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评丨陈哲锋:拒绝操控,自由生长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陈哲锋 编辑:施文 2024-08-02 17:45:10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拒绝操控,自由生长

——评电影《抓娃娃》

文丨陈哲锋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成长着——这是人生最主要的快乐。

——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苏)

欺骗,或者谎言?还是最高维度的爱

一场电影下来,影厅里至少有95%的时间笑声飘荡。《抓娃娃》133分钟观影时长,平均每隔三分钟就有一个笑点。但我并不认为它是一部纯粹的喜剧。让观众感到轻松、愉悦,是它浮在表面的东西,它的内里存在更加深刻的本质,这就是剩下的那5%的安安静静的时间里所表达的内容。

图片

《抓娃娃》的故事并不复杂。“家底殷实”的马成钢为了将二儿子马继业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继承家业,设法避开老大的教育路径——实行“穷养”。那么,问题是马成钢为什么一定要对继业实行“穷养”呢?这是“遭受过苦难”的“见过大风大浪的”的业已成功的马成钢在回顾自身经历时得出的经验:“正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吃了太多的苦才比别人更有韧性,比所有人懂得珍惜。”松柏之志,经霜犹茂。马成钢相信:儿子只有经受贫穷所带来的苦难才能激发潜能,经过庞大的教师团队的锻造,定能“成器”。

影片的开场令我想到的是另一部电影,即:1999年10月16日上映的、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我的父亲母亲》。随后,我意识到:《抓娃娃》可能是一部具备一定年代的片子。逼仄破烂的房屋,屋内阴暗的光线,漏水的屋顶,继业娴熟的劈柴动作,配上欢快的曲调,与当下的时代背景大相径庭。所以,学校老师才带上贾老板登门与马家夫妇商量帮扶一事,殊不知,他们和我们看到的逼仄的房屋、屋里人过时的穿着等等这些并不符合这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它不过是马成钢为了“穷养”儿子撒的一个谎。

图片

众所周知,撒谎是需要代价的。而最大的代价就是圆谎。从接棒人计划付诸实践的那一天开始,马成钢就在编织谎言,而他的儿子马继业则生活在谎言之中:他居住的房子,他的生活,围绕在他身边的人,都是一个个谎言。影片的诸多笑点都源自“圆谎”。难道我们只看到了一个个谎言吗?也不。马成钢对儿子的爱是真的,继业的童真是真的,他的成长是真的。在众多谎言之中,在笑声之后,特别是继业的真实,显得有些可怜和无辜。

这也势必给一个人的成长埋上了隐患,让他的真实一直蒙在鼓里。

错觉,或者幻觉?还是内心的直觉

马成钢的教育方法开始看起来的确奏效了,继业乖巧懂事,跑步上学,捡矿泉水瓶卖钱补贴家用,独自去早市买菜,似乎真是印证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一切都在按照马成钢预设的方向走。但是,却也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其中的一件事就是最好的证明——体育老师认为继业是块搞体育的材料,继业也为自己的天赋信心满满,活力四射,但马成钢却趁儿子睡着在他腿上涂了麻醉药,还请了医生告诉儿子不适合成为运动员。这显然是马成钢为达成目的再次撒的一个谎,直接掐断了孩子美好的愿望。

图片

这样对待孩子的方式已然超过了庇护的范围,也超过了孩子承受真相的能力。怎么办?既已出发,就只能用更多的谎言来弥补。

影片中有多处差点穿帮的情节。妈妈手上戴的戒指,妈妈从书里掉下来的智能手机,姥姥为给继业庆祝生日穿的貂绒大衣……当然,既然是谎言,又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圆谎,那么,它就势必会有拆穿的一天,就像今天你用一个寓言故事哄孩子睡下了,明天孩子会为印证那个寓言醒来的。尽管谎言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教育团队。随着剧情的深入,真相也被拉开,先是瘫痪多年的奶奶站起来打篮球了,妈妈房间里的衣柜背后竟暗藏着电梯……这些令人揣测的细节背后是继业的成长。

广义上来讲,成长绝不仅仅是身体和生理上的成熟,它还意味着常识的积累。在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能力上,“常识是本能”,它能衍生一个人的直觉。曾经,谎言给继业以错觉,乃至幻觉,而击破谎言的正是常识赋予他的直觉。

图片

认清生活的谎言,抵触的力量反而巨大。影厅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安静的。马继业为了看清生活的本质,开始反抗了。他利用高考提早交卷得来的时间给他的爸爸马成钢来了一招“调虎离山”,把父亲准备给他的惊喜提前拆开了。他走进了房子的地下室,里边是办公桌,是员工墙,是连接监控设备的显示屏,是一个强大到令他难以置信的计划。面对这一切,马继业脸上是茫然的神情,仿佛这么多年的生活不是自己的,他进入到了一个更大的幻觉和错觉。挨挨挤挤的影厅、光影斑驳的屏幕、一排排灰亮的眼睛出现了短暂的停滞,再也听不到一丝笑。观众的眼睛如同看到了一个受害人正在经受审判。

一点儿也不好笑了。一点儿也不想笑了。

挣扎,或者揭露。还是自我的反思

《抓娃娃》的故事本身没问题,但在情节上还是存在一点破绽。随着故事的进程,我发现马成钢从培养接棒人的目标变成了使接棒人考上清北大学。培养接棒人和考上清北大学的概念显然是不同的,这既是镜头语言交代不足、有待精雕的问题,但也暗自揭示出中国式家长对教育成功学的期望和理解:考上好的大学就是最大的成功。

图片

其实,观影人是理解马成钢的:为了孩子,确实花了大价钱,辛苦了。这么说绝不是牵强附会。中国的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有操不完的心,从喝奶、睡觉、生病、穿衣,到断奶、咿呀学语、走路,再到上学、报特长班,跟哪个同学走得近,因为什么事不开心,期间还有诸多不可控的事情发生,整套流程走下来且不说孩子们受不受得了,彼此双方往往都要脱一层皮。等孩子结婚了,生孩子了,目光又盯到了下下一代。而且,家长们特别害怕孩子们犯错,走弯路,马成钢的初衷不就是这样来的吗?以为自己的经验可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以为自己的决定可以解决孩子的问题,让他一抬脚就是人生巅峰。正因为他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而忽略了孩子的主观感受。

历史并不缺少相关的案例:上一代的优良经验没能成为下一代学以致用的法宝,上一代的辉煌成就没有成为下一代砥砺前行的动力。历史也从不缺乏这样的经验之谈,比如孔子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比如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有言:“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素来严于律己、崇尚家风建设的曾国藩也在家书中多次传达清廉节俭。不论富养还是穷养,我们都该清楚:家庭作为“天然的基层细胞”,如何令孩子感受到实现美好生活的安全感、滋长胜利的力量的获得感,比继承家业、光宗耀祖更充满幸福感。

图片

透过经验,过度干预、指责、操控孩子的选择、兴趣、思想、人生,不但会使孩子逐渐丧失动力、理想、个性,还很有可能使得结果适得其反。人之所以为人,人生之所以为人生,并非因为他脚下的路一直周道如砥,也因着他走过的弯路、涉过的江河,翻过的悬崖峭壁、层峦叠嶂,依然面朝阳光、对沿途风景心怀感念,保留自由向上的人格。

电影最后,马成钢问马继业:“你想去哪?”马继业回答道:“去一个真实的地方。”当他推开门,是几个小孩戏水的画面。强烈的阳光像一道童真的光环,耀眼夺目,没有人打搅这个画面,马继业跑了过去。清澈的水面像一面镜子。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文联”

湖南文联微信公众号.jpg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陈哲锋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