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将继续传承周立波精神 锻造新时代文学湘军
“近年来,湖南认真总结传承周立波那一批作家发现和培养年青作家的经验,把年青作家培养作为推动湖南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一定的实效。”9月3日上午,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同时展开10场平行论坛。在分论坛“抓作品 出人才 营造良好文学生态”上,湖南省代表团领队、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作了题为《传承周立波精神 锻造新时代文学湘军》的发言。
发言中,胡革平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湖南作家在中国文坛取得的辉煌成绩。那时先后有15位作家连续7年17次获得全国文学大奖,被业内誉为“文学湘军”现象。
胡革平认为,这一现象的源头,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周立波等一批老一辈湖南作家对年轻作家的培养。周立波、蒋牧良、康濯等作家在上世纪50年代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回到湖南“扛大旗”。周立波先后兼任湖南省文联主席和《湖南文学》杂志主编,深感“我省的文艺队伍,特别是文学队伍还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因此,他向省委建议,要把培养文艺事业的接班人作为重要工作来做,并列出了具体措施。此后虽受“文革”影响,但一批湖南作家积蓄了力量,一旦释放,就成蓬勃之势。
胡革平介绍,近年来,湖南认真总结传承周立波那一批作家发现和培养年青作家的经验,把年青作家培养作为推动湖南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胡革平所说的“实效”,包括但不局限于下列成绩—— 2名青年作家获茅盾新人奖,6名青年作家获茅盾新人奖提名奖,13名青年作家参加鲁院高研班学习,30余名青年作家获重点扶持创作立项;全省青年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文学期刊发表的小说占到了全省作家发表总量的50%以上,其中多位作者已在《人民文学》《十月》《当代》等文学大刊发表作品;4部作品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4部作品入选“少数民族文学之星”,6位诗人参加青春诗会,入选“青春诗丛”;纪红建《乡村国是》、沈念《大湖消息》、张雪云《“海牛”号》三位青年作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胡革平总结到,周立波的经验,一是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胡革平认为,时代巨变,但我们党对文艺文学工作的领导没有变,始终把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时代书写,为人民放歌。
胡革平认为周立波的另一个重要经验是加强对青年作家的辅导。近些年来,湖南秉承这一优良传统,组织了“四季改稿”活动,既有线上的又有线下的,既有重点扶持作品又有初学者的处女作,改稿老师既有省内作家省内期刊的作家编辑又有国内大刊的著名编辑著名作家。
“今年来,已组织5次规模不等的改稿班,近100名青年作者得到名师辅导,20多人次的作品在改稿后发表。我们还与《收获》里程文学院合作,举办‘新青年’写作营,近37位90、00后作者得到名师指点,出版湖南青年作家改稿实录和优选小说集,在2023年出版长篇作品5部、小说集3部,发表中短篇作品96篇。”胡革平介绍。
周立波培养青年作家的第三个重要经验是加强青年作家的培训。周立波十分注重青年作家的生活积累,把一些年青作家下放到各自的家乡去,参与社会实践,获得创作灵感。同时又担心他们在农村生活久了而放松了学习,于是采取“办读书班”的方式把他们请回来读书。他还建议省委建设综合性的文艺学校,“采取半工半读或半农半读的办法,加强对文艺人才特别是文学人才的培训”。
胡革平介绍,近年来,作为湖南文学人才培养重要阵地的湖南毛泽东文学院,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青年作家的培训,500余名青年作者参加了20余期作家班学习,许多青年作者实现了“到毛泽东文学院”学习一次的强烈愿望。
“我们还着眼未来文学人才培养,举办‘未来文学家’青少年文学素养培训班,每两周一次,场场爆满,今年以来已举办10期,近2000名少年儿童与文学名家零距离接触,感受文学的魅力,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期待有一天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周立波曾要求刊物要成为青年作家培养的重要阵地,这也是湖南文学人才后来井喷的一个重要原因。周立波要求“作协湖南分会和《湖南文学》今后的中心工作是发现、辅导和巩固业余作者。《湖南文学》打算每年至少发表30个新人的处女作,并且帮助他们逐渐提高思想和技巧。”
胡革平介绍,继承周立波的这一经验,近些年来,湖南为支持青年作家创作,各市州和各文学学会的内刊推出了青年文学专栏;《芙蓉》《湖南文学》《湘江文艺》3家省级文学期联动,分别刊开设“湘军新势力”“青年计划”“发现”等青年文学专栏;此外,还联系《西湖》《作品》《青年作家》等知名文学期刊推出湖南青年作家专辑。
不仅如此,湖南还探索与高校创意写作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为专业学生提供教育实习、名师讲座、习作出版等支持,吸纳有创作潜力的青年作者加入各级作协组织。设立青年出版扶持计划,首次4部集中扶持作品即将出版。在重点作品扶持中,设立青年作家专项,要求不低于20%。
胡革平介绍,近年来,湖南还探索周立波提出来的“带徒弟”的经验,发起老带新、名家带学生、作家工作室等培养模式,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初学者,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对于有一定基础的青年作者,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对于成熟的青年作家,则重点推介他们的优秀作品,帮助他们在文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以政策为保障,不断优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出台《关于支持青年作者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办法》,修订发表作品奖励办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对青年文学的奖励标准。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湖南已经有100多名45岁以下的青年作家获得发表作品奖励。实行年青作家签约制,首届10名签约作家,近一年来已发表了文学作品80余篇。湖南还注重在文学创作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向青年作家倾斜,目前全省以文学创作专业引进到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90、00后青年作家有20余人。
最后,胡革平介绍,湖南文学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与各兄弟省市相比,湖南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这次青创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青年作家的培养力度,为文化强省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文学力量。”发言的最后,胡革平对湖南文学的未来充满希望。
潇湘晨报记者刘建勇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enyi.rednet.cn/content/646843/96/1423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