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江文艺丨楚荷:孙家虎 (中篇小说)

来源:《湘江文艺》 作者:楚荷 编辑:施文 2024-08-15 09:59:05
时刻新闻
—分享—

湘江文艺(原创).jpg

5cb7180561128_副本.jpg

孙家虎(中篇小说)

文/楚荷

正子时了,大门仍敞开着半边。堂屋内兀自亮着松油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汉子,一手推磨,一手给磨子添糯米。

房子是三间六的土砖屋,大半盖着瓦,小半盖着发黑稻草。汉子是房子唯一的主人。房子由他爷爷传给他爹,他爹再传给他。汉子小时候,最喜欢弹弓打鸟。十岁上下的一次,鸟没打着,石子打在树上,弹了回来,恰恰弹在右眼上,将个眼珠弹了出来,从此独眼了。

汉子一如他爷爷、他爹,无田无山,也不租大户人家田种,也不去大户人家当长工、打短工,靠着卖糖油粑粑过日子。汉子的糖油粑粑好吃,味道盖过方圆几十里内同行。汉子的日子,也就像个样子,三餐无忧外,还能攒几个钱,以备娶堂客。这当然比不上大户人家,和一般农户比,却要好出不少。一般农户,大都吃两餐。

这块儿,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认识他,都管他叫“独眼粑粑”。至于他的大名,知道的没有几个。便是知道的几个,也只管他叫“独眼粑粑”。

下午时,和独眼粑粑一般年龄的两个汉子,一高一矮,一人背条长枪,到了独眼粑粑家。高个汉子拄着长枪,大拇指朝自己一翘,说:“知道不,我们是孙二爷的人。”独眼粑粑哈着腰,说:“见过,见过,两位爷都是角色。”高个汉子说:“知道不,抗日义勇军湘潭支队第七大队副大队长兼第四中队中队长是谁?”名儿太长,独眼粑粑如何听得明白?摇着头。高个汉子又说了一遍。独眼粑粑仍没听全,却知道了意思,说:“哪位爷?你?他?恭喜,恭喜。”高个汉子说:“你蠢,还是装蠢?是我们孙二爷。孙二爷、孙队长说了,明天的糖油粑粑,我们四中队包了。”矮个汉子说:“明天巳时初,你担担糯米粉子送到我们游击队驻地。”独眼粑粑心里早发虚了,颤着声音,打着拱手,说:“小本营生,有点闪失,老本就没了。要不,这发财钱,两位财神爷找别人去赚?”孙二爷的大名,唤作孙家虎,是名头大得吓人的土匪头子。有一次,孙家虎带着十来个土匪吃了他五十个糖油粑粑,一个子也没给。矮个汉子说:“独眼粑粑,你是真不懂事,还是假不懂事?二爷是游击队队长了。什么是游击队?懂不?二爷说,游击队,铁打的纪律,爱民护乡,爱国打日本,能不给钱?二爷说了,糖油粑粑若是做得好,还有赏金。”高个汉子有些不耐烦了,说:“独眼粑粑,我倒是学着二爷,爱民护乡。我手上的吹火筒,爱不爱民,就不知道了。”独眼粑粑打个冷颤,说:“去,我哪说了不去?肯定去。”

两个背枪汉子走了。离开时,矮个汉子丢下一句话:“误了时辰,我烧了你的屋。”

东方有了鱼肚白,独眼粑粑也没洗漱,也没吃早饭,穿双新草鞋,戴顶烂草帽,敞开着土布短袖衣,扎紧了扎裆裤,一头担着半水桶糯米粉,一头担着灶和油、糖之类,出了门。太阳已是老大时,到了晓霞山中林寺。

中林寺住持碧悟和尚,带着手下两个僧人,在扫大殿前坪落叶。

独眼粑粑说:“大和尚,都说你断事最准。你说,孙二爷叫我去,是凶是吉?”碧悟和尚说:“阿弥陀佛,独眼粑粑,几天前,孙二爷成了正果。今天,有不少人去了孙二爷那。来的人,都会成正果。他是真正的大和尚,会渡着你们都成正果的。”独眼粑粑说:“不是说孙二爷是游击队长吗?到底是大和尚,还是游击队长?他也成正果了?”碧悟和尚说:“是的,是的,孙二爷是大和尚,成正果了。”独眼粑粑又问:“你刚才说,我也会成正果?我这个背时样子,有正果成?”碧悟和尚说:“阿弥陀佛,你没成正果的相,有成正果的命。”一声叹气,说:“孙二爷不该要你也成正果。也是命中注定,没办法的事。”独眼粑粑愣了愣,将没瞎的左眼一眨一眨,说:“大和尚,点拨下我吧。你说的成正果是什么意思?话里有话呢。”碧悟和尚说:“虽然不是天机,却也不好泄露。待会儿你就知道了,用不着问我的。”

独眼粑粑咀嚼着碧悟和尚的话,到了那片楠竹林边,依旧没闹明白碧悟和尚的意思。一声叹气,自言自语:“一没堂客,二没崽女,跟和尚差不多,早成正果了。”放下担子,扁担使劲敲着跟前的楠竹,敲了三下,楠竹“嘭嘭”作响,满竹林内麻雀都飞了起来。

不一会儿,竹林里走出一胖一瘦两个背着长枪的汉子,两个都是四十岁上下。胖的汉子说:“独眼粑粑,客人都到了,就你晚到。”瘦的汉子拿出一块黑布,蒙了独眼粑粑双眼。胖的汉子担着独眼粑粑的担子,在前面走,瘦的汉子牵着独眼粑粑,下坡,上坡,左拐,右拐,走了三里来地,到了游击队驻地。

驻地有大小房子五十余间,三分之一是火砖瓦屋,三分之一是土砖瓦屋,三分之一是土砖茅草屋。房子一没讲究风水,二没讲究祖宗规矩,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想加几间屋,就加几间屋,建得不规不矩,乱七八糟。屋前有个大坪,大坪里有四棵大槐树,树龄均是三百余年,树心早被岁月镂空了。

这四棵大槐树,大有来历。老久前那年,满清军队打到了湘潭城。孙家虎祖上和许多湘潭汉子一样,脑子里只有一根筋:不投降,打死也不投降。和许多湘潭汉子一起,助着南明何腾蛟,死守湘潭城。城破了后,满清恨湘潭人助明抗清,屠得湘潭城内不足百人。孙家虎祖上从死人堆里逃了出来,逃到了晓霞山笔架锋下中林寺。晓霞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笔架峰与祝融峰遥遥相对,山上各色树和各色竹子层层叠叠,参天古木数不胜数,往日里,云遮雾绕,神神秘秘。中林寺住持和尚见说是抗清志士,容下了他。助着他在离中林寺不远处,建起了十数间火砖瓦屋。他在屋前种下了四棵槐树,说,一树遮蔽一方,四棵树将四方都遮蔽了,满清想找他也找不到。即使万一找到了他,槐树惹鬼,鬼来了,满清兵勇望见能不怕?哪还敢再找他麻烦。不久,招募了十来个人,做了“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生意。并且定下规矩来,子子孙孙都得做这个正经生意,若是做别的营生,则是不肖子孙。开始两代,只抢官家和恶绅。于是,孙家虎祖上,博得了湘潭宋江的美名。接下来几代,只抢有钱人。到了孙家虎他爹和孙家虎这两代,天下大乱,已是民不聊生,富户愈来愈少,穷人愈来愈多,若是只抢有钱人,得三天两头饿肚子了,只得改革,能抢的都抢,管他官家或平民,管他有钱与没钱。

坪里,三个一堆,五个一群,大约有五十来个汉子。有背枪的,有没背枪的。背枪的人数少,不足二十个,原都是孙家虎手下的土匪,几天前,和孙家虎一起,做了游击队员,已是抗日义勇军战士了。没背枪的,是孙家虎叫手下唤来的七里八乡的汉子。

先天,孙家虎手下去这些没背枪的汉子家里,打着拱手,对汉子们说:“我们二爷说了,往年,二爷带着我们吃天、吃地、吃富、吃贫、吃四方,对不起四方乡亲,多有得罪和冒犯,今年端阳节是个黄道吉日,上午巳时,是个吉时,二爷正式金盆洗手,不再干土匪了,干爱国的游击队,你们得去二爷家观礼。每个观礼的人,二爷都准备了五块光洋赔罪。”有胆子小的,说:“我不要二爷的赔罪光洋,观礼,就不去了。”加上一句客气话:“祝二爷打日本,旗开得胜。”孙家虎手下拉下脸来,说:“我们二爷说了,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有光洋不去领,你就得拿十块光洋给我们打日本。”那汉子在脑子里算盘一拨,领光洋总比出光洋好,答应了来观礼。

一胖一瘦的背枪汉子,取下了蒙在独眼粑粑脸上的黑布,领着独眼粑粑到了屋檐下。胖汉子说:“你就在这里炸糖油粑粑。二爷说了,今天是端阳节,他先请大家吃几个糖油粑粑,垫垫底,再请大家吃餐饭。不管是谁要吃,你都让他吃,每个人最多吃三个。全炸完了,找我们二爷结账就是。你自己心里记个数。二爷说了,按你说的数付钱。”独眼粑粑依旧有些担心,见瘦子面相善良,轻声说:“活菩萨,你实话告诉我,二爷不会赖账吧?我做小本生意的,亏蚀不起。”瘦汉子眼睛一横,面相转恶,说:“亏你也做了好多年生意。你说,阎王会赖鬼的账不?这么蠢的话也问得出。再问,老子送你一枪子。”独眼粑粑将头直点:“那是,那是。二爷如今是游击队员了,哪会呢?”

有不要钱的糖油粑粑吃,那些背了枪和没背枪的汉子,都排着队来吃。独眼粑粑的半桶糯米粉子炸得飞快,太阳还远没到正中,就没了。排的队依旧有那么长。有些汉子,已经吃了三个甚至六个糖油粑粑,又在后面排队了。奇怪的是,坪里背枪的汉子愈来愈多,没背枪的汉子,愈来愈少。分明有不少汉子,刚才是没背枪的,这会儿也背上枪了。

(节选自2024年第3期《湘江文艺》中篇小说《孙家虎》)

楚荷,本名谭进军,湘潭县晓霞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篇小说《苦楝树》头条发表于《当代》2005年第二期,长篇小说《工厂工会》头条发表于《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9年第五期,长篇小说《江城民谣》发表于《莽原》2018年第二期。作品见于《收获》《当代》《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刊。出版长篇小说《梦里春秋》《棋王》,中短篇小说集《拜托了,风儿》。

来源:《湘江文艺》

作者:楚荷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