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没苦硬吃的荒诞教育
——电影《抓娃娃》带来的反思与启示
文丨赖维嘉
电影《抓娃娃》是一部由开心麻花打造的喜剧电影。闫非、彭大魔执导,沈腾、马丽领衔主演。该片通过构建喜剧框架来讲述一个荒诞的现实教育悲剧,为现实中的父母教育方式带来新的启迪——教育绝不应该走上没苦硬吃的自我感动道路。
《抓娃娃》讲的是西虹市的企业家马成钢(沈腾饰)为了培养孩子马继业,煞费苦心。对孩子进行了各种欺骗和伪装。故意让他在逆境中成长,懂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以期他能顺利考入名牌大学,接管家族企业。本来是开名车,住豪宅的超级富豪,却为了吃苦式教育,全家硬生生搬进家徒四壁的旧屋居住,并雇用了一个团队来扮演各种角色,希望通过非传统的教育方式,锻炼马继业的独立能力、责任感及应对挑战的智慧。影片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令我们啼笑皆非的同时,不禁深思其所作所为的现实悲剧。电影中,马成钢和春兰以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方式,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教育的本质。马继业在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中,经历了从依赖到独立的华丽转变,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智慧的年轻人,展现了成长的艰辛与喜悦。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表现手法,探讨了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引发观众的共鸣。影片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更让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幽默的剧情和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更在于它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思。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观众在笑声中感受人生的无奈与辛酸之余,也能理性思考家庭教育的真正意义,家长如何在爱与控制之间找到平衡。
事实上,影片的笑点虽然颇为充足,但令人笑后颇感荒唐,毕竟整部影片皆是建立在马成钢的谎言之上。倘若马成钢未曾一厢情愿去操控马继业前十八年的人生,那么马继业或许会拥有更为充实且正常的童年与少年生活,也不至于在高考前质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在思想教育课上怀疑物质决定意识。马继业并不想继承父母的财产,他只想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为的艰苦教育也是存在的,但是其效果究竟如何呢?可以预见的是,没有人会喜欢谎言和欺骗,而过惯了苦日子后一步跨入富贵之门也同样让人无所适从。
影片不由得让人们深思,这种教育在现实中究竟有何影响?如何避免这种教育方式?显而易见,这种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真实的体验和自由的发展空间,如果他们生活在一个被精心构建的谎言中,可能会导致他们对现实世界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甚至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教育效果来看,这种自我感动式的没苦硬吃也很难达到父母期望的目标。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他们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如果父母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孩子的未来,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教育方式呢?我想,父母首先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与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而不是压力和控制。另外,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启迪孩童心智、激发潜能的过程,电影《抓娃娃》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揭示了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反思,让大家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而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文联”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赖维嘉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