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评丨廖雨青:倾情奏响浏阳河畔“风雅颂”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廖雨青 编辑:施文 2024-04-22 16:07:47
时刻新闻
—分享—

倾情奏响浏阳河畔“风雅颂”

——评大型交响组曲《浏阳河之光》

文丨廖雨青

3月25日,湖南原创大型交响组曲《浏阳河之光》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这部作品由湖南省音协主席邓东源作曲,湖南省文联牵头推出,作品创作打磨历时30年,2023年2月成功首演后引起各界重视。此次演出为“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系列演出之一,以“礼赞新时代”为主题,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湖南省音乐家协会承办,著名指挥家肖鸣先生担任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和湖南民族乐团共同演奏。演出当晚座无虚席,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邀请到26名共和国将军莅临,将军们盛赞这部讴歌新时代的交响组曲。

作品以浏阳河为创作、表现的对象。浏阳河是一条位于湖南省东部的古老河流,被誉为长沙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见证着浏阳河儿女一代又一代的不息奋斗与顽强拼搏。作品共分为“序曲”“主体部分”和“尾声”三大块。主体部分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古韵·神奇九道湾”,讲述一条古老的河,流淌着神奇和美丽;第二乐章“追忆·秋收起义往事”,讲述一条红色的河,流淌着英勇和壮烈;第三乐章“筑梦·新时代礼赞”,讲述一条奋进的河,流淌着新时代浏阳河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重点礼赞新时代。三大乐章13个乐段,向受众呈现浏阳河的自然风光与这片热土的人文历史,回溯浏阳河畔动人的传说与振奋人心的故事。作品运用交响化的创作思维和标题音乐的叙事结构,以耳熟能详的名曲《浏阳河》旋律带领听众穿越历史的长河。同时融合了浏阳祭孔古乐、盛唐宫廷舞乐、湘潭一带的古老韶乐、江西客家山歌、浏阳河上游平水号子、浏阳地花鼓、长沙山歌、长沙弹词等多种地域音乐素材,大胆运用古琴、古筝、竹笛、箫、大筒、琵琶、唢呐等具有个性音色的民族乐器,与现代交响乐对话,是中国交响音乐创作中民族音乐与现代交响乐完美融合的一次突破性尝试,为当今交响乐原创交响组曲作品赋予焕然一新的时代气息。

长情吹奏“万年的风”,形象再现浏阳河畔古老神话和神奇魅力。序曲《乡音》的开头以古老的乐器“磬”演奏浏阳河大围山一带的祭孔古乐,并以古琴独奏作为引子,古朴的音色、清幽的音调带领着听众由现代的音乐厅缓缓步入古老的浏阳河畔。紧接着弦乐的拨弦进入,箫与西洋管弦乐的合奏使中西意蕴相融合,在层层推进之下,名曲《浏阳河》的旋律娓娓道来,作品的主题得以鲜明呈现。第一乐章“古韵·神奇九道湾”意在呈现浏阳河古老的历史与原生态的美丽风光,《好山好水》作为第一乐章的最后一曲,重点描绘了浏阳河域山清水秀的美景,试图实现古乐、现代音乐与交响乐之间的有机融合,以竹笛为主奏乐器,描绘出泛舟江上的清远幽静,使听众通过音乐感受到浏阳河两岸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魅力无限。

尽情演绎“千年的雅”,艺术展现浏阳河畔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浏水瑶》讲述“小溪姐”与“大溪哥”的爱情故事,以古琴和箫营造出神秘而具诱惑的原生态景象,竹笛点缀其间如同山林中活泼而富有生气的生灵。《浏水号子》则以琵琶为主奏,唢呐协奏,琵琶曲变幻出新,唢呐高亢悠扬,两种乐器完美协奏,加之中国鼓恰到好处的衬托,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氛围,把古时候浏阳河上游船夫搬船、放排的场景再现得栩栩如生。《铜官寻梦》则由箫和古琴作引,大编制的管弦乐共同诉说着铜官窑古老而厚重的历史,随着律动转变为轻快的三拍子,视角也由铜官窑的过去切换到了现在,实现跨越千年的穿越,让人仿佛置身盛唐时代辉煌的铜官窑。

激情奏响“百年的颂”,生动描述浏阳河畔的红色基因和血脉赓续。第二乐章“追忆·秋收起义往事”是整部交响乐的重点段落,以五段乐曲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暴发。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浏阳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新起点。《血火初心》以极具号召力与感染力的唢呐独奏开头,使听众瞬间代入到激动、热烈的革命场景当中,随后弦乐大织体及点缀其间的竖琴演奏出温情、舒缓的旋律,追忆着革命先辈们英勇、壮烈和不屈的精神。《日出东方》乐曲开始清脆的竹笛描绘旭日初升的场景,而进入到二胡独奏的部分,二胡与乐队间一问一答、一呼一应,生动表现出毛主席在发动群众时一呼百应的热闹场面,乐章在对革命前程的满满信心与对新世界的美好希冀中结束。《三团大捷》《仰望井冈》《天地丰碑》均为大编制的管弦乐曲,以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旋律把人们带回烽火激情的岁月,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深情演奏“十年的歌”,绘声绘色浏阳河畔的山乡巨变和美好未来。第三乐章“展望·筑梦明天”,着眼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浏阳河畔一片欣欣向荣、繁荣发展的景象,描述浏阳河儿女乃至三湘大地的新面貌、新成就、新风采。其中《长沙印象》一曲创造性地运用了湖南花鼓戏特色主奏乐器大筒,融合湖南民歌小调《洗菜心》,为作品增添了湘音湘韵,展现出颇具烟火气息的星城长沙;随后过渡到大编制的管弦乐部分,使听众感受到这座千年老城既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又洋溢着新时代的活力。而《浏阳河情思》为钢琴奏鸣曲加《又见浏阳河》变奏曲的形式,由二胡齐奏实现与现代交响乐的跨越时空对话,将本台音乐会推向高潮。

第三乐章用《新时代礼赞》押尾,该曲为本部交响组曲的总结和升华。作曲家专门为“礼赞二十大,礼赞新时代”而谱写。作品以浏阳烟花在世界各地绽放异彩为切入点,在这个充满奋进节奏的新时代,把朵朵烟花比作是对新时代的礼赞。

音乐会在尾声·主题曲《浏阳河之光》辉煌而澎湃的旋律中结束,浏阳河过往、现在与未来的荣光却久久回荡在全场听众的心间。

《浏阳河之光》自2023年首演以来,在湖南多地演出,收获了广泛好评。这部作品打破了常规交响曲的曲式规则,创新性地将作品分为13个独立的乐段,并且每个乐章都有相应的标题音乐,大大降低了群众欣赏和理解音乐的门槛,同时融入了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旋律曲调,使作品具有天然的亲近感,更好地将作品所承载的精神力量传达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

此次《浏阳河之光》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有着重大意义,它向更多更广泛的听众讲述了“一条古老的河、一条红色的河和一条奋进的河”的动人故事。浏阳河在长沙市内汇入湘江后、入洞庭,随长江千里迢迢,在上海的崇明岛奔入大海的怀抱,其流淌着的红色血脉让湖南与上海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此次展演,两座城市在这个春天一同奏响历史与时代的奋进旋律,为共同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彼此砥砺,团结奋进。

风吹浏阳河,旋律飘四方。《浏阳河之光》,绽放黄浦江,载着家乡,奔向远方!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文联”


湖南文联微信公众号.jpg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廖雨青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