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评|程潇:“柳庄梦”与“湖湘气”,百年峥嵘看左公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程潇 编辑:施文 2024-11-25 11:41:55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柳庄梦”与“湖湘气”

百年峥嵘看左公

——评湘剧《左公柳》的时空构建

文|程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老湘人百余年前的一场铿锵西行。而今,这段峥嵘岁月在湘剧《左公柳》的舞台上依旧气象不改。

图片

湘剧高腔《左公柳》由周亚男出品,盛和煜编剧,张曼君导演,国家一级演员徐军、冯伏强、邵展寰等主演,在湖南省湘剧院演职团队的共同奉献下,于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精彩亮相。

《左公柳》是一部聚焦左宗棠收复新疆及伊犁的历史正剧,将左宗棠自1875年8月上书请命担任陕甘总督,到1881年收复伊犁这6年间的故事浓缩成“五幕一楔子”,即“湘江夜话(序幕)—朝堂激辩—士饱马腾—舆榇出关—杨柳依依—还我河山”。《左公柳》不仅在尊重近代史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注重了艺术创新,还将湖湘地缘特色与少数民族风貌相交融,在宏大叙事的严肃语境里增加幽默的小人物。以杨柳为意象,地图为导览,塑造出一位有血有肉、倔强霸蛮的封疆大吏左宗棠,做到了真正的“聚左公高风,演湖湘气象”。

图片

一、湘疆空间,湘人速写,气象万千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三湘四水所孕育的精气神在左宗棠身上得到鲜明的体现,近代湖湘精神就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但同时,左宗棠还是晚清封疆大吏,他南征北战,胸怀苍生,肩担社稷,是维护领土主权与国家安全的民族英雄。《左公柳》在舞台上兼顾左宗棠的湖湘性与民族性,在展现湖湘气象的同时又蕴含了新疆色彩。

湖湘气象首先体现为湖南人鲜明的个性。第一场“朝堂激辩”中,左宗棠的雷厉风行与李鸿章的小心谨慎形成鲜明的对比。李、左二人就海防与塞防展开了辩论,在帮腔声中,他急唱“我师迟一步,俄人进一步,我师迟一步,日后步步迟”,而后又怒言李鸿章“昏招迭出”,用“祖宗之地”“中亚屠夫”“令人发指”等词直言利害。最终慈禧以“十年不弹左”同意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图片

全戏的高潮段落在第三场“舆榇出关”。老湘军统领刘锦棠以年老力衰劝左帅不要事必躬亲,一段双人对唱的滚调集牌,节奏由慢到快,从缓帮腔到急切词,从有衬字的十一、二字句到七、九言。“左某人硬是要霸蛮”,一句“霸蛮”点出了左宗棠的铁骨铮铮,当一口沧桑的红木棺椁从舞台中央被吊上空中,“左”字大纛迎风招展,收复新疆的不悔决心与视死如归的“不怕死”精神淋漓尽显。

图片

湖湘气象体现在湖南民俗文化的传承中。满伢子在剧中唱到“牵羊卖羊,一卖卖到河夹大塘,张叔伯,李叔伯,恭喜老板买羊嗻,羊嗻咩咩,豆腐汆汆,打锣打鼓唱灯灯……”此处的牵羊曲是湖南民间流行的传统民谣,起源于湘阴汨罗江尾闾的河市,熟悉的还有长沙地区的“侯家塘”“何家塘”“荷叶塘”版。这一经典民谣唤醒了湖南地区观众的记忆,在婉转悠长的变调中,本是活泼的小调被满伢子唱出了忧伤,饱含对故乡的眷恋,这种思乡情能够与观众形成共同的精神纽带。

新疆维吾尔民族文化元素的加入是《左公柳》的一大新意。在第四场“杨柳依依”中段,硝烟散尽后,悠扬的冬不拉琴声响起,维吾尔族姑娘小伙们恣意起舞。“你的骏马是否平安,它吃苜蓿还是麦秆……”维吾尔歌词引起胡雪岩兴趣,也学着新疆味道唱了起来,诙谐幽默、惹人发笑。此处的舞美将背景设置成连绵雪山,突然间闪烁红光来模拟火灾,最后满伢子为救新疆孩子不幸牺牲。编剧用这处支线故事的悲剧情节呈现出“湘疆一家亲”的民族和谐画卷,以感人泪下的戏剧张力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美学观念传达给观众。

图片

二、古今洄游,历史严肃,厚重叙述

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历史与当下是戏曲文学创作与改革中不可忽略的几组辩证关系。编剧不仅要具备正确客观的历史观,还要将历史人物的厚重感与崇高感把握好。《左公柳》在历史题材的处理上,形成了一种以古鉴今、古今交融的创作观。

1850年1月的湘江畔,透过昏黄船窗,林则徐与左宗棠对坐相谈,一段“湘江夜话”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埋下伏笔。一段黑幕后,时空转换到20多年后的紫禁城。《左公柳》没有依照三一律的规则,而是点面结合地描摹宏大叙事。收复新疆的战役是残酷且曲折的,火炮、城墙、云梯,武行演员轮番秀功法,三块竖立的隔板将舞台划分为两处时空,一处是沙场御敌,一处是捷报频传。编剧借李莲英向慈禧太后宣读奏折来给观众讲解战况,当说到“至此,我大清国收复了新疆”时,战士们擂鼓奏乐,一片欢腾也感染了观众。

图片

《左公柳》中令人感动的是满伢子与母亲的浓浓亲情,在剧中起到了很好的情感串联作用。满伢子在唱完“牵羊卖羊”曲后,舞台切换到湖南湘乡的田园风光,乡野土墙、月洒清辉。这是满伢子记忆里的故乡,也是左宗棠日夜思念的故乡。这时,左宗棠独唱少时经历:

“哪一日国土收复解甲归田

我就在这里再建一个柳庄

重操旧业我去教私塾

杨柳依依 书声琅琅……”

充分彰显出了左宗棠的豪情与柔肠,使得人物有了更为深沉的历史底蕴和厚重感。

图片

全剧最后,左宗棠如巍巍高山矗立在舞台上,维吾尔族群众弹唱起冬不拉“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时,生态之“柳”不仅成为左宗棠的精神化身,也成为时代变迁的见证者。

从湖南到新疆,从近代史到当代志,从杨柳青青到生态文明,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左公柳》的题材选取与历史启迪具有浓厚的地域性、交融性、时代性。其在继承湘剧优良传统的同时,拓宽了视野,以“他者思维”来演绎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期待《左公柳》能够跨越时空,成就经典。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程潇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