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评丨曾利华:人生哲思的诗意表达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曾利华 编辑:施文 2024-04-22 16:15:11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人生哲思的诗意表达

——读简媛《人生缓缓》有感

文丨曾利华

《人生缓缓》是湖南女作家简媛最近推出的一部散文集,全书60篇散文归为五辑,分别是:心有所念,哪里都是故乡;欢喜日常,人生难得享清欢;到山中去,觅安静的力量;且偷闲,安顿好疲倦的灵魂;人生缓缓,时间自有答案。啃读完这本书,笔者发现,这部书写人生的散文集,读来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能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文字细腻柔美,是对人生的诗意书写。作为女性作家,简媛的文字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柔美,不少句子闪耀着晶亮而诗意的光芒。在《妙高峰里享清欢》一文中,她这样写道:“走进妙高峰老巷,看阳光洒在麻石板上,仿佛能听见碎金落地发出的脆响”“灰白色的烟升腾在他身上,阳光映照这一切,焕发出仙境般的神韵”。写《栾树》时,她则用上了“风起时,树叶带动果实发出沙沙声,有如大海中浪潮之声”“而冬天,栾树和春日一样沉寂。如同蛰伏。别以为这样人们就忘记了它。你稍一回忆,就能记得它的苍翠、葱茏”等形与神兼具的优美句子。再如,在《遇见木棉》一文中,她用上了“那满树临街而立的木棉,没有一片绿叶衬托,整个树冠鲜红斑斓,像燃烧着的火焰”等句子,写出了木棉花开时的热烈奔放和纯粹。在《人生缓缓》一书中收录的60篇散文中,这样曼妙的文字,随处可见。读她的文字,是一种美的享受。

充满人生哲思,是对心灵的有益启迪。在人生行走的过程中,简媛放慢脚步,不仅仅是为了腾出时间,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其间,还有她行万里路时,始终不曾停止思考。她对人生的感悟和真知灼见,时常能引起读者共鸣。譬如,《静而不寂》这篇不足1500字的散文,标题本身就富含着哲理,给人以启迪。作者开篇写道:“不喜欢寂,觉得孤独冷清,还裹着令人窒息的恐慌。”行文时,又写了芙蓉镇的青石小巷,写了老式木房,写了瀑布,写了风雨桥,还写了深夜时蛐蛐的夜鸣、青蛙的唱曲……所有的这一切,在热闹的芙蓉镇,并非纯粹意义上的静。但于简媛而言,她却从闹中寻到了静,显然,这与她对待人生的态度,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如她在文末写道:“在城市,耳边时常充斥声响,我却常有内心‘孤寂’的恐慌。而此时的我是充盈的,在远离喧嚣的世界里听到了各种声响,却又安然于处处声响里的静谧”。又如在《美丽的哈尼梯田》一文中,简媛这样描述:“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哈尼族人民,他们挥舞着镰刀,辛勤劳作在这梯田之间。那弯下的腰,那挥洒的汗,还有那嘹亮的歌声……我喜欢这些,因为它能让我更加直接的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感受到真诚,感受到创作蕴藏的魅力。”而在北海漫步时,作家看到满树的菠萝蜜生长在树干上,而且知道从疙瘩里爆出的芽长成菠萝蜜后,若品相不好,芽眼又会爆出更好的芽,直到长出最好的菠萝蜜。这一奇特的现象,引发了她的思考,于是,在《如果万物不多情》一文中,便有了“原来追求完美是一种内在的暴发,不断地积蓄能量,不断地否定自己,方可达到属于自己的最美的景致”这样的人生感悟。

饱含故土情结,是对家乡的深切惦念。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从湖南新邵走出的简媛,故乡的血脉一直充盈肌体。即便走得再远,哪怕是天涯海角,异国他乡,她对故土的那份浓烈的深情,对父老乡亲的那份深切的惦念,始终缠绕心头。这根植于内心的爱,简媛毫不含糊,在《人生缓缓》一书中的第一辑,她就直言不讳地道出了内心的心声:心有所念,哪里都是故乡!当父亲病魔缠身口味不佳时,作者费时一天,从长沙赶回老家,为的就是给父亲送上几个桃子。在《曾有一念》文末,她深情地写道:“也许不久,父亲会不再认识我,甚至对所有熟悉的过去感到陌生,而我记得,父亲曾有一念——想吃大个儿大个儿的桃子。”父亲过世后,每次做雪花丸子,作者都觉得更像是与父亲的再一次相遇与对话,又似乎再见父亲的笑容。为何会滋生这样一种感觉?《雪花丸子》给了我们答案:小时候,她经常在家里跟着父亲做雪花丸子。父爱带来的那些温暖,不仅幸福了她的童年时光,而且将影响她的一生。更让人感动的是《漫长的告别》,作者清明时节回乡,触景生情,很自然就想起了过世的十爷。作者从十爷患癌写起,详细写出了十爷经受百般折磨,终不堪忍受剧痛,凌晨4点从床上爬起,最后试图以轻生的方式告别人世。这篇文章写得尤为深情,作者以满怀悲悯的笔调,真实再现了一位农村老翁人生最后的时光,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其实,简媛的故土情结,不仅仅体现在第一辑的13篇文章中,在第二至第五辑中,她对父母对故土的怀念,时常诉诸笔端,几乎贯穿于书中的每一篇散文。哪怕是一棵树、一朵云、一束花、一面墙、一块砖、一曲歌、一座桥、一个夜空、一条小巷、一顿美食,甚至是旅途中遇到的某个人或者某个人所说的一句话,都可能会触发她对故乡人和事的思念之情。作者前去绥宁的时候,面对巫水河上的风雨桥,会想起家乡那座旧时有钱人修建的供飘走四方货郎挑夫歇脚的风雨桥——《远在绥宁的守候》。行走在大围山,看到眼前的火红的杜鹃花,会想起年少时,曾在故乡采摘杜鹃花送入口中——《大围山上五月红》。广州访友时遇到的木棉花,那唇形的花瓣,会想起家乡的泡桐花——《遇见木棉》。看到独立、挺拔的土堆(雅丹),会想起自小生活在湘中的丘陵地带——《独立挺拔的土堆》。在背靠青山前有清流的镇远,就如同回到了故乡,如同看见故乡的山和水,看到当地人脸上的微笑和谦逊,就感到如故乡人那样亲切自然——《此心安处是吾乡》。就连在洱海边看到两位老人貌似来度蜜月时,作者也会忆起父母,并在《那一眼的光影》中写下了:走在我前面的两位老人像是来度蜜月的,我不免想到自己的母亲和父亲,眼角含泪。

《人生缓缓》是一部用心用情之作,一如封面和封底随处可见的绿色,朴素典雅,赏心悦目,充满生命的活力,令人爱不释手。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文联”

湖南文联微信公众号.jpg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曾利华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