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诗评丨邢海珍:王跃强,闪电的生命灵感或与爱情有关
2022-07-27 10:24:26 字号:

诗评丨邢海珍:王跃强,闪电的生命灵感或与爱情有关

微信图片_20180625085859.jpg

QQ截图20220714153659.png

王跃强,闪电的生命灵感或与爱情有关

——读王跃强的闪电组诗

文/邢海珍

爱情只是生命体验的一部分,所以对于诗歌来说,爱情诗不是“孤岛”式的存在,而是整个人生大背景下的产物,是生命大形态的组成部分。王跃强的组诗《闪电,剖开夜晚这个黑果实》虽然具有足够的“爱情”表征,但我还是不情愿把它仅仅读成爱情诗的。我更趋向于把这些诗看成是为人生之诗、生命体验的悟性之诗,而那些显见的爱情内蕴则更接近于诗人面对世界人生的独特感受。

王跃强在组诗中较为集中地以“闪电”意象、情境来象喻生命的激情,来指涉爱情冲动的美好氛围,表达了至真至性的丰富内涵。从“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朝着主观情感的心灵之约拓近,创造性的生命与爱的诗性体验,明晰而锐利,具有一种从容、恰切的思辨深度。

《如果闪电再亮一次》是通过四个“如果”的假设句式,构拟了富于理性色彩和主观向度的诗意框架,成功地避开了狭义的爱情语词,进入了更加开阔的抒情天地:

如果闪电再亮一次

我肯定是空中狂舞的银蛇

如果闪电再亮一次

我要让无数的昙花珍惜自己

短暂的一生

如果闪电再亮一次

我醒悟于

灵魂中为什么还有夜色和乌云

如果闪电再亮一次

我的心里会更加明白

虽然“如果”的句式都是一样的,但句式所统摄的意义却是一种层积式的递进,从“空中狂舞的银蛇”比喻开始,推及到“昙花”一生的“短暂”,从闪电的亮色中看到了“灵魂”中的“夜色和乌云”,写灵魂的觉醒,在递进中走向澄明之境。是“闪电”的一次次亮起的启迪,从而构成了“更加明白”的开悟效果。

这一组诗的爱情趋向是明显的,但是诗人的视域是开阔的,比如说《如果闪电再亮一次》就没有确切的爱情标识,敞开的是想象舒展与内心世界豁然一亮的平台,王跃强的诗思是不受局限的。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论著作《诗格》中说过:“夫文章兴作,先动气,气生乎心,心发乎言,闻于耳,见于目,录于纸。意须出万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攒天海于方寸。诗人用心,当于此也。”这里所说的“气”就是诗人的心性之维,是由主观启动的情感、意念、想象等心性方面的因素,“气”的精神内质,是诗意创造的动力性机制。关于“意须出万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攒天海于方寸”,都是以“心”为主导的,诗人的情怀境界,以及笔下的风云气象,会使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皆归之于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

王跃强的诗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主观性表征,在幻化和变形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的波折和惊悚之感,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任何夸张渲染都如清风过耳,诗化的境界已成一种习惯。“我如二月一惊,突然想起了她/她的眼睛很大,雨量很小/仿佛我爱过的一条鱼/看够了爱情溪水乌云/每一片鳞甲都可以成为我的警句”(《忽然想起了她》),“日蚀后,天空依然完整/我也恢复了/失去的光环/那只鸟又来,因声音有别/而用了/大小不一的雨水/滴滴砸醒人”,诗人从事物的层面进入到了心灵的层面,摒弃了客观性的描述,可以听见灵魂在说话,比如“二月一惊”,比如“爱情溪水”“爱情乌云”都是浓浓的主观色彩,那“一条鱼”的意象,因“鳞甲”的“警句”而获得了鲜活的生命。诗的变形幅度很大,充满了“陌生”,但又没有一点突兀之感。写日蚀,由天象到人生,雨水“大小不一”,滴滴把人“砸醒”是诗的独特思维,这就是诗的“气”,是“出万人之境”“攒天海于方寸”。

“闪电”是意象,是整个组诗的大意象。在“闪电”的引领与核心力的作用之下,像“无花果”“小花园”等等,都充分显现了内蕴的隐喻、含藏之力。爱情诗在表现冲动、身体的激情状态,难免要涉及性意识,但又忌讳太白、太露,这时意象、象征等隐逸之法就显示了特有的艺术长处。《在山中看闪电》就有较为明显的“身体”与性爱行为的虚化描述,“夏夜的刺激/一道闪电,出其不意地/插进峡谷/整匹大山都在颤抖/在她欢快得很轻松的时候/我的雷声,有点沉重”,“谁能有一堆闪电存留下来/谁就是我/想要的可以再度/照亮天空的神/我向她靠近,附在她的耳畔/轻声吼叫——来了!神来了”即使涉及到性、身体,也没有过于暴露的辣眼之处,该是得益于充分的艺术化之功。写闪电的刺激,写大山的颤抖,或者是“照亮天空的神”,诗人都赋予了充分的美感,这些意象和情境放在诗中,是真情的寄托,没有损害爱情向善向美的本质。

王跃强诗歌中深挚的情感性是他诗意抒写中重视人情人性含量的显在标志,诗的抒情总是通透而有锋芒,深切的情思力量常常击中人心的柔软处。《假若我是闪电》虽然只有几句,但却是“情动于中”,倾注了无限的向往与恋念:

假若我是闪电

我没有辉耀全世界的宏大抱负

仅仅只想

照亮她的小山村

那情歌抬高的峰峦,溪水缠绕的传说

记忆如花绽放处

最美丽的一角

这首题中直接包含了“闪电”的诗,的确表现了鲜明的“闪电”情感特色,为爱而奔赴是那样决绝,是那样地义无反顾。诗人善于把情感的表达推向极致,即使是身处宏大的世界,也只是心装着“她的小山村”那“最美丽的一角”。在他“记忆如花绽放处”,是“情歌抬高的峰峦”,是“溪水缠绕的传说”,真可谓一往情深,读来让人感动。在他的诗中,抒情的流势总是水到渠成,自如,率性,没有任何造作、勉强之感。在《无花果》中,诗人营造了一个唯美又情真意切的梦境,“我在梦境中/打开光芒/在你的幽深处,探路/寻找新的枝条/哦,亲,你就是无花果/用看不见的过程爱我,还有/果蒂上的月色/细语,嫩蕊,微风”。把心中的爱人比作“无花果”,虽不开花,但仍在结果,真情胜过一切。

在真情的抒写过程中,王跃强以娴熟的笔致尽力追逐诗的审美效果,在意象之美、情境之美和文辞之美中提升诗的艺术质地。“闪电”的意象,是诗人着力打造的诗意核心,自然性特质与诗人内在的情思遇合,形成了灵动、唯美的诗意氛围。照亮生命、照亮灵魂的“闪电”是耀眼的精神光芒,是诗歌立足的基点,照耀全诗,具有生命指引和统摄的力量。就像《日蚀后》的一个“闪电”的比喻,以美的渲染点亮了诗意的内涵,“像闪电,越来越亮/那瞬间的黑暗/只触目,不惊心/至今,太阳如红胎/那一脐的牵连,让我/断不了灿烂”,把“闪电”与太阳的“红胎”自然地联系起来,拓展了诗意之美的空间。《小花园》是王跃强这组“闪电”诗中美质非常充盈的一首:

她有小花园

但比我的句号大很多

在这里

爱情和诗歌并不繁花似锦

而是一派素丽

没有多角的恋荆棘横生

只有梯形的梦

级级抬高

小莲池边,我认识了一种新花

它的名字叫

“绿闪电多头玫”

哦,又与闪电相关,又为我

对短暂而明亮的生命

加了带蒂的注脚

风止步

刹那蝴蝶惊叫

蓦然感到,在这小花园

整个天下

最难拒绝的是她身上

紫罗兰的气味

诗人笔下的爱情“小花园”是情感与理性融合的意象,在优雅的情境中咏唱了“爱情和诗歌”的“素丽”之美。有梯形的梦,有莲池旁的新花“绿闪电多头玫”,又由闪电联想到生命的“短暂而明亮”,而花是“待蒂的注脚”,然后由“蝴蝶”到爱人身上“紫罗兰的气味”,深情婉转,美不胜收。美感的营造,是诗歌走向高端、蔚成大气象的关键一维,事关诗的质量与品位。或者可以说,对于诗来说,美质是经久的,是无处不在的,没有美的存在,情与思、深度与力度都将无从说起。

王跃强的语言修养有着极深的功夫,有深度、表意准确,力求达成唯美的言说效果。以《黄叶飘落》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语言能力,“我正秋天/一片黄叶飘下,它从不说/脱离枝条时的疼痛/只像短闪电/带着磨碎的香气和永生的祷词/轻轻地落下/像我亲吻她平躺的胸脯/缓缓地震散浮烟/缓缓地/大梦入泥”,短短几句,可见诗的思考深度,诗写的是人生的大感伤,“黄叶”就像人生,总有一天自会飘然落地,深沉内敛,有一缕感伤与超然的诗思交融于一处。叙述平和,没有浮躁之气,像“我正秋天/一片黄叶飘下”,像“缓缓地震散浮烟/缓缓地/大梦入泥”,既凝练准确,又深含一种宁静优雅的气质。

这组“闪电”之诗既是爱情诗,又饱含着更为广阔的生命感怀与深切的人生况味,是体现王跃强诗歌高水准的优秀之作。从容、练达的诗意表现,既实现了内心的创造目标,又极为自由地张扬了“闪电”的生命灵感,抒写了爱与被爱的深意与真性情,既有人生的实在情境,又有形而上的深度思考。可以看出,王跃强的诗路非常开阔,加之经历丰富,又有多年的艺术打磨和修炼,他的诗歌前景非常看好。只希望诗人能在诗的朝圣之路上走得更远,相信诗人王跃强会不断地写出更多优秀的诗篇来。

微信图片_20220727084340.jpg

王跃强,北京人,现居重庆。著有诗集《词语的拂晓》《风在低语》等,诗歌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重要诗歌选本,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2018诗歌卷》,《中国诗人》杂志社社长。

微信图片_20220727084337.jpg

邢海珍,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绥化学院中文系教授。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及评论及理论研究。在《诗刊》《星星》诗刊《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诗作,曾获黑龙江省文艺奖、《中国诗人》年度奖等多种奖项。

来源:红网

作者:邢海珍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