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报告文学丨黄元枝:大爱无疆
2023-10-16 17:28:31 字号:

报告文学丨黄元枝:大爱无疆

flower-1523341_960_720.jpg

第一届常德原创文艺奖获奖作品:

大爱无疆

——桃源县爱心志愿者协会扶贫助学纪实

文/黄元枝

因救助桃花源镇金畔村智障妇女毛四兰而成立的桃源县爱心志愿者协会(简称“爱心协会” 或“爱协”),迄今已收到来自国内外爱心网友的捐款797019.48元,衣物若干,已先后资助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学生、见义勇为者等600余人,800多人次,长期对口资助近二十名贫困学生,引起了众多人和媒体的关注与探密,《常德日报》、《工人日报》、精神文明网、关心下一代网等媒体都报道了。2012年6月7日,《常德日报》以整版的报道,解密了桃源县爱心志愿者协会,以后一直追踪报道,高度关注着此事。

在这金钱至上、无利不起早的社会,居然有素未谋面的人给爱心协会捐款,捐给素不相识的贫苦人,这主要是因为爱心协会的运作方式与理念,特别是财务公开制度。

一、财务公开 善款涌来

“桃源县爱心志愿者协会”应众多网友的要求应运而生,除了聚集在原来的政府网站之外,协会自身还建立起了QQ群180695024,通过群的联系,网友与网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参加“爱协”活动的队伍不断壮大,会员从活动开始之初的几个人,如今发展到近200人。

“爱协”在工商银行桃源支行开设了专门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分开,接受的捐赠收入明细帐目和救助支出的明细帐目全部在网上及时公示,做到一切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一反常态的透明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严格的资助审核制度、实地调查走访慰问制度,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捐款捐物。

网友“天真的农民”,是“爱协”成立后第一个捐款的。到成立大会召开前,“爱协”已累计接受捐款52496.22元,这还不包括协会登记成立前资助毛四兰和理公港、九溪乡受灾农户的捐助。“爱协”挂牌正式成立大会上,当场接受到会员捐款1800元,接收会费2100元,另收到众多网友的捐款。网名叫作“思乡”的网友原先每月不定时汇来捐款218元,后干脆改成每月16日由银行自动转账,今年增加到每月自动转账268元、298元,西西河网站网友“俞*”平均月月捐款给协会;西西河网站网友“李伟”一次就给协会捐5000元,“陈刚” 一次就对口捐了13600元……有个网友至今已捐款三万多元,其中一笔对口的专项资助就是两万,还准备为一名尿毒症患者换肾捐款数万。“桃源人在中山”、“孙悟空”、艾米、兰花草等更是成了在粤桃源藉爱心人士捐款群。桃源籍网友“***” 对口资助漆河镇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储敏后,又对口资助了郑驿乡李乐、伍勇、葛军伟等三位贫困生,这位网友竟还是位29岁的女性,西西河网友“纳米小洞儿” 对口资助热市菖蒲贫困生佘曾波,红网网友“比尔强1”对口资助热市中学陈美欣2000元……很多网友已对口资助贫困生很长时间了……

捐款人员中,既有桃源籍的、也有非桃源籍的;既有国家公职人员,也有普通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既有个人,也有商家企业。蜀中情特色食品厂、金铭天成茶楼老板、伯友绿化苗木有限公司、诚信房产、位于审计局门面的梦特娇桃源专卖店等都给爱协捐过款,蜀中情特色食品厂和梦特娇桃源专卖店已几次给协会捐款。三阳镇生产“美丽村姑”保健枕的湖南省美姿工贸有限公司老总马兴志,不仅多次给协会捐款,还多次随同去现场捐赠,并且发动与他有业务往来的各地客户捐钱捐物。牯牛山乡政府、龙潭镇政府、青林乡政府等也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挤出钱来资助贫困生。不仅有大人捐工资、收入,还有小孩捐零花钱、零食钱;不仅给爱协账上,还有给资助对象现场捐;不仅国内各地的网友捐款捐物,连来自设在北美洲的华人网站《西西河》上的不少网友们也给“桃源县爱心志愿者协会”捐款捐物,其中一个叫陈刚的网友一次就给青林羊耳村贫困户孙子初修房及孩子读书捐了13600元;不仅集中捐助资助贫困学生,还个别对口资助贫困学生……

“爱协”本着对捐款人的一片爱心负责,将广大爱心人士的善款分文不少地送达到需要人手中。每回开展活动,会员们对下乡出车耗费的油费、餐费都采取AA制形式,完全由个人承担,不动用协会一分一毫捐款,确保广大爱心人士捐赠的每一分善款,都送到确实需要资助的对象身上,坚持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对于每一次的救助与资助行动,协会都事先集体商议;对每一名救助与资助的对象,协会都是从严把握,先行多方进行详细调查,实地走访调查和慰问,也不搞优亲厚友、人情资助,使真正的贫苦百姓与贫寒学子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并将资助情况图文并茂及时发到网上,取得最好的效果。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和作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献爱心活动中来,会员不断增加,协会收到的捐款也不断增多。自协会成立以来,累计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款797019.48元,衣物若干,这不包括协会成立前救助毛四兰等和对口资助的,以及会员现场捐助的,今年几个月的捐款数额,比去年及前年下半年的总和,还要多七成,这充分说明爱心协会的运作方式与理念是网友赞同的。还有一个更为奇怪的是,在多达500多人次的捐款人中,没有一个是用自己真实的名字登记捐款的,有的连网名都不愿留。这充分说明了这些爱心人士不图名、不图利,实实在在想帮贫助学。

爱心协会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严格的资助审核制度、实地调查走访慰问制度,虽得到了众多网友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但有些网友和会员开始不是很理解和支持,就连协会的骨干也曾一度发生过分歧。但会长、秘书长始终本着对捐款人负责的一颗公心,始终坚持不退让,力排非议和责难。期间,多位公职人员和几家媒体多次跟随爱协,全程见证和监督爱协开展活动。常德红网版主canglang特意跟随爱协参加了几次助学,实地见证了爱协的整个活动过程,发出了《风风雨雨说爱协》的帖子,用事实(在舆论上)正面引导,消除(对网络)对桃源爱心协会的模糊认识,纠正一些不明真相网友的错误言论与非议。通过深入讨论和明辨,爱心协会终于走过了艰难时刻,爱协的骨干也更加坚定、成熟,力求做到了“理性思维求发展,平和心态度人生!”

二、不凡经历 真爱本色

“桃源县爱心志愿者协会”之所以能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且在风雨途中一路走过来,不断发展和壮大,这与桃源县政府网站的大力支持和协会(的)创始人(和领路人)倪贞祥、许长贵的人格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会长倪贞祥天生一副菩萨心肠,极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去西安镇助学时,倪贞祥遇到了一位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陈浩,当倪贞祥问到该生家庭情况时,该生因没有母亲而痛哭不止,倪贞祥抱着陈浩泪流满面,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以致都吃不下饭。回来后好多次、反复提起从小失去母爱的陈浩,并积极为他寻找“爱心妈妈”。 因倪贞祥的网名叫“挑灰桶儿的”,一位网友接触了解他后也深深感慨到:“您不是挑的灰桶儿,而是挑的人间大爱!”

倪贞祥出生于桃源县陬市镇,兄弟姊妹五个,他是老大,父母都是普通人。由于父亲一直在外,是汉寿县木材公司的普通工人,身为长子的倪贞祥从小就承担了家里的重任,既要帮助照顾幼小的弟妹,又要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很小就知道替父母姊妹分忧和生活的辛劳,也生就了慈爱、奉献的本性。

1968年,倪贞祥作为一名知青下放到浯溪河乡的白沙园村。在这里,他经受了前所未有的锻炼,深感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乡下的经历,让他感触到基层贫苦百姓的苦楚、心酸甚至绝望。

1975年,倪贞祥返回县城,在桃源县运输公司工作,在单位曾拉过板车、开过大车、跑过业务、干过管理,企业破产后自谋职业,依靠自己的辛勤打拼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一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无论过去自己生活多么艰难,爱人没有点滴收入,还是后来生活富裕了,倪贞祥始终没有忘记孝顺自己的父母和岳父母,也没忘记照顾单位和周边的孤寡老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原来单位的孤寡老人罗自之家的电话坏了,倪贞祥就给老人买了部新电话送去装好;冬天来了,陈冬菊老人家里没火烤,倪贞祥又给老人买了碳送去。倪贞祥还把自己家的沙发等生活用品送给需要的人,给钱给物更是常有的事。当他再去当年插队的村里走访,看到当年的少妇已成老妪,家境非常困难时,身为桃源县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的倪贞祥,当即个人掏了500元给予这家,并给这家的孩子读书找到了长期的资助方。自己的母亲和岳父母都已是86岁的高龄了,基本上由倪贞祥供养着。一年下来,爱心协会开展活动要跑上近万公里,光油费和修理费就近万元,倪贞祥的车子跑的油费和修理费全是自己出,没拿分文补助。

对贫困学生和弱势群体慷慨的倪贞祥,对自己却很“抠门”,教育孩子也要勤俭节约。倪贞祥的女儿是位教师,她又拿勤俭节约教育自己的学生。多年来,倪贞祥从没舍得买一件像样的衣裳,全是亲戚给的;脚上的皮鞋已踏步十余年,后跟都磨破,扯了口子,这还是朋友的鞋店开业时送给他的,要不是有人在修皮鞋的地摊上遇见他修皮鞋,谁都不相信这是真事儿。

倪贞祥在城里打拼了几十年,自己也到了退休年龄,拿起了退休工资,原本可以呆在家里安心带养孙子,悠然自得,过一过晚年的幸福生活,闲暇时,上上网,看看新闻,聊聊天,心情好,便写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此之前,他写的《桃源本土乡村趣闻轶事》很受人看,以致令人捧腹大笑,所以桃源县作家协会要吸收他为会员。可是当年吃不饱、穿不暖的情景不让他宁静,萦绕心头不散,总觉得需要帮别人做点什么!

无独有偶,网友“ty888”(真名许长贵)也与倪贞祥有着相似的人生和心态。许长贵早年下放到一甲城乡下(今凌津滩镇)高峰村。那时处在农村,不仅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双抢”季节割稻时分配他踩打谷机,生活更艰苦,曾连续两个月没吃过一粒米,餐餐红薯当饭,还不能饱肚,就这样生活了八年。老话说得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许长贵因为劳动非常出色,年年被评为生产队里的劳动积极分子、县里的劳模,1974年还出席全市的知青代表大会。回城之后,许长贵由普通工人干起,一步步走上领导管理层,历经了生活的艰辛与磨练。

这两位年过六旬、经历相似的网友,在现实生活中也不谋而合,时常参与和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爱心活动。2010年6月高考,他们参与和组织了40多辆车的爱心助考车队,是桃源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自始至终组织参与救助桃花源镇金畔村两度严重烧伤的智障妇女毛四兰等。爱心协会成立后,这两位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丰富的会长和秘书长,正好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这项功德无比的爱心事业!

三、广惠普济 功德无量

协会源源不断接受到的大量捐款,会员们全部一分不少地及时捐给了需要帮助的穷人与贫寒学生,做到了“广惠普济”。迄今为止,协会先后组织策划了“访贫问寒灾区行”“为周志宏义卖募捐活动”“2011秋季助学行”“龙潭助学大山行”“2012春夏助学行”“2012秋季助学行”等大型活动。自协会成立两年以来,累计发放善款79万多元,衣物若干,已先后资助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学生、见义勇为者等600余人,800多人次,这不包括协会成立前救助毛四兰等和对口资助的,以及会员现场捐助的。被资助的对象大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他们主要来自困难户、受灾户,也大都是低保户、优抚对象等,有效地弥补了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机制的不完善与不足,在社会上树立了志愿者的良好形象,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为募集资金,爱心协会的会员们可说是绞尽脑汁,甚至放下自尊和自己的生存。为给三阳镇丛桂山村视网膜脱落的9岁孩子周志宏治疗眼睛,协会的志愿者,在天寒地冻的元旦节,在县城商业步行街南门口组织起义卖募捐,一些会员捐款后,又在积极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和医院。其中,上海的一位爱心人士自己预支工资捐了2000元后,又特地请假两赴同济、两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专科医院,忙碌奔跑着周志宏治眼睛的诸多事宜。他的老板知道这事后,也捐了1000元,用于周志宏治疗眼睛。

下乡发放爱心善款也不轻松,一些贫困学生往往家住偏远山区,去他们家还得跋山涉水。夏天头顶烈日,冬天冒着严寒,自驾座驾,寻不到地方,还得一路卖着“毡帽”跑,询问路人。饿极了来不及坐下来在路边吃一点东西,往往是边赶路边啃干粮。为把爱心人士捐赠的善款负责地及时送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手中,爱心协会的会员们历经辛苦,踏遍了桃源的乡村山野。每回下乡,会员们晕车呕吐更是常有的事。下车后去贫困生家中,地处偏僻,大多还得步行一段路,偏僻处,往往是“看到屋,走得哭”,每人脚上常常带着串串血泡,是他们唯一的“收获”!

爱心志愿者这样做,不仅是要对捐款人负责,更是为了更好的帮助资助对象。当爱心志愿者去青林乡中学资助孙敏并上她家走访时,发现孙敏风雨飘摇的家根本不能住,一贫如洗的家里连生活必需品都奇缺,会员们一方面在想法给孙子初家建房,一方面又买棉絮、毛巾、肥皂、菜刀等送来,并给他们家称来了鲜肉改善生活。孙敏家的情况发到网上后,第二天就有一位北美网站的爱心人士与协会联系,很快就捐了13600元给协会,为孙敏家修房子、资助孙敏读书,并承诺继续定向对口资助。像孙敏这样的贫困孩子,受到爱心协会的资助并予以宣传后,得到爱心人士的长期对口资助的还有很多。桃源县国土局爱心小组发动了县内部分房产、矿产、建材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捐款5.36万元,定向资助龙潭镇中心小学19名失去了父亲或母亲的贫困学生。

在访贫慰困的过程中,会员们还会发现并解决其他的问题。在三阳镇周志宏家,爱心人士考虑到周志宏眼睛看不见,一下失去光明的日子很痛苦,会员“不再徘徊”买了新录音机送去;在孤寡老人王德昌家,会员们发现老人没有电视看很难熬,会员“晴儿”自己掏钱买了部电视送给老人;在兴隆街乡简家溪村教学点,会员们观察到这里的孩子们没有书包,全是提的塑料书袋,幼儿园的小朋友玩的积木是自己做的木头块子。爱心人士便在网上发布了“征集书包、闲置玩具和积木”的帖子,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积极响应。

对家境特别困难的学生,协会多次予以看望和资助,如两次去漆河镇中学李自强家助学,春节时,并送去了肉、鱼等物资,李自强的奶奶感动得泣不成声;两次看望资助了兴隆街乡简家溪村教学点二年级贫困生周国红等;三次看望资助木塘垸桂州村六组的乡中心小学86班的文海涛;两年四次去漆河镇中学看望慰问李志强;六次看望文昌中学的周芮;十次看望资助三阳镇视网膜脱落的周志宏等等。

尽管如此,爱心协会的会员们面对人们的赞叹与感谢,还说他们只是起了邮递员的作用,这么做也只是本着对捐款人负责,协会自身财力十分有限,也没有什么责任和义务,更没有大包大揽、有求必应的能力。

四、大爱无疆 恒久传承

桃源县爱心志愿者协会“扶贫助学,帮穷济困”的事迹,经过网络等媒体推介与宣传后,已越过县界、省界,不仅限于桃源政府网站、常德政府网、红网等,网友兼作协会员“老光”的宣传又使它跨越国界,登上了北美纽约的《西西河》网站。“桃源县爱心志愿者协会”去年几次去龙潭献爱心的事迹在网络上披露之后,设在北美纽约的《西西河》网站上的一些网友深受感动,不少网友纷纷从国外汇款到桃源爱心协会的帐户上。有位在德国工作、名叫“冰雪迎梅”的网友,看到龙潭镇中小学余思思小朋友凄惨的家境后,产生怜恤之心,表示要资助余思思小朋友从小学直至读完大学,并汇来了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2806.62元,希望帮助她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远在美国的美藉桃源女婿Beetle先生也特地给协会捐款助贫,网友“四合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教授更是几次实地来桃源,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还根据实际情况给贫困生家里购买洗衣机等家什,把贫困生当亲人,给他们精神和情感的慰藉!

一些网友了解到乡下的贫困生缺少课外读物,西西河网友芷衡倡议,给桃源县青少年儿童捐建图书馆,并把图书馆定名为“桃源学生图书馆”。网友们不仅买书、捐书,还给图书馆设计了图书章,制定了借阅规则和登记表等。目前,这个流动的图书馆在向家桥中学。

爱心协会每次送去的钱虽然不多,或许不能解决贫困者的根本问题,但至少能给他们带来些许的慰藉,解一解眼前的燃眉之急,让他们从绝望、失落、困难、凄楚的境遇中看到未来,看到希望,看到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世界上仍有许多人在关注着他们。从另外一面来看,爱心活动也启迪着众多的爱心会员及其孩子们,每当会员们看到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就感觉到自己生活的幸福与生存的价值,从而倍加珍惜。有位叫“时代123”的网友,带着自己的孩子“时代124”参加爱心活动后,这位小朋友便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拿出来捐赠了,回来后还写了《不能忘了这贫病的一家人 》的作文,感觉自己是“超幸福”。以后,这位小朋友一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主动帮助起父母做家务、不吃零食、不乱花钱了。

有个十几岁的在读学生,因自己的家长参加过爱心活动,也了解爱心协会,在外多方联系,积极寻找帮助贫困生的机会,并联系常德师范学校师范部团总支和外联部,利用“公益积斤”项目资助了一名牯牛山乡梁山村失去母亲的11岁女孩(注:“公益积斤”是由常德师范学校2011年发起和成立的,意在将废旧物品换钱,再用这些钱买学习用品,捐给贫困乡村小学的孩子。该社团筹集资金近万元,资助了全市范围的不少贫困生)。

爱心协会的义举和善举不仅教化着下一代,也传递和感染了很多的人。

2013年四月,桃源有位爱心人士因椎间盘突出做微创手术住进了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这位爱心人士在住院期间,发动医院的病友捐献衣服和玩具给桃源县爱心志愿者协会。疼痛康复科主任余火林深受感动,不仅给该爱心人士做了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还亲自为其诊治颈椎病、肩周炎、腿痛、网球肘等病,并用银针扎好了病人的感冒、肚子疼等毛病,帮助调理整个机体,提高免疫力。之后,余火林主任又多次挤时间、赶公共汽车来桃源,随爱心协会一行开展义诊,牯牛山、茶庵铺、佘家坪、龙潭、钟家铺、剪市、桃源县城等地都留下了他义诊的足迹,就连来西安漂流,余火林也给漂友们免费整脊。倡导绿色疗法的余火林,主要凭针灸和整脊等手法,为很多颈肩腰腿痛病人和其他患者减轻或消除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2012年9月22日在茶庵铺中心小学,余火林义诊了30多人。“桃花仙子”、曾获常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的敖双英母女接受余火林主任的整脊治疗后立马见效,遂发微博称“万分感谢桃源爱心协会的志愿者们!今天来我们学校义诊的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余医生,帮我和妈妈把颈椎掰好了!”

10月20日,爱心协会去漆河镇助学,共资助了11个贫困学生,送去善款8100元。爱协协会将资助的情况发到桃源政府网和红网,有位27岁的爱心网友看到后,马上联系桃源县爱心志愿者协会,表示愿意一对一援助因父亲陈上云胃癌切除转移至肝部的陈梦圆同学完成学业,并委托朋友及时办了银行卡,以后每月将生活费汇入卡内,勉励陈梦圆勤奋学习,考入理想的高中后,还将继续跟踪资助。对口资助好心人的善行出手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

已对口资助兴隆街乡贫困生潘帝佑两年的网友“艾米”,在2012年潘帝佑考上县一中后,该女士专程从广东回来,仅接到潘帝佑的那会,就给潘帝佑买了三千多元的衣物和日常用品,还不说给他交学费和生活费,而对自己的孩子却从来都没有这样大方过。来自东莞市铭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达尔优事业部的“艾米”(老总)后来又寻找并资助了几名贫困学生,并出资数百万建希望学校——“桃源县架桥镇达尔优阳光小学”!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年代,爱心协会会员们的义举和善举确实“另类”,以致很多人都不相信是真的,或是网友的炒作,不是深入其间就不会相信天下还有这样的“傻子”,了解后又觉得这些人可敬可佩,真的称得上“伟大”与“纯粹”!

……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爱心协会在牯牛山助学时,该乡的北竹湾金矿、管水金矿、和鼎盛矿业等三家企业,各向协会捐赠善款3000元,乡党委书记何瑞林、乡长陈华胜代表乡政府给学校现场捐款,冷家溪村也给学校捐助了1000元。在佘家坪助学时,遭受生活重大打击、又赡养了四位孤寡老人(除双方老人外)的校长袁云清硬是给爱心协会要捐款。

爱心协会在牛车河乡助学时,该乡党委书记刘兴岩介绍说,长沙市洞井镇洞井村企业老总从2006年起就资助该乡贫困生20余名,每个学生都是上万,有的三、四万,使这些受助的学生顺利读完初中、高中,乃至职中或大学。爱心协会一行感动之余,把这些受助学生的情况一一找来,并第二次、第三次来到该乡助学!

爱,存在每个人的心底!爱,也不在大小!爱,体现在一言一行中!也许您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少上一次KTV,少去一次牌桌,甚至一句温暖或指点迷津的话,或许就能挽救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改变一个贫困孩子一生的命运,拯救一个濒死的灵魂!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身的心灵也将得到洗礼与净化,人生之路将更加充实,更加富有内涵!

愿每个人都用心灵去传承这份爱心,扶危济困直到永远!

来源:红网

作者:黄元枝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