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评丨朱敏:一段英雄故事 串起两座红色城市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朱敏 编辑:施文 2023-07-05 16:02:31
时刻新闻
—分享—

一段英雄故事 串起两座红色城市

——长沙花鼓戏《胡子将军》延安展演

文丨朱敏

他一生戎马,三次“长征”,开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毛泽东亲切称呼的“王胡子”。他躬耕田野,戍边垦荒,将南泥湾变为“陕北的好江南”,使天山戈壁迭现“塞外绿洲”。他就是从长沙浏阳北盛走出去的王震将军。

图片

延安是王震将军战斗、工作过的地方,长沙是王震将军的故乡,两座城市有着血脉亲情。由浏阳市永红艺术团创排的长沙花鼓戏《胡子将军》日前在延安大剧院展演,赢得当地观众广泛赞誉。

图片

跌宕起伏的故事,引起延安观众的情感共鸣。该剧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的戏剧结构,分为拆彩门、访烈属、放鸭子、种板栗、当红娘、祭烈士等六场,讲述阔别故乡三十多年、身为开国上将与共和国农垦部长的王震将军回乡省亲的故事。

图片

虽是衣锦还乡,却也近乡情怯,家乡人民用彩门表达激动心情,王震如何婉拒?烈属赵奶奶不相信儿子黑皮已经牺牲,当面询问,锥心之痛,王震如何面对?解放十年才回家乡,弟弟王余美质问原因,王震如何回答?弟弟想要改变放鸭的人生,要求哥哥帮忙安排工作,王震如何应对?联络员桂英根正苗红,恋人却因阶级成分不好想分手,王震如何成人之美……强烈的矛盾冲突贯穿全剧,让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图片

第二场“访烈属”,烈士母亲的声声血泪泣诉,为第六场剧情高潮到来埋下伏笔,饱满充沛的情感冲击也让不少现场观众眼含泪花。烈士的母亲做着骨肉团圆、尽享天伦的梦,醒来却是一盏孤灯伴月明,两行浊泪湿衣襟。

图片

正如一位延安观众与笔者交谈时所说:“从情绪崩溃、撕心裂肺,到接受事实、由悲转哀,再到内心接受老年丧子之痛、为儿子骄傲的内心变化……老母亲一句‘司令呀司令,这回你带来了真消息,我肝肠寸断也就死了心’,瞬间让人情不能已,心痛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图片

有血有肉的人物,绽放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胡子将军》再现了王震将军不忘初心、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歌颂了他亲民爱民、踏实肯干的革命情怀,有情有义、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但人物形象在剧中不是扁平化、刻板化、脸谱化的,而是有血有肉,铁骨柔情,生动鲜活接地气的。

图片

当桂英蹲下哭泣时,王震蹲下来与她谈心,而不是站在旁边,高高在上地讲大道理。当弟弟想要他安排工作时,王震结合自身经历婉拒规劝,而不是义正词严地生硬拒绝。功成名就的他,会因为从家乡追随自己革命的部下身死异乡而愧疚,十年不敢回乡;会因为曾支持自己革命的乡亲生活依然贫困而心焦,不搞花架子,用智种板栗;也会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而仰慕知识分子,愿意帮助桂英的恋人罗老师……诸多细腻感人的细节,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展现得痛快淋漓,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图片

巧妙化用的音乐,弘扬深入人心的南泥湾精神。《胡子将军》以经典曲目《南泥湾》“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为核心元素的主题音乐贯穿始终,亲切动人,赢得延安观众阵阵热烈掌声。这深刻烙印在延安人民基因里的音乐,弘扬的正是脍炙人口的“南泥湾精神”。王震1941年率部进驻南泥湾,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后兼任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在“一把镢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激励下,率领全旅官兵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设得“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图片

图片

在时空变换中南泥湾精神的传递。第四场“种板栗”,正是对南泥湾精神的生动诠释,只不过场景在浏阳。第三场“放鸭子”,在劝诫弟弟过程中那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是他弘扬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实践南泥湾精神的印证。

图片

《胡子将军》台词生动活泼,道具化繁为简,生活气息浓厚,创造了用轻喜剧花鼓戏唱“英雄”、唱“主旋律”的典范,自展演以来获奖连连、好评不断。此次在延安展演,用一段英雄故事串起两座红色城市,以文艺为媒,拉开了长沙、延安“两地红一家亲”交流的大幕,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图片来源丨浏阳日报、延安市文联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朱敏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