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璎珞”:天地大美,诗情画意
——读曹蕙散文集《大地璎珞》
文丨贺有德
天地之间有大美在焉,或显或隐,显如江河湖海、花草树木,隐如人间烟火、世态炎凉。发现美,享受美,得有一双智者的慧眼,一颗仁者的仁心。曹蕙(本名曹志辉)的散文集《大地璎珞》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智与仁,程程山水,恋恋红尘,或让人情不自禁,或让人醍醐灌顶,美得让人心醉……
《大地璎珞》分为四辑:“浮生若寄”以山水游记为主,湖光山色,无一不美;“且听风吟”多为生活笔记,人间百态,直击人心;“陌上花开”为情感随笔,尘世恩怨,儿女情长;“岁月履痕”则以回忆性散文为主,故人故乡,情愫满怀。在四辑美文中流连,美的享受与众不同,满眼诗情画意。
从内容上来说,《大地璎珞》兼具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可谓缤纷灿烂、璀璨异常。
在“浮生若寄”中随意流连,自然之美扑面而来:源于罗霄山脉的洣水,绿竹青翠欲滴,杜鹃花红得肆意,野果挂满枝头,芦苇迎风飘荡,红嘴鱼小鸟山鸡,流水声竹篙声,自然,和谐(《洣水清如玉》);踏歌崀山,蓊郁苍翠的八角寨,浑然天成的汤家坝自然桥,飞珠溅玉的银珠亭,久负盛名的天一巷,丹霞地貌牛鼻寨,乐不思归(《踏歌崀山行》);神秘而神奇的大自然,处处有美景;以笔作杖,丈量天地,“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精美的山水游记,篇篇如画,美不胜收。
在曹蕙笔下,俗世的烟火同样不缺少美:《半池清水半池莲》写“我”寄居外婆家的那段苦日子——可就是那段苦日子,“我”却感受到了生活之美:门前池塘里的莲,花园里的花,外婆为“我”梳头,“我”带着小狗青龙一起捉鱼……曹蕙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善于捕捉寻常生活中的美。“陌上花开”中的爱情故事,从《初恋的爱情符号》《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直至《那些白了头的爱情》,让你感慨“爱情可遇不可求”的同时,爱情故事中的美,或让你心动,或让你心碎,或让你心醉……
大自然之中有自然之美,尘世烟火中有生活之美,到了曹蕙笔下,无不彰显出人性之美。《鸟语林中听鸟语》中,节目演出结束,一句“鸟儿冬天会怕冷吗”,一句“不少鸟已烤上了电炉”,人性之美流露;“除父母之外,世界上最爱自己的那个人”——姑母,饱经磨难,甚至“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然而,尘世烟火中,饱经酸咸苦辣的浸泡,苦难也无法销蚀她骨子里的人性之美:身怀六甲,步行几十里山路寻找送养的小弟,养母无情,“过度的悲伤与劳累”导致终生未育依然力所能及地帮助我家;当“我”寄养在姑母家里时,姑母整天不离左右,“对我宠爱有加,甚至是溺爱了”;“我”年岁稍长,姑母还会额外给我压岁钱(《姑母》)……人间烟火,七情六欲,人性的光辉无处不在。
从形式上而言,《大地璎珞》亦有两美:行文之美和语言之美,与内容之美可互相辉映。
曹蕙深谙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之法,行文布局,严谨而不拘一格,灵活而摇曳多姿,尽显行文之美。《秋,遇见锦里沟》和《那些清浅的歌谣》,以游踪为明线,以情感为暗线,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笔法疾徐有致,收放自如。细腻传神,虚实相生,同时调动各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大地璎珞》的文学语言纯净温暖,独具特色。曹蕙就像出色而不动声色的导游,引领着读者走进山水胜迹的某一处,走进生活中的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或某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都会让你眼前一亮,心头朗然。比如《秋,遇见锦里沟》:“夜色清浅,煮酒成词。可惜山南水北,终归是要离去的。拱手一笑,自此作别。”俏皮而不失庄重凝练,耐人寻味。
《大地璎珞》的思辨性语言彰显出发散性思维,使叙事透出睿智,广度与深度并重,作品就厚重了。《浮生若寄》从开头起,思辨如流水连绵不绝:“文字是我的蝶衣,思想是我的蝶翼。”“当我们离表面的浮华和热闹愈来愈远时,才会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近。”仿佛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目光如炬又心细如发,接地气,不俗气,牵引着读者穿越人间烟火,洞察世态人情,酸甜苦辣,给读者不一样的感悟,别出心裁,直击人心深处,使人沉醉其中……
花红还需绿叶扶,内容之美离不开形式之美,两者水乳交融,才是真正的好散文。曹蕙的语言既有山的沉稳,又有水的灵动,力求以最美的形式表达最美的内容,“好吃”与“好看”达到最大的和谐统一。
《大地璎珞》之美,五美纷呈,美美与共,引领着读者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徜徉而不思归。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贺有德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enyi.rednet.cn/content/646749/51/1266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