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评丨王奋英:写实形神兼备 写意妙超理得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桑干 编辑:施文 2024-07-29 15:16:22
时刻新闻
—分享—

王奋英:写实形神兼备 写意妙超理得

文丨桑干

在鱼龙混杂的当代画坛,如果一系列的作品无意之间映入眼帘,让你眼前一亮,无疑,这是缘分,亦是欣喜。然而,美是互通的,又不可规范,即便一流评论家绞尽脑汁写千言万字,也很难讲明白一幅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可是,有感入心的艺术总能激发出想写点什么的欲望,明知难尽其味,依然摩拳擦掌,欲论春秋。

图片

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 中国画 240x450cm 2019年

艺术是人生的高级形式,生活因艺术而多彩,情感因艺术而恣意。王奋英是一位质朴细腻的画家,这可从她的作品品读一二。王奋英的笔墨,水痕墨迹、层次丰富、氤氲苍茫;她的色彩里,温润如玉、微妙冷暖、沉稳雅致。图式在笔墨与色彩的交相辉映中描绘着览物所得的感观,流露出所蒙所养的心境,呈现出润物无声的人性之美,所绘题材既有下里巴人的田园烟火气息,又有阳春白雪的高雅诗意格调。

王奋英很聪慧,也很有才华。她立足于中国画传统,却不以粉本为规矩,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学院派画家。美院学习阶段,她系统地接受线描、水墨及色彩等严格造型训练;美院教学阶段,她创作、教学与科研实践、锻造出独特的个性绘画语言,同时,教学相长,她放眼世界,以当代的眼光看传统,从中提取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艺术基因,并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西方、看世界,从中吸收世界艺术元素,使之与自己的才情相互融合,渐变、渐进、渐悟之后,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王奋英的人物画,若以现实主义写实论,她能以形写神,而神形兼备,很真实,又很现代,如《暖心》《凤归巢》《硕果》《苗寨春风》《乡村振兴·采撷时节》等主题性创作;若以人文主义写意论,她能应会感神,而神超理得,很文心,又很诗性,如《湘江北去》《都市人文风》和《诗与远方》系列等作品。当然,王奋英也画各类荷题材,如《水墨清荷》系列,清雅素朴,生机盎然。

图片

湘西苗娃儿 纸本水墨 68×46cm 2018年

在王奋英的作品里,“艺术源于生活”得到充分印证。王奋英出生在湖南、成长在湖南、大学时代求学在湖南、教学在湖南、生活在湖南,她熟悉这片热土,她对这里风土人情的变化也深有感触,精准扶贫政策普惠十八洞村贫困户的春风、苗绣合作社让妈妈回家创业的深情、猕猴桃产业丰收喜庆的场景等等。王奋英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天真活泼的孩童、纯朴勤劳的苗女、朝气蓬勃的小伙……身上看到了人们淳朴笑容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于是,她入身、入心、入情地去表达、去赞美、去讴歌,她用手中的画笔表现一幅幅作品去诠释象征与隐喻的现实场景、去承载那片古老而圣洁的湖湘文化内涵,以此慰藉己心、己情。

在王奋英的主题性人物画创作中,她常常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人物、描绘场景,却摈弃了一般写实性刻画,但并不以变形的、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而是采取对现实典型性人物感人瞬间的捕捉,通过主观意象的概括和提炼方式,去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生动的现实人物形象。在她的作品里,那些阳光的、温暖的现实人物好像是她永恒的表现主题,那些极富生命风采的现实形象也仿佛是她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她乐此不疲,也充满激情。当她把一个个现实人物形象提炼出来、融入画面,画面中的人物则在眉宇之间,神态逼真,顾盼颦笑,呼之欲出,给人一种触手可及的真实,似可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欢快的、祥和的、幸福的现实人物形象,洋溢着温馨的艺术氛围,很共情、很有代入感。一幅幅作品犹如一张张名片传播着湖南人的精神风貌,讲述着湖南的发展故事。

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艺术创作无论高雅与通俗,唯有融入生活,才能引起共鸣、才能触及灵魂,艺术家也只有为生活抒写、抒情、抒怀,才能传得开、留得下。王奋英主题性人物画创作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很接地气,却在质朴、静穆、平凡之中表达出崇高之美、信仰之美。也正因于此,王奋英的作品才引起关注,才在全国类重大展览中屡次入选获奖,并被很多国家艺术殿堂、文化机构收藏,也被很多收藏家视为“潜力股”。

图片

墨河 纸本水墨 136×35cm 2018年

纵览王奋英的作品,可以看到,她每一幅作品虽然人物情态、生活场景各有不同,甚至题材、形式也各有侧重,但是,无论哪一种形式、无论哪一种题材,也不管是展览于厅堂,还是装饰于办公居家,即便在琳琅满目的画廊里,无意间扫上一眼,也立刻就能感受到王奋英的气息,辨识度很高、格调典雅。如毕加索的作品,老人、小孩、女子、风景,尽管涉猎广泛,只要出自毕加索之手,观者则一眼可辨。

王奋英的辨识度主要源于捕捉对象的视角,而得益于表现手法的独特。如果说扎根湖南是王奋英创作的艺术源泉,那么表现湖南则是她情之所系、意之所适、笔之所达的理想之所,她把心性观照于这片潇湘风土人情,借助一幅幅作品去构建带有湖南地域文化的艺术形象,这是她捕捉对象的视角,表现对象的主题,而独特的表现手法则是“水痕描”所呈现的视觉语言。

学术圈里都说“水痕描”是王奋英的绝招,属她独创,在北京的展览中,也曾引起专家、学者、画家们的热议。仔细品味王奋英的“水痕描”,笔者亦有同感。很难确定王奋英的“水痕描”是否有地域性自然现象的特点,但是,观其作品,她的“水痕描”与书法中“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确有异曲同工之妙。翻阅美术史,可以看到先辈画家总结出一组组名词,“搜妙创真”“迁想妙得”“悟对神通”“穷极造化”……每一个名词都绝非凭空臆造,而是观自然、悟生活,“离披点画”“凡数万本,方得其真”的境界升华。想必,在平常创作中,王奋英也如很多创造性画家一样,意会传统、旁参时人、留心发现、系统总结。在大量实践中,笔墨偶然性生发让她附掌欣喜、感到惊讶,她沉浸其中,反复锤炼,通过分析、提取,敏锐地捕捉到一些为我所用的偶然性笔法,并使之保留下来,又历经百炼成钢的锻造之后形成了笔墨造型记忆。当记忆表现在绘画中,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面貌。

图片

淡如清风 纸本彩墨 68x68cm 2013年

细究其理,可以看到,在“水痕描”的表现形态中,王奋英并没有因为表现严谨的造型而受到限制、受到制约,而是用笔很活,用墨、用色也很生动,浓、淡、干、湿,细腻的、流动的、变幻的,简洁处,行笔虚灵,施墨神逸,敷彩生动;厚重处,色墨相浸,点染浑成,却不生、不涩,又能雅、能清,而墨分多彩所呈现的墨韵也与固有色彩相互交融,墨、色、韵在动与静之间、藏与露之间、虚与实之间,恰到好处,各臻其妙。很多地方,王奋英用笔、用墨、用色,看似不经意,却很沉稳精到,尤其对人物神态的刻画,似若精微到极致,也许只有精微到极致,她才肯罢休,“致广大而尽精微”,却又不失写意之品。而写意,在强调“以书入画”的同时,并不追求“文人画”逸笔草草的表达,更不“转使、跌宕、起伏”故作姿态,而是中锋运笔“如高山坠石”“如锥画沙”,笔笔“写”、处处“写”, 墨色层次笔笔生发,写在不经意之间,又写的极妙、写的微妙、写出“神人假手”“笔端有通神之能”,堪称“出新意于规范,寄妙理于舒畅”,塑造了人物,写出了精神,很有视觉感染力,从中体现出融会贯通的表现技巧,也体现出“我用我法、我写我意”的笔墨驾驭能力。

王奋英擅于取舍,也擅于提炼。在她的作品里,明明知道她吸收了传统之法、吸收了老一代艺术家之法,却很难发现她取了哪家之法,她是在探索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为我法。显然,这是放眼历代名家、放眼世界艺术,并结合自己个性特点所形成的审美考量,是探索“融汇古今为我法,以我法抒写现实”的艺术思辨,也正因于此,王奋英才崭露于群峰峻秀的当代画坛,卓然而立。

图片

湘江北去 中国画 180×220cm 2023年

一遍遍翻阅王奋英的作品,透过主题性人物画创作、写实肖像、都市人文、清荷意蕴,依稀看到她宁静致远的内心,看到她入心、入情的从容,那写照传神的现实主义人物、那亭亭玉立的清荷、那妙得神韵的肖像,无不像田野旷原上悄然滴落的清露,点滴却很晶莹,纯净又很本真。笔墨、色彩、造型,无一丝懈怠,全是心绪,那样充实、那样平和。

图片

《诗与远方之二》 纸本彩墨 180x98cm 2021年

生活在快节奏的环境中,很多画家忙于名利得失而失去了自我,只能苟活于浮躁,唯有少数画家放逸情感于静心,让精神往来于笔墨之间。王奋英教研于湖南师范大学校园,她感受屈原的“楚辞行吟”、周敦颐的“清莲不染”、范仲淹的“览物之情”、毛泽东的“湘江北去”等等,她深知艺无止境,笔耕不辍之际,她把生命的风采融入生宣与缣素之间,给身心找一处闲适之地,让性灵有一处归依之所。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南文联”

湖南文联微信公众号.jpg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桑干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