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传播湘西文化、展示湘西形象的佳作
——读欧阳文章《湘西文艺汇评》有感
文丨陈珂
在一次湘西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的活动上,湘西青年作家、文艺评论家欧阳文章老兄赠送了一本他的著作《湘西文艺汇评》给我。我认真拜读后,这本书带给我多方面的思考。在我的印象中,目前,还没有一本著作像《湘西文艺汇评》一样集中对湘西文艺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和评析。可以说,这是湘西文艺界一本填补空白的著作。作者对湘西文学艺术较为系统的研究探索、对湘西文化的整体关切,以及对“第二故乡”湘西的热爱,值得尊重。
文艺评论并不是一份好的差事。它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专业的理论素养和敏锐的艺术感知。也就是说,一位好的文艺评论家往往是一位“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作者欧阳文章毕业于吉首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期间,他喜欢阅读,特别对文史哲方面的书籍有着较为广泛的涉猎,为其文艺评论的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功底。参加工作后,他当过高中语文教师、报社记者,目前在地方党委机关工作,多个岗位的锻炼,让到接触到更为丰富的社会层面,也大大提升了他对社会的洞察力。他的丰富经历让他有更多机会结识湘西文艺圈中的一众“狠角色”,他的洞察力又让他在和湘西文艺家交往过程中能够较为精准地把握他们的艺术风格和内在潜力。比如,在评论林时九先生甲骨文书法艺术时,他能准确地把握其“典而不野,逸而不狂”的艺术风格。在评论刘鸿洲先生花鸟画艺术时,他很好地总结了其创作方法上工笔与写意兼备、色彩运用上浓墨重彩与清新淡雅相得益彰的艺术特点。在评刘世树散文作品时,他提出“真正的散文作品应该是灵魂的袒露,个性的抒发,人格的张扬。”的创作观点。他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沈从文《边城》与张承志《黑骏马》这两部经典文学作品,论证地域自然环境和文化差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些文艺理念和观点都是相当专业和有见地的。总之,《湘西文艺汇评》是一次颇有难度的书写体验,作者在这本书中用功之深,穷理之熟,值得尊敬。
《湘西文艺汇评》另一个可贵和值得尊敬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关注湘西文艺界的某个个体、某种现象,他关注的是湘西文艺的整体样貌。全书43篇文艺评论文章,涉及40余位湘西籍知名作家、画家、书法家的文艺作品,虽还有一些重要的文艺家没有评论到,但整体上已经呈现出当下湘西文艺界大体的风貌,展现了湘西文艺界的整体实力,成为传播湘西文化、展示湘西形象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特别是书中《湘西文脉流长 薪火传之不熄——湘西文学发展综述》《湘西文学呼唤史诗级作品》《湘西文化突围》《湘西80后作家群观察》等评论文章,对整个湘西文学艺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探究,乃至深情的呼吁,既体现了作者的客观理性——他并不是一味地在为湘西文艺“唱赞歌”,他的评论中更有对湘西文学艺术与文化事业发展的深远忧虑和虔诚期许。比如,《湘西文脉流长 薪火传之不熄——湘西文学发展综述》一文,他从“源流”“高峰”“浪潮”“薪火”四个阶段,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湘西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盘点了湘西文学的重大成就,并对当下和未来湘西文学的发展作了虔诚期许。在《湘西80后作家群观察》这篇评论文章中,作者聚焦湘西80后作家这个群体,通过深入“观察”,总结了其梯队较为完整、整体实力较强、善用互联网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点出这一群体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湘西80后作家群缺少现象级作家和在全国具备影响力的重磅作品,他们更多远离乡土写作和民族精神叙事这一湘西文学叙事传统后,缺乏“群体”性和辨识度。这些问题的提出非常精辟,切中要害,且对湘西当下80后作家的创作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特别是这篇评论文章把80后作家群放置在整个湘西文学创作“三次浪潮”的大背景下来进行分析,使得其评论更具科学性和未来性,这篇文章发表后,也一度引发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我和欧阳文章认识和交往时间不长,但经常在微信上读他的文章,也和他有过几次深入的交谈。他非常关注我的音乐评论和歌词创作,他不仅写评论文章,他的小说、诗歌、散文都写得很棒。他的创作多以湘西为题材,在《湘西文艺汇评》这部评论集里,随处都可以感受到他对湘西文艺家们的尊敬,对湘西文化发展的关注。显然,他对湘西这个他自认为的“第二故乡”怀有深情。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他多次聊到他受沈从文先生影响,毅然违背父母意愿来湘西求学的故事。他也会激动地讲述他在报社工作期间,为采访那些村寨的“事实孤儿”和“留守儿童”而流泪的经历。吉首大学教授、湖南省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刘泰然写过一篇《从理解和爱获得一种批评的尺度——欧阳文章〈湘西文艺汇评〉印象》的评论文章,把“理解”和“爱”作为这本评论集的两个关键词,我觉得非常贴切。
我想,一位外乡人把湘西当作“第二故乡”,且不停地为之书写,为之鼓与呼,为之深思远虑,这份深情,尤为值得尊敬!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陈珂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