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故乡是来处,也是归途。首档地域名人归乡旅访节目《生我养我的地方》10月17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播出。该节目邀请了10余位湘籍名人在远行多年之后,重访故乡旧地,重拾儿时记忆,踏上“寻根之旅”,并通过这些归乡游子的视角,来展示这些年故乡翻天覆地的巨变,来展示湖南各个城市不为人知的一面,来展示湖湘文化深厚的根基和底蕴。
青山一道同风雨,誓上九天揽明月
——周建平与沅陵的不解情缘
文丨谢红梅
湖南卫视的旅访综艺节目《生我养我的地方》第四期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周建平院士是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没办法绕开的关键人物。1992年,他以最年轻学者的身份参与了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论证会,从此开始了30多年与航天的结缘之路,中国工程院评价他“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跨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究竟是怎样的土地孕育了这样一位科学家呢?他对家乡又有着怎样割舍不开的情怀?
人杰地灵,一个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
在本期《生我养我的地方》中,周建平与主持人徐俐一起回到家乡怀化市沅陵县,踏上梦想启航的起点。沅陵县是湖南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上扼川黔,下蔽湖湘”,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这里不仅环境优美,有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沅陵国家森林公园三张国家级生态名片,而且有数千年的深厚历史底蕴,战国“黔中郡”遗址、秦人藏书处“二酉洞”、唐代李世民敕建的“龙兴讲寺”、明代“虎溪书院”……王昌龄在沅陵送别柴侍御时感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林则徐曾为它写出“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的佳句;沈从文毫不掩饰地称它为“第二故乡”“一个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
1957年,周建平出生在沅陵县,他在这里长大,直到20岁考上大学才离开家乡。他的父亲是湘西钨矿的一个矿工,作为矿山的孩子,他小时候的晚上经常静静地躺在山头仰望满天的星辰,那个时候他对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心在他心中深深地埋下了探索浩瀚宇宙的种子,成为后来不断激发他前行的原始驱动力。当他和主持人徐俐再次回到这片土地,再次仰望星空的时候,镜头下他的目光深邃,思绪绵长,他说:这和小时候看月亮的感受不一样,再次看到家乡的月亮时,有了更多的责任、有了更多的使命感。他想的是怎么样才能更好、更优、更快地完成载人登月的使命。几十年之后,当这个曾经仰望星空的孩子变成了探索浩瀚宇宙的科学家,再回到这个“美得令人心痛”的故乡,说出来的是同样“美得令人心痛”的语言。
文韵绵长,一处薪火相传的文化圣地
沅陵历史悠久,文韵醇厚,战国时楚置黔中郡,曾是大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险藏书简上千卷于沅陵二酉山洞中,保存了中华文化火种,二酉山下因此人才辈出。据《沅陵县志》载,这里明清时期出了400余名进士举人,近百年来走出了1000多名教授,其中二酉山顶的乌宿村,近几十年就走出了120多位专家教授,乃是著名的“教授村”。爱书、读书、惜书、学以致用,早已成为沅陵人的传世家风和优良地域习俗。从书藏二酉,到王阳明在沅陵龙兴讲寺讲学,再到沅陵历代创办的崇正书院、翠山书院、虎溪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在沅陵传承延续发展。
这种厚重的文化气韵与生俱来就存在周建平院士的身上,他就是典型的爱书、读书、惜书、学以致用的沅陵人,同学们说他从小就喜欢啃书本,什么知识都涉猎,教他的邢老师叫他“呆子”“书呆子”,聂老师说他从小就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一道题目他不是用一种方法做完就作罢,他会想着用第二种、第三种去解答。1977年恢复高考后,周建平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国防科技大学),正式叩开了科学的门扉。
物华天宝,一片孕育了载人航天精神的热土
沅陵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黄柏之乡。碣滩茶、五强溪鱼、大合坪黑猪均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辰州矿业拥有140余年的金矿开采史,已成功获批沃溪国家矿山公园,黄金产量全国第五,锑产量世界第一。
正是这样一个物产丰富的资源宝地,孕育了以周建平为代表的一大批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人。周建平说他从矿山的孩子到知青,到矿山工人,到大学,搞科研,做工程,有很好的机遇,这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给的机遇。他曾是辰州矿业的管道工人,2017年作为辰州矿业杰出工友他回到辰州矿业,面对所有的工友时他说:我在这里学会了工人阶级的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2021年9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被纳入党中央批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四年前他在辰州矿业提到的工人阶级的劳模精神和四年后党中央明确的载人航天精神何其相似。今年他已经66岁,但是当他戴安全帽、着矿工服、穿着雨鞋下到矿井,在高温环境中满头大汗,却仍然精神抖擞地和矿工愉快地交流,永葆初心本色,践行使命担当。
英雄赋能,一座能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城市
沅陵是一个革命老区。1934年12月,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发动湘西攻势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贺龙、关向应、肖克率红二、六军团主力攻打沅陵县城,为配合主力红军长征立下功劳;四十七军湘西剿匪,攻坚克难,摧枯拉朽。土。曾经的沅陵是一块红色跃动的土地,曾经的沅陵人是义薄云天的英雄儿郎,铁骨铮铮,跃马沙场;今天的沅陵是“中国绿心”,今天的沅陵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摘得了全国文明县城、中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名县、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等一个又一个金字招牌。
这种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周建平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神舟七号到神州十六号的成功发射,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攻克了多少座技术高峰,只有他心里最清楚。2021年度感动中国颁奖词有一句生动的描述: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周建平感慨道:“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繁荣富强的国家,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结果,而且在这个奋斗中我们传承了、发扬光大了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格。”对于主持人徐俐提问“2030年前能送人到月球吗”?周建平显得信心十足:“中国已经是航天大国,我们站在世界航天技术前言,我对我们在2023年以前完成首次中国人登录月球伟大壮举充满信心,中国人在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的步伐会走得越来越快,把人送入月球是我们载人深空探测得第一步,然后是登陆过程,探索我们人类在并不适应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这是我们载人航天事业几十年内可以看到的我们人类征服宇宙的壮举。”
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打上了他所在地域文化的烙印。每一片土地、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更养育了一群个性鲜明的家乡人。沅陵的水土滋养了周建平院士的灵性,大湘西的峰峦叠嶂又孕育了他的倔强,赋予了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同样的,周建平的成长和贡献又影响着沅陵人、湖南人、中国人甚至全人类。正如他在航天追梦人获评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时的感言中所倡言的:“让我们中国成为人类太空探索的引领者!不管获得多大的荣誉,也不管前行的道路如何的曲折艰难,我仍然义无反顾率领中国的航天人在深空探测领域不断探索,不断躬耕!”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谢红梅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