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评丨曾令娥:摇曳在时空深处的莲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曾令娥 编辑:施文 2024-09-14 08:55:12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摇曳在时空深处的莲

——读何贵珍《莲叶何田田》

文丨曾令娥

何贵珍(笔名丛林)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莲叶何田田》(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讲述了一位来自省城的女教师桑桑和女儿杜鹃来到莲花湖村支教,如同在莲花湖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悄然改变了自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小满和村中其他孩子命运的故事。《莲叶何田田》展现了一个特殊时代儿童成长的生活苦难与内心挣扎,其间淳厚的乡村民风与古老风俗所滋养的人性向善力量,似莲般在时空深处轻轻摇曳。

原型与美境

《莲叶何田田》这部小说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仿佛是对童年生活的重新叙述,蕴含着作家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是一次心灵的归乡之旅。然而,在精神回乡的同时,它也让我们重温了童年的纯真,享受着乡村人的质朴与童心的纯净。因此,《莲叶何田田》不仅是一部儿童小说,更是作家心灵历程的记录。

丛林通过小满母亲、杜鹃父亲意外去世的情境设定,让故事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色调。主人公小满之所以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爆发出倔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始终有父性(姜伯和周伯等)或母性(南瓜奶奶和桑桑老师等)的目光伴随左右。这种父性、母性目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孩子成长中的苦痛和缺憾,因此小说呈现和曹文轩儿童小说类似的“一种甜蜜的忧郁或忧郁的甜蜜”。这也许是作家意欲通过文字所传达的逆境中的真诚而蓬勃的成长之力的期待。

丛林的文字风格与她的前辈沈从文相似,同样灵动而纯净。她将自己童年时期居住的乡村环境,巧妙地融入了小说《莲叶何田田》之中。通过朴素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承载了童年乡土的深刻记忆,并以唯美、抒情、诗意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了乡土风情的美丽画卷:

堤岸下是一个硕大的湖泊,湖水浩渺无垠,远接天际。近岸一角的浅水区则有几十亩野生莲花,莲叶碧浪翻滚,无数红白莲花亭立于莲叶之间。微风拂来,空气中满是莲花浸透肺腑的香气。

小满的童年生长空间中的潺潺流水、野花野果,和充满宁静祥和的村庄,都拥有着作家丛林的童年情感痕迹。从小满对空气中“水汽的味道”“冻土苏醒的味道”以及“刚刚露出新芽的青草的味道”的了然于心,到描写她和桑桑老师、杜鹃坐船上,夜游芦苇洲时听到的水声,“水声实际上天生具有清凉和清澈的各种隐喻”。

同时,丛林经常利用色彩、声音等象征性意象,来增强灵魂交流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摇曳的莲花、如白玉般的藠果、青翠的芦苇,以及水码头、沉星堰、金色的田野、中秋的月亮,还有芦苇洲上空飘荡的柔和歌声,都散发出古典主义的浪漫气息。这些元素构成的一幅幅风景写意画,在大量留白中赋予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伙伴与成长

有一类儿童文学作品,作家是以纯粹的儿童视角来构建童年的世界,让孩子从自我的内心深处生发出抗争的力量,同时通过与伙伴的冲突与和解,经历一场近似于成长仪式的精神洗礼。《莲叶何田田》里,丛林以过来人的身份,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回首眺望,不仅从成人眺望童年,也从现在眺望过去,从城市眺望乡村,因此,生命中的许多经历、感情都借故事诗化了。在丛林的小说里,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距离,过去时光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距离,乡村生活与都市文化之间的距离,都被巧妙地统一在了一起。这不仅是一种创造美感的手段,它还将这些距离本身也审美化了。通过这种方式,丛林巧妙地融合了众多角色形象与美好时刻,成功地将心理意象与行动线索紧密地编织在一起,赋予了作品更加真挚且动人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桑桑老师不慎被蛇咬伤,与女儿在小满家过夜时,小满和杜鹃这两个小女孩同睡一张稻草铺的床,来自城市的独生女杜鹃觉得非常亲密和有趣,让小满摸了摸她最心爱的毛绒小熊。小满在入睡后做了一个梦,梦见她的母亲站在雾蒙蒙的船头,撑着一只小木船,轻声唱着歌。那歌声温柔至极,正是桑桑老师晚上唱过的那首歌。小满被那歌声轻轻托起,仿佛正被湖水轻柔地托起,轻轻荡漾,荡漾直至那闪烁的星空之中。在这个梦境中,小满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美好,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那温柔的歌声中变得和谐而美好。这个梦境不仅展现了小满内心深处的情感,也反映了她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桑桑老师的依恋。通过这样的描写,作品不仅展现了角色之间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融合,使得整个故事内涵更加丰富而深邃。

莲花湖村的居民们大多生活在贫困之中,然而他们却能够自足平和。他们遵循着自然的节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而朴素的生活。尽管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们在变化的潮流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看似偶然,有些则像是命运的安排。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这些情感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用如水般细腻而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中那些真实而令人哀伤的瞬间。故事中,无论是与孤独的老人根爹、南瓜奶奶的默默相伴,还是与现实和大自然(如暴风雨)的顽强抗争,亦或是伙伴之间的摩擦和误会,在这些生命交汇的时刻,我们都能看到人性中激荡的美丽光芒。以小满这个角色为例,她与父亲相依为命,尽管生活困苦,但她依然得到了邻居阿婆、小伙伴英子和桑桑老师等的关爱与照顾。

邻里之间的温情,小伙伴之间的同声共气,真善美的人性光芒,原生态的山野,艰辛的日常劳作,滋养、砥砺并守护着小满的成长。桑桑老师下定决心,要用她的爱心和知识为孩子们搭建一座抵御风雨的坚固屏障。她深知,只要心中充满爱,希望便永存;而只有掌握了知识,孩子们才能开创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奈保尔在他的《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莲花湖的自然风土用最为柔和的方式,接纳了一个孩子成长的蜕变,那里包含着如蓝天白云般的清澈与通透的自然风景,还有沉重的劳作对一代人的生活烙印,那是闯入油桐山破庙中孩子们对于神秘的内心恐惧,那是绒布熊爆起的棉花中掩埋的孩子们的误解、委屈的泪水,那是风儿不肯告诉的孩子们对未知命运的懵懂悸动……

小说并未刻意渲染童年的艰辛,小满的艰苦生活是在琐碎的故事片段中逐渐展现的。同样,小说也未刻意强调她情感上的悲苦,而是通过质朴的语言和对话,勾勒出一个因生活所迫而提前成熟的孩童所承担的责任与担当:

小满问英子:“你手不疼吗?”

英子说:“疼呢。”

英子说疼的时候,语气淡淡的,就像在说别人。这让小满觉得自己的疼痛没有了同盟,只好咬牙干活。

小满及其伙伴们唤醒了作家童年时的记忆。尽管作家个人的童年生活与现今物质丰富的时代无法相提并论,但从童年的视角来看,“我们”与“他们”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沉浸在“童年”这一共同的时光里。“童年”并不仅仅是一个年龄阶段的标志,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精神核心,蕴含着天真无邪的快乐、顽皮捣蛋的天性,甚至有时超越了规则与界限。在那片莲叶田田的旷野,小满和伙伴们的童年记忆被永远地留存了下来。他们曾一同攀爬的桑树,一起在水畔采摘的莲蓬,以及那留在唇齿间的火灰烧制的鸭蛋,都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他们带着善良和纯真的心灵,融入了充满乡土气息的成人世界,并用童年的美好来对抗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

《莲叶何田田》并非仅是关于故乡的叙述,它更深入地描绘了一个孩子与同伴们生命拔节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随意展开。河堤,屋舍,天空,田野,河流,道路,禾苗,杂树,狗,蛇,鸡鸭,麻雀……是故事的背景,也是组成故乡的必备的、最简单的元素。背景之上,故乡似风,孩童如歌。这部小说将作者个人对乡土童年的记忆,以文学的笔触保存,并拓展了回顾过去、回望乡土的童年生活书写视野。

小说末尾,杜鹃终于想起了爸爸。突然,杜鹃听到了自己嘴里发出的“爸爸”的声音。她错愕了一下,自己会说话了?她眼看着小满离她越来越远,越来越小,便使尽力气,哑着嗓子喊道:“小满!小满!”

这一幕,让我想起英国诗人兼小说家拉迪亚德·吉卜林的诗歌:

赤裸的苍穹, 低垂的野草,

徒劳的风,奔流的河,

那里,关卡已开启,道路已畅通,

红色的鹿转过头,等待身后的来者。

两位性格迥异、家庭背景截然不同的女孩,在经历了误解、伤害、和解与离别之后,为对方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温暖与光辉。她们的故事为那些正处于成长迷茫期的孩子们提供了心灵上的慰藉与治愈。在《莲叶何田田》中,最好的人生被描绘为小满——一个充满温馨爱意的名号,它承载着人生的苦难,抵御着生命的荒凉。作家丛林默默地用笔为孩子们探寻生命的道路,用真挚的情感抚慰他们的创伤。这部小说既饱含痛楚,又弥漫着生命的善意与温柔。书中那些美丽而辛酸的故事,以及那些治愈心灵的碰撞,宛如湖畔的莲香,飘散在永恒的时空之中。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曾令娥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