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子震响在山乡,热血沸腾在群峰
——评袁送荣《沸腾的群峰》
文丨施俊杰
近日,袁送荣的纪实散文集《沸腾的群峰》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反映湘中娄底基层扶贫战贫历程的纪实作品,全书分为“梅山如鹛”“紫云如阵”“龙山如面”三个篇章,以60余万字的体量真实地记录了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沸腾的群峰》上市之后,广受好评,被誉为“一部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的‘经验宝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还需迅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振兴,正因为如此,多年来基层驻村扶贫战贫工作人员奋力战贫的历史经验教训,更加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沸腾的群峰》的作者袁送荣时任娄底市扶贫办副主任,他既是伟大的扶贫攻坚战略的见证者,也是这一场改天换地的扶贫战场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他以跟拍者视角,记录了38组战贫小组在扶贫一线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浴血奋战的事迹;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记录了这些“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勇士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以满腔的诗意与热血,记录了征战过后贫困乡村发生的令人热血沸腾的山乡蝶变。在《沸腾的群峰》这本书中,袁送荣塑造了一大批令人肃然起敬的战贫勇士群像,“霸得蛮”的彭育晚、“半条命”的彭仲舒、“毒不死“的陈秋生、“丝方尽”的曾红梅……每一位基层扶贫干部身上都有他们鲜明的特色和令人动情动容的精彩故事,他们都是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役中向死而生、向贫苦而战、向困难而行的勇士。比如从事基层党建和驻村帮扶二十多年的彭仲舒,在扶贫一线工作时经历多次重大伤病,左手上臂因车祸粉碎性骨折比原来缩短8厘米,舌头做了切片手术,是被村民称为“半条命”的狠角色,他以消耗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为代价,用一颗痴心描绘着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用一颗赤心捍卫和响应着党和习近平总书记发动的扶贫攻坚伟大号召。
袁送荣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感动于基层特别是驻村干部的骁勇善战,攻坚克难,记得战贫的时光轴里,‘武装’到了‘每一寸需要的土地里’,‘每一份需要的渴盼眼神中’。歌声嘹亮在云天,号子震响在山乡,热血沸腾在群峰……”正是有无数个像“拼命三郎”彭仲舒一样在扶贫一线奋不顾身、披荆斩棘的战贫干部,以前赴后继、百折不回的英雄气概,去钻穷窝、解贫锁、挖穷根、排万难,才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谱写众志成城的伟大乐章,奏响气壮山河战贫凯歌,创造山乡巨变换新颜的人间奇迹。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扶贫战贫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基层扶贫战士更是中华民族最耀眼夺目的英雄。《沸腾的群峰》是一部充满时代之声与历史回响的纪实文学,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细腻而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和可歌可泣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现场的见证;更体现在每一个战贫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温度有心迹的普通人,他们的战贫“心声”里有无数令人动容的细节、有血管中汩汩奔流、涌向群峰的声音。
袁送荣通过对每一位战贫英雄充盈而厚实的人生深情地描摹,将他们的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知微见著、因小见大的方式,真实地、艺术地记录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为后人留下扶贫战贫的现场见证和真实生态,讴歌了这一场伟大战役背后的伟大时代。置身锦绣潇湘,躬逢盛世伟业,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面向更辽阔、更辉煌的未来。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施俊杰
编辑:唐雨欣
本文链接:https://wenyi.rednet.cn/content/646656/58/1215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