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艺评丨张未末:城市音乐创作的思考
2023-10-10 10:00:52 字号:

艺评丨张未末:城市音乐创作的思考

城市音乐创作的思考

文丨张未末

城市歌曲,顾名思义是以刻画城市外观、城市居民、城市内在精神等多角度城市形象为主的一类歌曲,是促进听众对城市产生想象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好的城市歌曲通过对意象表达的梳理和阐释,能够有效连接听众与城市两个主体,唤醒听众的个人城市经历、形成集体共性的城市归属情感、推动群际交往中对城市的正向体验,并从内部逻辑与外部解码更好认知一座城市。

具体举例来说,一方面,就主题创作而言,围绕强政治性、显地方性、高象征性、泛世俗性等特征,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歌曲是由林夕作词、小柯作曲、百位明星共同演唱的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北京欢迎你》,北京城市的地方意象在歌曲的演唱视角、歌词内容、曲调旋律、情感表达、创作话语权等方面得以充分体现,并通过奥运会这一平台强有力地向世界传播。另一方面,就地域创作而言,从《浏阳河》《鼓浪屿之波》《请到天涯海角来》等经典,到近年来一批带有鲜明城市印记的歌曲开始流行,如歌曲《北京北京》《成都》的走红,再如去年火爆全网的《早安隆回》,一首歌曲成为经典或成功跨界出圈,往往能使数以亿万计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受众对一个城市心向往之。

在全国各地城市品牌推广方式日趋内卷的当下,相较于投资大、人员多、运作周期长的影视、演艺项目,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传播范围广且可持续的城市主题歌曲俨然成为诸多市县的不二选择。随着它们的唱响,歌曲这一形式为一座城市所带来的附加价值被人们极大关注,并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和旅游景区所青睐,俨然成为各地“标配”之势。近期,湖南的城市歌曲创作来势喜人,歌手李玉刚的现象级爆款“家国三部曲”之《心忧天下》,让亿万网友关注并了解左宗棠和湖南湘阴。歌曲《走,去永州》全网播放量逾50亿次,二创系列作品5万余个;歌曲《岳州印记》融合巴陵戏特色,上线不到一周点击量达400万;湘西大山走来的00后陈珂所作歌曲《幸福鼓》以苗族鼓舞为基础融入流行音乐,获第四届少数民族歌曲创作征集大赛一等奖。这些歌曲以人民的视角和在地的心态,深度切入城市的文化肌理,在歌曲语言上展现方言魅力,在歌词文本上展现城市景观、民俗饮食等带有城市主题的元素,以饱含情感的方式间接地传达着城市文化、塑造着城市形象。

但毋庸讳言,城市歌曲创作传播中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也要直面改进。首先,歌曲质量上要精益求精。以《早安隆回》为例,歌词仅一句“早安我的隆回”蜻蜓点水般蹭了一下地名之外,再无半句对“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等当地历史、人文的描述和介绍,把隆回换成任一城市也能唱,加之这首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从专业角度来说不过平平,若非借助卡塔尔世界杯热度,大抵也会湮没。反之,《浏阳河》《茉莉花》则以其上乘的品质经久不衰,成为最美城市音乐名片。这需要我们歌曲创作者戒骄戒躁,不为写歌而写歌,而是静下心来挖掘一地的底蕴内涵,从而写出接地气、暖人心的城市歌曲。其次,歌曲内容上要突破藩篱。城市歌曲创作有一个最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就是如何平衡特殊性与一般性,换言之就是在立足地域特色的同时,放眼全国、面向世界的问题。以近期我省创作的作品《走,去永州》《岳州印记》为例,两首作品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前者有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后者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然而地方特色有余却全局视野欠缺,比如方言演唱在前期很容易吸引当地籍的听众,但往长远走难以更进一步引起非特定人群的关注。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地域文化,更是中华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站在这一视角上,我们城市歌曲的创作不能限于一隅,要在依托湖湘文化的基础上,找到与时代与人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歌曲也才能传得久传得广。再者,歌曲传播上要不遗余力。在市场化的时代,好酒还需勤吆喝已经不是什么独家秘诀,真正值得我们思考探索的是如何来吆喝。应该说,能够吆喝的前提是歌曲过硬的质量,但也要注意宣推的方式方法。今年“百团百角唱新歌”湖南省文艺院团竞演活动中由省花鼓戏剧院出品的花鼓戏歌《长沙味道》和省湘剧院创作的湘剧戏歌《十记·湘见欢》两首分别体现长沙市井和湖湘文化的歌曲令人眼前一亮,但遗憾的是叫好不叫座,活动结束后并未见其产生更大影响。与之相较《走,去永州》的宣发是做得非常不错的,做到了立体矩阵和全时推进。有鉴于此,我们城市歌曲的宣传推广,势必做到天时地利人和,即抓重要时间节点,如旅发大会举办;借传播平台大势,依托湖南广电、湖南出版、湖南演艺等金字招牌,以各种形式让歌曲出圈;同时,扎根群众,研究听众心理,为未来以城市歌曲为媒介手段增强城市对受众的向心力提供路径选择。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张未末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