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评丨向敬之:山川灵气到生命感应的意境美学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向敬之 编辑:施文 2024-01-18 16:07:37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山川灵气到生命感应的意境美学

——评艺术歌曲《南岳》

文丨向敬之

南岳山川灵气,绵延八百里不断,成为了湖湘文化千年遐昌的根脉,为历代诗人和艺术家钟情恋爱的主要聚焦。我最初听见刘欢喜作词,蒋军荣、田治清作曲的歌曲《南岳》(张群编曲、黄薇演唱),很是喜欢,因为我一直企盼做成的事,被他们以一曲寓空灵之美、贯禅境之意、具时代之妙的艺术表达,充分地呈现出从山川灵气到生命感应的意境美学。

青史斑斑,山河作证。星华熠熠,衡岳绵长。从《南岳》的歌词上来看,看似意象不少,却多取衡山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巧妙融入生命体验,除了出现“祝融”“磨镜”“南岳”三处地域标识外,都是不言其名但知其形的写意,这样的写作是高超的。开篇以“祝融映亮的星华”起兴,山峰反照星辰光华,无疑天地倒悬,但如果联想到传说中黄帝委任祝融主管南方事务,并封为管火的火正官即火神,教化万民以火熟食、生火御寒、举火驱兽,这又何尝不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种起源和象征。借自然景观进行火的精神解析,让火理想化、纯洁化,以火绽放爱的光芒,升华至一个新的高度,探寻人们因深藏的热迸发出的赤诚的人间火焰与刻骨的文明溯源,在火的运动中产生无比伦比的强大创造力。只是用生命意识仔细观照科学,想象、遐想与诗意的最佳的融合与归一,形成一种综合式的和谐与平衡。大地因为祝融之火,生活发生质变,生命得以健康,如此光亮灿烂天地。也是天地融通的星华。有着这样神奇的生命火种和生活光芒,才有着文明蔓延的胜境,纵是晴雨冲刷、烟树迷离,也是幸福的今天“醉美一张张迷恋的脸颊”。

美是爱的自然表达,才有幸福寻梦的广泛见证,才能共享山河月明、晴空万里,才能在水墨丹青、文化中和中感受白云苍狗的变化与梦想、梵音禅乐的本我与超我。尤其最后以“潇湘云水回望来时路,翩翩的归雁向天涯”结篇,更是体现着小我与大我、小情与大爱、湖湘与中华的双向奔赴和深度融合。

屈贾来过,怀沙一曲鵩鸟歌;李杜来过,日落长沙栖江阁;朱张来过,会讲传道致中和……他们为湖湘带来了先进文化思想,与湖湘特色风情人文融会贯通,成就了湖湘文化日渐显学的学达性天、道南正脉。在岳麓山下那一座庭院深深的千年书院,虽曾命途多舛,经历七毁七建的血色宿命,却如其周遭的翩翩枫林,越是冰刀霜剑越精神,越是寂寥孤独越精彩,不但留下了江天暮雪的潇湘胜景,也造就了湖南人永恒的精神圣殿和繁荣胜境。这是湖湘文化中的一处人文与自然血脉相连、魂梦相依的缩影,也是辉映中华文明经久犹盛的一道怒放。万山红遍千年火,七二秀峰衡岳奇,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造化汇长歌。

长歌咏叹,短章空灵。《南岳》的歌词不长,百余来字,有传统的七言旧体诗影子,但在每节采取颇有现代感的长句结束,形成自然的长短句结构,音乐感强烈,又有意境性的画面感。作曲家以民族音乐为基,采取空灵的写法,将这首“秀秀的南岳”写成一首五声性七声d雅乐羽调式的艺术歌曲,结构为无再现的二段式,旋律、节奏与歌词紧密结合,力求音韵声调之间的自然美感,轻柔的羽调式色彩、动听真情而又时尚的半声唱法、圆润典雅而又大气的乐队编配,营造出如梦如幻、仙气飘飘、空灵清雅的意境,天籁之音入耳、入心、入魂。

空灵、浪漫、辽阔、精美、宁静等多元特质的艺术氛围,感应天人合一,触摸心神相通,反映生命体验,以一种源于中国古典意境创造一种创新文化表现方式的新实践。这是自然与文化简洁融合的生态美学,是历史与现代神魂融合的生命体悟,是文化传承与文明建设高度融合的精神家园。这种追求,在美的创造中精神得到自由的飞翔,抵达既使心灵和社会生活净化,又使人在超脱的襟怀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就如《南岳》副歌中有两句词,“白云深处煮清茶”很有杜牧“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味,待看云深不知去,又有茶香得天人;“高山流泉玉无瑕”,很容易让人想起王摩洁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树、清泉、白石……丰富的场景之中也是人影浮动的情景,犹如苏轼所言“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空山并非空无一物,因为祝融峰的传说、磨镜台的神奇,以及形形色色的南岳形胜、大地灵秀,更有熙来攘往、快乐分享的人间烟火。

写这样的作品,需要用心地感受文化的根脉厚重,以艺术张力用情地表达融通情感,形成一个融合生命体验和美学光亮的音乐世界。《南岳》空灵自然之境,以动显静、万动归静,传达的正是生机盎然浑灏流转的动感之美,又在艺术地营造充满禅悟之美的圆融境界。虽然在词句中看不到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但一切的超越一己生命的盛衰荣谢,却在激烈地传递向下根植本土山川灵气、向上绽放艺术情韵温度和魂脉,潜在地吸引听众在大地滋养的生命美学中,感受如泉水潺潺的月色、如山歌悠悠的鸟鸣,一切都如空境安宁,一切都有云水惬意,温暖地在恬静向善的人心、清净如愿的山水间演漾起生机活趣和审美遐思。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向敬之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