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散文丨蒋集政:水碧山美沿江山
2023-10-13 11:54:10 字号:

散文丨蒋集政:水碧山美沿江山

微信图片_20180625094326.jpg

5016607_1474102058d7tx.jpg

水碧山美沿江山

文/蒋集政

2023年9月的一个周日,秋风送爽,阳光明媚,几位朋友相约造访长沙县黄兴镇沿江山村。沿江山村地处浏阳河畔,距长沙县政府约30公里。来到沿江山,先后参观老屋湾美丽宜居村庄、“党建+人防”初心广场、湖元风光带、湖元组“三牛”广场、“木槽门—湖元组”村道、村党群服务中心、文选峰紫霞寺等,村党总支书记章昂全程陪同介绍情况。

富裕沿江山

沿江山村是2004年由早禾村、沿江村、座寺岭村合并而成,地处长沙浏阳“两县(市)四镇”交汇门户,是浏阳河百里花木走廊重要节点、湖南省百里花木走廊重要集散地,享有“花木之乡”美誉。沿X035县道驶入沿江山村,“黄兴花木小镇”六个大字赫然立于红卫桥头,道路两旁罗汉松、丹桂、紫薇等各色花木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头。

“沿江山村域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苗木是全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村集体经济最大的支撑,现有苗木企业200多家,种植苗木超万亩,大部分是本地人在经营。”章昂介绍,如今,村内有十多年自发形成的银杏市场,村组与村域内苗木企业,形成固定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商业模式。

曾几何时,沿江山村可没有如此繁华似锦。沿江山人均耕地不到一亩,而且田地主要在山上,单靠种田解决口粮的年月,村里大多数人家养不活一家数口。特别是田垄就是路,坑洼狭窄,车子进不来,产业发展无从着手。村民感叹,进出村子的路是沿江山发展致富的“拦路虎”,全村青壮劳动力只能纷纷走出去讨生活。如此,田荒了、人少了,村里愈发缺少生机。

沿江山村将修路作为发展致富的第一要务,在县交通运输部门和黄兴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科学规划、统筹指导,致力于打通村内木槽门—湖元组道路。经过持续努力,终于在田垄上修建了一条全长6.7公里、自北向南穿村而过的农村公路。木槽门—湖元组路起于木槽门,沿X035、S206向南延伸,经紫霞寺、沿江山村村部、黄兴敬老院、黄兴镇苗木基地,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止于与浏阳柏加镇交界的沿江山村湖元组。

路通了,路宽了,车可以进来了,如何发展农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当务之急。起初,部分村民种植银杏、桂花树卖到临近的浏阳柏加苗木市场,后来有外地人来村里租用临街的房子开门设店、收购苗木,支村两委经过广泛认真讨论,选择走花卉苗木种植之路,发动村民种花卉苗木,街边市场逐渐发展成黄兴苗木交易市场。彼时开始,沿江山村便被冠以“花卉苗木村”称号。

如今的沿江山村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木槽门—湖元组路更是焕然一新——道路“白改黑”,路面拓宽,沿途亮化美化安全化,成为沿江山村的致富路。章昂说,目前,路上车辆基本上村民的私家车与苗木运输车辆各占一半,苗木销售旺季,络绎不绝的车辆沿着木槽门—湖元组路开进村,2022年,全村仅花卉苗木产业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人均约1.4万元。

沿江山村日新月异的发展,让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如湖元组村民宋金林,十年前踏着田垄小路进城学厨帮工,两年前重回故里,依托本地农特产品资源,潜心研究乡村特色菜肴烹饪制作,投入20余万元开设休闲农庄,2022年营业收入达80多万元。像宋金林这样返乡创业的村民不是个例。

章昂还告诉我们,近年来沿江山村推进“苗木+”产业转型,支持发展精品高端苗木产业园,同时,利用沿江山地处浏阳河畔的优越地理位置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新兴产业,让园林苗木和乡村旅游都焕发出无限生机。我们仿佛看见更加繁荣富裕、欣欣向荣的新沿江山村展现在眼前。

美丽沿江山

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县东七十里沿江山,主峰文选峰,上有古寺名紫霞寺。”伫立文选峰之巅,只见浏阳河自东向西滚滚而来,蜿蜒流经山麓,桃树湾、潭头湾、斋塘湾、王家湾、肖家湾等五处河湾象五条巨龙朝拱着沿江山,故有“五龙捧圣”之说。邑人王愈哲《登沿江山》诗云:“眼底平原插一峰,嶙峋势欲与天通。我来绝顶纵横览,岳麓西来宝盖东。”

依山傍水是沿江山村的天然优势。近年来,沿江山村以“党建阵地+美丽庭院+沿河风光+乡村公园”为发展模式,按照“先庭院整治、后公共设施,先核心区域、后外围打造,先基础工程、后细节打磨”的实施步骤,集中连片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已建成老屋湾、湖元、排楼塘等5个美丽屋场。走进沿江山村,目光所及皆是风景,绿荫蔽空,林翠田畴,呈现出一幅“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宜居村庄画卷。

湖元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浏阳河第五湾,“五龙捧圣”的地理优势让湖元组户户都是“河景房”。到处“自产自销”的银杏、红梅、柳树、罗汉松等苗木及各种花卉,与田园屋舍、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串联交错,更与排楼塘、囚田、廖家大屋组连片打造成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漫步湖元风光带,碧水蓝天,微波荡漾,柳枝垂挂,三五成群的水鸟在水中嬉戏,宛如美丽的“田园诗”。村民们茶余饭后尽情享受这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感受家门口的恬静美好。

老屋湾美丽宜居村庄位于浏阳河第六道湾,建有“六道湾”生态公园、清风驿站、休闲露营打卡点、致富码头等,并与木槽门美丽宜居村庄集中连片,打造生态与经济相融发展的美丽村庄。老屋湾与浏阳柏加镇渡头村隔河相望,本世纪初以前,主要依靠渡船沟通往来,码头是沿江山村向浏阳学习苗木产业发展的致富码头,后来成为两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带动百姓增收、共同致富的码头。河岸边建有一座友谊亭,亭柱上“两村隔一水,永结友好情”的对联是两村互帮互促、共同富裕的生动写照。

来到沿江山村,漫步干净整洁的沥青路面,细瞧错落有致的乡间庭院,观赏繁荣发展的绿色产业……一幅色彩斑斓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许多地方一边是绿意盎然的庭院菜园,一边是内容丰富的宣传文化阵地,沿途苗木装点,山水农舍交融,景致优美,心旷神怡。如今的沿江山村,在庭院苗木、路网的衔接下,原本各自“独秀”的景点,宛如一幅美丽多姿的山水田园水彩画。

章昂介绍,浏阳河在沿江山村有9公里的岸线,现在只打造了1.5公里岸线,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中,沿江山村将发挥“花木+”的独特优势,依托花木打造特色景观,栽种不同花期的花卉,举办采摘节、赏花节、花展、交易节、文创节等活动,为游客提供四季有花、月月有节的旅游体验;引入园林教学、花农培训课程,打造沉浸式旅游学习、百姓“花养生活”模式。

如今的沿江山村路好景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越过越有滋味。沿江山村民见证了家乡道路变宽、家园变美、日子变富的巨大变化,先后获得“湖南省特色精品乡村”“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长沙市生态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展望未来,章昂表示,沿江山村将持之以恒推进“绿色沿江”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沿江”。

文明沿江山

不知道沿江山村始建于何时,但座落于文选峰之巅的紫霞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7年),距今已近1400历史,由此可见沿江山村乃千年古村。文选峰有小溪绕庙周北下,上有石桥,名“春心桥”,刻石立碑于桥侧,为清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何绍基是我永州同乡,让我顿觉亲切。

沿江山临江扼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清初吴三桂叛军攻打长沙时在此驻扎,在山头上击鼓鸣金,发布信号,因此有了天子山、打鼓堆等地名;在山东麓储放粮草,故名屯田垅;在西北麓炼铁铸兵器,故名铁涧冲;南麓主要为屯兵之地,因而有有普安堂、夏王坪、校场坪等地名;把囚犯集中起来在沿江山东南面开荒造田,因而留下了囚田的地名。1941年,日寇犯湘,我军民曾在此山抗击日伪,今日战壕、掩体等遗迹仍依稀可辨。

沿江山还有朝崇堂、炭坡、白马破、牌楼村等历史遗迹。近年来,沿江山村充分挖掘保护本村的历史文物、文化素材,将历史文化底蕴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打造集特色文化、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成为长沙后花园里更加耀眼的文化名村。

欲文化承前启后,唯教育继往开来。沿江山村以教育百年大计为本,从2022年开始,高考、中考结束后,已连续举办两届“沿江山未来之星”学生座谈会暨励志奖学金颁发仪式,对本村考上重点高中和本科以上院校的学子发放奖学金,通过奖学奖优活动,激励全村形成良好的教育学习氛围。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章昂不无骄傲地说:“在我们沿江山村,家家有房住,户户都创业,人人有社保。”对村里五保对象,依托黄兴镇敬老院座落于文选峰下的独特优势,实行集中供养。黄兴镇敬老院始建于2006年,建筑面积 2300平方米,是一家配备齐全、管理规范、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的庭院式、花园式农村敬老院。

沿江山村的发展变化,最核心的是坚持党建引领,最重要的是弘扬奋斗精神。在“党建+人防”初心广场,章昂介绍,近年来,沿江山村坚持党建引领,把干部带起来、把党员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筑牢“红色堡垒”,建立党员定区定岗、包户连片等工作机制,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主题党日+”活动,推进沿江山村建设发展。

坚持以清廉树形象,以清廉立标杆,努力打造“清廉村居”。漫步沿江山,处处可见清廉屏风、清廉长廊等“廉”味十足的文化景观、朗朗上口的廉政诗歌,廉洁元素扑面而来,游客纷纷驻足欣赏。茶余饭后,附近村民常到“清廉村居”打卡,一位参观“清廉村居”的村民对我们说:“得空时经常和家人来这里转一转,看一看,不仅看着舒服,心里特别舒坦。”

在湖元组广场上有一座“牛”的雕塑,章昂说,这座雕像的寓意是发扬“三牛”精神:就是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像牛一样埋头苦干、创新实干、敢闯敢干。正如湖园风光带入口处的红色标语所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蒋集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集政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