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评丨张未末:发展新时代的网络文艺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张未末 编辑:施文 2024-10-12 09:24:48
时刻新闻
—分享—

发展新时代的网络文艺

文丨张未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和“文化强国”,《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这些都为网络文艺的深度发展带来契机。

图片

网络文艺作为新时代中国最具创新特征和时代特点的文艺形态,正迅猛成长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塑造力量,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握好网络文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网络文艺”一词作为偏正短语,“网络”强调的是形式载体,“文艺”是其内容本质。应该来说,网络文艺的实质是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传播途径和创作载体的、具有超时空传输效率且契合青年审美价值的文艺形态。网络文艺既是传统文艺在网络上的延伸,也是传统文艺的补充,但绝不是脱离于传统文艺之外的新型文艺,其与传统文艺有着紧密的联系而非天然的鸿沟。回顾网络文艺发展的历史,1994年中国互联网面向社会全面开放接入服务,网络文艺创作与传播随即展开:1995年,第一份中文网络诗刊创立;1998年,痞子蔡《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等网络小说作品问世;2000年,出现Flash网页动画作品;2001年,网络歌曲首次风靡全国。时至今日,网络文艺早已深入人们的文化生活,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探测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举办的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首次设立了以网络文艺为主题的分论坛。同时,本届“五个一工程”奖也首次把网络文艺作为独立门类纳入评奖体系,凸显出网络文艺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

图片

当下,网络文艺实践极为丰富多彩,透射着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以网络文学为例,截至2023年底,我国网络文学以总量超2000万部、品类200余种、每年新增近200万部、日均更新达2亿字节、读者规模5.5亿人、年发放稿费超10亿,产业规模近400亿元的“巨存在”形式攻城略地,并在影视、游戏、动漫等跨界改编中连创佳绩。如《择天记》《斗破苍穹》等热门小说展现的玄幻世界,能在中国传统神话中找到源头,广受海外欢迎;《大江东去》《大国重工》《明月度关山》等现实题材网络小说体现了自古代“国风”到“五四”新文学传统中切入时代、关注现实的人文精神;网络小说IP转化来的《琅琊榜》《庆余年》《赘婿》等热播剧则有效满足了网络受众的文化诉求。此外,湖南作为全国网络文学研究重镇,成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的网络文学研究基地,获批建设中国网络文学小镇。目前,国内各主要网站的湘籍作家超过50万人,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拥有在册会员逾三千人,是全国会员人数最多的省级网络作家协会。妖夜、丁墨、愤怒的香蕉、流浪的军刀、风卷红旗、蔡晋、二目、极品妖孽等一大批大神级作家备受瞩目,菜刀姓李的《遍地狼烟》还曾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图片

毋庸讳言,网络文艺在发展过程中,也掺杂有粗制滥造、低级趣味、颓废萎靡、是非不分、腐朽荒诞的内容,存在着利用商品规律裹挟艺术规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情况。还是以网络文学为例,网文写手写作态度游戏化与写作伦理的淡薄,如专为迎合读者而写虐恋、婆媳等题材;文学储备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乏,对人性、人类命运等宏大主题缺乏关注与深度思考,商业写作的模式化与始终如一的欢乐叙事伤害了文学价值,像广受诟病的现代职场背景的“霸道总裁”等桥段。特别是在强调原创与创新上,网络文学成了抄袭的“重灾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写作神器”已经大行其道,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购买一款写作软件,设定主题类型、角色概况和情节桥段,几分钟后自动生成主人公性格和外貌的描写,再轻轻一点,就可生成一个完整梗概,熟练的写作软件用户可达每天8000字到30000字的创作体量。这里面既有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更有创作个体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尽管有着问题和瓶颈需要突破,但机遇也蕴于其中。跟传统媒介语境中受众主要限于观赏、讨论不同,新媒介时代的受众正成为推动网络文艺生产、传播、消费重要的参与者。网络文艺创作已经不只是创作者自己的事,受众的参与已成为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B站的弹幕即是作者与观众的集体创作。随着网络文艺的日益成熟,其精品化、主流化趋势显著,现实题材作品占比持续提高,加强精品创作意识、描绘时代画卷已经成为诸多网络文艺创作者的追求。当下网络文艺理应更多地关注所传达的对受众潜移默化的“三观”影响,以及应当承担的教化作用、弘扬时代精神的历史使命,从而让顶流变成主流,大流量转化为正能量。

图片

做好新时代网络文艺创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量。一是把握趋势。对于网络文艺来说,追求创新是新媒介潮流涌动中的立身之本。5G技术开启的智媒传播时代,移动化、数据化、智能化、云计算将为网络文艺创新注入新的活力。网络文艺要不断提升“技术赋能”水平,激发文艺创意潜力,自觉汇入数字人文创新发展潮流,实现新技术所擘画的文艺新图景。网络文艺创作只有加入更“硬核”的创意和创新手段,才能从那些批量复制的同质化创作中脱颖而出。二是用好平台。数字平台带来的创作机遇,让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成为了创作主体。随着网民数量不断增长,各类网络文艺网站平台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如何巩固存量、吸引增量,在以流量作为主要经济指标的网络数字经济领域,成为各网站平台生存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创作者要坚持新媒体语境中的艺术坚守与自觉,另一方面,抖音、B站、阅文、掌阅等平台要通过规范算法技术的应用等,推动网络文艺平台成为更大层面上文化认同与社会公共文化建构的力量。三是抓住机遇。网络文艺内容丰富广泛、形式参差多样,其未来发展的基本定向应与当代中国精神建设的方向相一致。要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科技赋能,充分运用AIGC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突破AI创作产能和成本的限制,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率,推动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在精品化发展模式下,时代呼唤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网络文艺作品。要承担起引导新时代网络文艺的审美风尚与价值取向,进一步勾勒与拓展网络文艺的未来趋向的责任与使命。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张未末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