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文理与哲理的力作
——品读张国祚教授诗集《穿行岁月之海》有感
文/胡长生
张国祚先生的诗集《穿行岁月之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200多篇诗作。在该诗集中,这些诗作被分成十三个专题,分别是“岁月”“穿行”“览胜”“史韵”“节点”“名人”“缅怀”“放歌”“时评”“友谊”“岳麓”“境外”和“哲思”。张先生的诗以其宏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理论底蕴、真挚的热烈情思,将灵感赋予哲理,致理性浸润洒脱,充分彰显了文理与哲理的高度融合,读后发人深省,予人以深刻启迪和教益。
《穿行岁月之海》的逻辑架构,显然是深思熟虑之擘画布局。诚如作者在诗集的自序中所指出:“这个顺序贯穿我对诗言志、诗叙事、诗抒情、诗颂美、诗歌德、诗会友、诗寓理等的理解,但愿这样较详细的分类,能有利于厘清本诗集架构的逻辑线索,以更好地与读者分享我的行思情理。” 从穿行岁月到思考人生,从品赏盛景到讴歌时代,从寄情家国到缅怀先贤,从追思友谊到感悟哲理,丝丝入扣,步步深入,首尾相应,《穿行岁月之海》的布局堪称独树一帜。
《穿行岁月之海》的每一首诗,都能体现作者的语言魅力和价值引领。在张先生看来,好的诗“一定是实践经历、哲理思考、艺术架构与韵律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不仅“形式美、节奏美、音律美,令人悦目、悦耳、悦心”,而且能“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升华灵魂。”他强调指出:“我喜欢阳光的歌颂、真善美的赞许、家国情怀的抒发。”《穿行岁月之海》充分贯彻了这些创作理念。不论历史追忆,名人赞颂,还是现实点评,每一首诗都蕴含着言志、抒情、寓理。评价贾谊时作者写道:“而立政论极深入,同代无超贾太傅。民本思想蕴精义,礼法并用善谋处。”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作者写道:“大江鱼龙混,杂音总难免。天下兴亡事,匹夫情相连。举杯邀亲朋,激情共点燃。”面对文物古迹被商贩亵渎式的围卧,作者写道:“经商谋生属常情,破坏景致乃违纪。市场逐利惑人心,价值引领不可弃。”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法追悼屈原,不仅精炼地概括了屈原的伟大生平,而且启发国人居安思危:“屈子称诗祖,品高越千古。开创风骚体,韵律格调独。爱国谏良策,忧民制法度。终生脊梁挺,修远不从俗。怀石沉汨罗,力避同流污。今朝共圆梦,四海皆倾慕。域外有敌意,忧患不可无。慎终思先贤,常忆楚大夫。”这些穿越历史的回眸、跨越时空的对话、观照当下的初心,无不令人遐思,催人奋进。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对历史的谙熟、对人生的深悟、对哲理的了然于胸、对文字的驾轻就熟,那是绝不可能有这样的文思与哲思的碰撞,绝不能有如此的锦绣华章跃然纸上。
附:《穿行岁月之海》内容简介
《穿行岁月之海》
作者:张国祚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是张国祚先生继《沧桑足音》之后出版的第二本诗集。该诗集荟萃了作者在丰富的人生阅历中穿行岁月、品赏盛景、思考人生、情寄家国、缅怀先贤、放歌时代、追思友谊、感悟哲理、激励青年等诗作;循着岁月、穿行、览胜、史韵、节点、名人、缅怀、放歌、时评、友谊、岳麓、境外、哲思的逻辑线索,本诗集共分13个专题,这充分展示了作者关于“诗言志、诗叙事、诗抒情、诗颂美、诗歌德、诗会友、诗寓理”的创作理念。
张国祚,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文化软实力》主编。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出版《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理论思维与文化软实力》《科学独立史论》《人才管用权变系统论》《用人之道新探》等专著,出版诗集《沧桑足音》。
来源:红网
作者:胡长生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enyi.rednet.cn/content/646748/69/1259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