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AI民族音乐的创作与演绎
文 | 何佳羽
今年,生成式AI音乐创作产品在全球市场异军突起,随着人们在AI领域的不断创新,AI音乐创作飞速发展,从以前毫无逻辑的零散音符组成的旋律到今日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对于非音乐专业人士而言,AI生成的音乐品质已与人类创作相差无几。
使用AI创作及演绎音乐作品的模式是否会成为常态?随着版权问题的不断探究,AI创作颇具争议。AI创作音乐的优势是速度快、成本低。生成式AI技术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它大大降低了认知成本与创作成本。AI创作与演绎的关键问题在于其是否能表达情感的层次及感情的变化,能否与人共情共鸣。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产物。《乐记》中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就目前而言,AI在流行歌曲创作方面已实现了人人都可以是创作者的梦想,但在民族音乐创作与演绎方面,AI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民族音乐理论的应用。AI能快速生成一首作品,大多依赖于已有的西方音乐理论、音乐织体、和声配器等理论数据的支撑,基于模式化设定而成。中国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随着文明的更替和文化的更新累积而成。五声调式有其韵味,七声音阶有其韵律,每一部作品用其特定的主题与动机,形成独特的背景及意义。而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化使得AI难以界定什么时机应用哪种写作技法来生成合适的音乐作品:如瑶族音乐中,既有湘南瑶歌(拉发)调式,也有“江华梧州瑶歌”大二度和声等音乐理论。如贸然将其融合,则会出现不伦不类的音乐表述。又比如湖南花鼓戏有其独特的花鼓调式,该调式的特色是主音上的三度音与七度音升高了半音,与主音成为大三度与大七度的关系。三音与七音偶尔也会出现不升高的情况。AI创作如果应用到花鼓调式,三音与七音的变化时机就难以合理化。我国著名民族音乐作曲家贺绿汀就曾将其合理应用到长笛独奏曲《幽思》当中,使其意境唯美,让人回味。
情感演绎的表达。音乐表达情感,弦乐里面揉弦的快慢增减,管乐里连音吐音,声乐中的呼吸换气,预示着情感表达的多样化,这是演绎者随着情境的不同而产生情感变化的阐述。如贺绿汀在《幽思》作品中,使用发展部和尾声两段华彩段,使得演奏者可以根据自身理解来实现不同的音乐审美,描绘心中的美好山河景象。又如天气预报片尾曲《渔舟唱晚》,不同乐器对于句式尾音的演绎处理勾勒出差异化的审美意蕴。AI则需根据人们输入的关键词和具体要求来营造场景,对于音乐情感技术的表达目前还不能自主构建其演奏要求以达到演绎目标。单是对于旋律的演绎,只能通过音符时值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及休止符的停顿次数,来构建其情感的表述。使得演绎品质单一,缺乏多样化情感情境的构建及不同音乐意蕴之间的神韵。
融合与重构是AI民族音乐创作与演绎的两种路径。
融合民族音乐理论与数据。给AI创作注入民族音乐模块需要大量数据,这是由创作者生成的。一般情况下,它分为两组数据流:用于组建AI创作的数据,以及与听众交互时所产生的数据。前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搜集整理,创建生成民族音乐理论数据模块,设定音乐风格及创作技法的应用,分类民族调式调性、和声分析、曲式布局等。后者则需要听众的配合反馈,使AI民族音乐创作进行合理的自我更新及迭代。如果使用AI创作数据存在偏差时,有时会导致观众感觉不适或是对作品无好感的现象。如民族调式的胡乱套用或是不合理的曲式布局,容易导致听者抓不住核心动机,进而对作品的旋律走向发展一头雾水。
重构作品内容及演绎技术。演绎方面,鉴于AI对社会的潜在影响,要求演奏者需根据对AI作品的理解,同时考虑大众群体的需求,以二次创作完善作品的技术缺陷及情感表达,并使用演奏技法来呈现作品意境。当音乐作品所在的市场涵盖不同的音乐文化及差异化审美因素时,音乐作品的演绎将变得多元化。因此研析AI创作风格与民族音乐文化,了解观众的喜好与习俗,以人民为中心对其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与演绎是关键。从大众的审美角度来界定声乐呼吸与句式之间的合理关联,以自身理解来考虑管乐连音吐音的应用,从场景构建运用弦乐揉弦快慢的增减,用力度的强弱来表达情感层次的线性变化,以此来弥合人机之间情感沟通的断层现象。
今年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演了一场《零·壹中国色》AI与国乐音乐会。上海民族乐团与AIGC技术合作,通过演奏家们演绎AI创作的音乐作品,旨在实现人类与科技的协作,传统音乐与现代科技的融合。AI音乐创作跳出作曲者已有的固定思维模式,为演奏家的二度创作与演绎提供了深度探索。演奏家们先后对AI创作的作品进行了六次修改,经反复演绎之后才使得作品成型。由此可见,AI民族音乐创作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空间的音乐架构,演奏家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感意识构建自身独特的表演场景来重构AI音乐作品,更好地呈现出作品的情感。
新时代AI民族音乐创作与演绎如何守正创新?使用AI创作音乐作品的是人,聆听音乐的也是人。AI创作+演奏家二度创作演绎使得人们既考虑AI创作技法数据的融合更新迭代,又可以把AI当作合作伙伴进行作品重构,多维度分析及演绎民族音乐作品。把AI当成心灵的对话,权衡艺术性与审美性之间的平衡,赋予音乐作品民族观与价值观,才可以创作出更多适应时代的民族音乐作品,爆发出创作灵感,呈现出多样化的演绎效果,与人共情共鸣。
来源:文艺报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何佳羽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