却越来越被人接受,被人理解,为人喜爱。

力量

中国画里有许多关于牛的作品,也许是牛本身的笨拙和憨态,这些作品中的牛几乎清一色是原地站着或躺卧,很少有飞跑起来的动态。牛朋子的画却不一样,他画的牛无一不是飞奔疾走,让人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向前奔腾的力量。

一次画展之后,有人究其原委,牛朋子坦言,这与他近20年的动画从业经历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牛朋子提出了制作我国首部科普动画的创意策划,成为后来影响国产动画的蓝猫系列作品的肇始。随后的时间里,牛朋子一直担任该系列动画节目的总制片。

动画,本质是关于动作和动态表现的影视艺术,原画师笔下关于动作的极致夸张和超现实拉伸压缩,使动画形象产生一种既具张力又具弹性的动作魅力。尤其是每秒24帧的动态表现,使原本静止的动画角色产生一瞬间快速运动的视觉效果。神奇的是,这种效果都是原画师运用线条勾勒出动作的关键帧和中间帧来完成的。而线条,恰恰是中国画的灵魂。所以,在国画创作上,牛朋子一落笔,那种用线条捕捉动态的能力即自然迸发,牛的造型,牛的姿态,甚至牛弯曲的双角,都用线条表现。驾轻就熟的线条运用,使得牛朋子的作品产生一种流畅明快且充满张力的独特美感。一位艺术评论家无法用传统国画的术语形容这种画风,干脆称其为“活态艺术”。

精神

精神指牛的文化内涵和气质。

牛朋子多次说过,与其说他在画画,不如说他在表达。

著名的书法家刘振涛先生生前曾手书立轴勉励牛朋子:“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牛具五德,敦厚、老实、善良、勤奋、坚韧,足以为师也。”如今,这幅浑朴遒劲的书法作品被牛朋子精心装裱置于厅堂,以作圭臬。

中国画的题款题跋,可以说是整幅画的画魂。为弘扬牛的精神、牛的文化,牛朋子通过观察、阅读和用心提炼,原创整理出百余条关于牛的偶句与对联,使其与画作呼应,为画作提神灌气。如,“勤修身,耕养德”“一牛养心,大德行远”“以牛为师,心田可种”“足承实地,背负青天”“墨作有声画,牛为无字书”“追风应纵青骢马,归厚犹彰孺子牛”“田畴牧歌飞清韵,稻菽农家醉晚霞”“年丰莫忘躬身爱,岁庆当铭奋蹄恩”等等,无一不传达出牛朋子对牛的痴爱,传达出牛朋子对牛文化的发掘理解。

退居南京的资深媒体人、军旅艺术评论家倪敏芝先生这样说:“牛朋子把对牛的理解生活化,在与牛一起解放的过程中,让牛成为普遍共情的大众艺术。唐伯虎的竹子生长至今,仍然是拔节向上势如破竹!牛朋子的牛们放到将来,必然是牟然而鸣牛气冲天!伯虎笔下的竹与牛朋子笔下的牛,从田埂阡陌、房前屋后、溪边桥畔,焕发生命的灵动,走进画里,走出画来,画里画外,延续为一种文化具象,凝结成一种当今时代的文化象征。画竹者立竹,画牛者立牛,皆是替文化立命,终究会立起一道文化风景。”

牛像

在牛朋子工作室正面背景墙上悬挂着一幅高2米的立轴,一群奔牛之上题写“牛像”二字。用牛朋子的话说,“牛像”二字看似玄奥,却包含他的初心,他多次表述,“一幅真正的作品光有纸面的呈现是不够的,在画牛的同时,我在造一个牛的图腾,牛的信仰,牛的福佑,牛的传说”。

为给牛造像,牛朋子精心创作了他的《牛颂》:

天地之数,起于牵牛;

青牛正道,肇始商周。

牛为大物,世享太牢;

百兽之冠,礼祀春秋。

力行耕耘,稻菽盈仓;

暮归晨作,德道芳流。

以牛为师,心田可种;

爱牛为范,襟抱隆酬。

独牛为尊,居仁化境;

得牛为宏,乾坤大有。

长期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纬度中探寻事物本质的原中南大学教授力昶说,牛朋子的画有思想,《牛颂》即代表了他创作的思想与灵魂;他着力恢复艺术创作的本体,通过对于“牛像”这一东西方哲学概念的文化塑造,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美学观。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牛的颂章。

艺术评论家、文化学者罗明标先生读完《牛颂》之后,喜爱有加,欣然提笔:“文彩境界堪为牛气,牛人得天赐牛颂,神助也。有神在天,牛,云游笔墨之端,砚海之中,饮天露,耕桑田,其志鹍鹏可比乎?风水无限,当为时代雄!”

可圈可点的是,牛朋子对牛文化的专注发掘,将牛画与牛所承载的文化相融合的尝试,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单幅的书画创作。他选择一个专题式的方向深耕细作,将艺术创作和道德精神传播两种身份同体复合,牛朋子既是画师,又是布道者。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篆刻委副秘书长、湖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主任林广大老师,观看牛朋子作画之后,将一方“湘楚儒牛”印鉴赠予牛朋子,并鼓励他勤耕不辍必有所成。

“湘楚儒牛”,既是方向,更是祝福。

图片

图片

《牛颂》作品现刻立于长沙市河西农趣谷牛生山小院 摄影:郭孝峰

图片

牛朋子,1984年毕业于湘潭师专汉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参与创刊《科学晚报》。1993年投身国家重点音像出版工程“九年义务教育音像教材”制作发行。1999年策划创意国产原创动漫“蓝猫”,该节目屡获国产原创动画优秀作品奖,蓝猫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9年上海大学数码基地参与动画电影项目《西游记》特效制作。2010年起创意策划《国字牛》文化传播项目,并着力研习国画画牛至今。作品在互联网“全球牛展”及省市多项展览中展出。现为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湖南省陶瓷艺术家协会、长沙市企事业文联书画专业委员会会员。(封面人物摄影:贺桂英)

来源:红网

作者:罗明标 牧之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enyi.rednet.cn/content/646949/90/149389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