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艺论坛丨李少波、周洲、刘颖:湖湘汉字文创设计的价值、现状与发展路径

来源:《文艺论坛》 作者:李少波 周洲 刘颖 编辑:施文 2024-07-04 10:14:01
时刻新闻
—分享—

文艺论坛(原创).jpg

5cbe7b42a9273_??.jpg

湖湘汉字文创设计的价值、现状与发展路径

文/李少波 周洲 刘颖

摘 要:湖湘汉字文创设计以湖湘文化为底蕴,巧妙运用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殊属性,建构出连通汉字文化意蕴与产品创意的路径,展现出湖湘精神可视化转译的文化传播和文旅市场营销价值。然而,作为新兴的文创设计方向,汉字文创面临着产品转化难度大、研发主体创新意识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等挑战。研究从提炼汉字特质、丰富设计内涵、应用数字技术、保护知识产权、培养综合型人才等角度出发,突破现实困境,探索湖湘汉字文创设计未来的发展路径,以汉字文创形塑时代精神,阐释时代强音。

关键词:汉字文创;湖湘文化;文创设计;汉字产品;产业发展

伴随着文旅市场中兴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浪潮,源于汉字元素设计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汉字文创逐渐成为一个新兴设计方向。汉字文创不仅可以承载中华设计美学理念,还拥有强大的中华文化属性。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地域文化,为汉字文创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地域性文化样本和创意来源。目前,湖湘汉字文创设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文化内涵挖掘、产品研发、版权保护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有必要梳理价值,透析现状特征,打破政策、市场、技术、人才等壁垒,构建资源共享、良性互动、支持创新的湖湘设计美学影响力输出系统,助力设计敏锐洞察时代精神,探索汉字文创在智能时代发挥更有价值的文化能量。

一、湖湘汉字文创设计价值

湖湘汉字文创设计以湖湘文化为底蕴,巧妙运用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殊属性,在字符的文学意蕴和美学表达之间,建构连通汉字文化与产品创意的路径。这一路径的开辟,展现出设计思维模式的创新价值,成为推动文旅市场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

作为近年来文创设计中的一个新兴细分领域,湖湘汉字文创设计以小切口、准定位,塑造了一种地域特征鲜明的设计语言。通过引入具有湖湘特色的诗词文化、书法风格、历史故事、方言俚语、材料工艺等设计素材,将湖南人独有的精神特质、性格特点、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等进行视觉转译,以具象的汉字视觉符号解析抽象概念内涵,以直观形象建立设计与社会联动,表达有思考的文化观念和品牌属性。

时下,科技技术助力许多天马行空的设计想象成为现实,公众文创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的可行性大幅度提升,文创产业呈现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趋势。在科技技术的加持中,文创设计领域不断拓宽,衍生出以虚拟数字艺术空间为代表的诸多全新形式。此时,一些传统设计方法在表现形式上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如常见的二维形象难以适应三维、多维观看兼体验需求。因此,为了塑造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有内涵深度的设计语言,设计师需要跳出传统的设计思维范式,以跨专业、跨学科的视角丰富设计思考,更新创意。在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之外,加入公共艺术、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工作方法,于空间营造、结构布局、材质选择、色彩光影等方面打破传统文创设计的模式化思维,打造出创新的设计形式。进而,突破设计学的单一学科布局,与建筑学、语言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其他学科交流互鉴,在内容上开拓文创设计视野,提升文创设计深度。

地域性设计语言和多元设计方法成就汉字文创设计成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丰富的产品类型与形态。涵盖了从传统工艺品、日用品到新型数字产品等多种类型,创造出了融合传统文化意涵、彰显现代审美态度的新形式,如中国首款地方文化字体汉仪霸蛮体、长沙地铁数字艺术馆、文和友、茶颜悦色等,都是近年来湖湘汉字文创在字体设计、数字媒体、品牌设计、环境设计等领域开展的创新性探索。其二,底蕴深厚的文化传承与生动的设计表达。湖湘文创设计成果将湖湘文化精髓融入现代生活,以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与生成性情感内涵。其三,笃定的本体意义。设计在汉字书写变化中确保文字信息的准确传达,追求汉字的整体性和秩序性和谐统一美感,凸显设计审美风格,这批成果在开发研究、产出方式、推广应用等方面具有明确的创新性和跨界特点,妥帖照应受众群体的视觉心理需求,高效丰富了字体文创设计的内涵与外延。

在设计的本体价值之外,湖湘汉字文创设计还展现出广泛而深远的社会价值。由文创设计衍生出的有关国家、地域、传统、经济、历史、文化等象征意义组合而成的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文创设计的社会价值,其中,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文创设计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湘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文化综合体,拥有享有盛誉的红色革命文化。蕴藏其中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发挥着湖湘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特别是其中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是湖湘文化的显性特征,它彰显了湖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湖南人奋斗不息的不屈意志,赋予了湖南人开拓创新的实干性格[1],从湖湘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以史为鉴,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积极创设汉字文创新应用场景和呈现方式,可以深化大众对湖湘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基于而不局限于区域性文化特征,认识汉字文创的跨文化输出价值尤为重要。汉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不仅是承载、交流、延续中国历史文化的工具,更是新时代传播国家形象、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2]。相较于传统的汉字学习,汉字文创以更立体而生动的表达方式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打开了一扇新窗口。通过文化创意、美学表达、形式创新,这些产品被赋予了传播中华文化的情感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使命,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可见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美感和价值观格局。

文创设计的创作成果最终需要获得市场检验。湖湘汉字文创设计虽然体量较小,但因其“小而精”的特性,在文创市场中可以产生靶向效果,以点带面,对于产值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就业、区域经济发展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湖湘汉字文创以地域性文化为底蕴、汉字为核心设计元素,在众多同质化的文创产品中独树一帜,满足了大众差异化、个性化的审美需求,从而直接刺激文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而地域性文创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在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均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相应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以汉仪霸蛮体为代表的新型湖湘汉字文创,以设计风格突出、文字信息容量大、情感表达的可塑性强,打破了传统文创产品在消费地点、消费频次等方面的局限性,通过在不同产业情境中的广泛应用,持续提升了湖湘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有助于区域品牌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文创产业向高附加值、强差异化转型。湖湘汉字文创是以丰富多元的产品形式,精准满足目标人群的购买需求、刺激文创市场消费、充盈文旅产品人文内涵,拓宽湖湘文化传承发展路径的同时,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而言,湖湘汉字文创设计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销售的直接商业收益上,还反映在对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积极推动上。

二、湖湘汉字文创设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湖湘汉字文创设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政府出台政策措施为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激发了设计师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及应用热情,为汉字文创设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汉字体系庞大复杂、研发主体创新意识不够、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导致汉字文创设计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阻碍了湖湘汉字文创的提质发展。

 (一)湖湘汉字文创设计的发展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湖湘汉字文创设计作为文创领域的一部分,其发展态势与文旅产业的整体环境密切相关。近年来,湖南省注重顶层设计,以前瞻性、系统性的规划和部署,多措并举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经济收益。据统计,2022年,湖南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3897.81亿元,比上年增长9.8%[3]。同年,湖南省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提出着力打造风景文化、红色文化、城市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五张名片”的计划。自2022年起,湖南省组织省、市(州)每年举办一届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办一次会,兴一座城”,以旅发大会推动地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地方标识和特色的文旅融合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依托文旅优先发展的政策形势,湖南省各地州市政府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长沙市政府对文化、人力、信息、技术等资源进行宏观调度,努力保护和还原书法家欧阳询故居原貌,打造欧阳询文化产业园,于2021年推出中国首个森林沉浸式5D光影艺术展,向人们展现了动态汉字的灵动魅力。此类由政府主导的文旅项目注重长期建设,具有逐步优化和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汉字文创的文化格调和艺术风格有学术品质和公共传播的高标准,旨在将汉字视觉系统建设成果塑造为文创产业的中枢部分,有利于项目有规划、有步骤地建设完善。同时,政府大力支持举办文创设计大赛,有湖南文化旅游创新创意大赛、永州九嶷山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浏阳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汇集各方智慧和力量,挖掘各市州的地域文化资源,鼓励举办方与获奖设计师以签约合作等方式,促进获奖作品的商业转化,大力推进市场推广工作。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带动下,社会各界掀起了一股复兴传统文化的热潮。高校师生群体积极投身文创设计领域,汇集学术研究力量开展汉字文化研究,取得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如湖南师范大学建设的省级社科研究平台“湖南省汉字文化与艺术研究基地”,设计了将湖南精神进行高度抽象化的汉仪霸蛮体为代表的优质汉字文创系列作品,打造了中国首款地域文化精神的IP字体。有高校成立了语言文字研究基地,湖南大学的“语言与认知研究基地”揭示语言中语音组合、变化和对立的各种特点,有助于应对时空认知差异的汉字解析,深化汉字文创设计时的字意、字义阐释;吉首大学的“湖南省湘西民族语言研究基地”,研究区域活态民族语言文字,调查和考证民间碑刻文字,打造区域学术交流和育人平台。湖湘汉字研究学者群体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精髓,为汉字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科学性基础研究和实践支持体系。

汉字文创在公共数字艺术馆中担当审美使者。位于长沙市溁湾镇站的地铁数字艺术馆,采用流媒体技术,应用视错觉原理进行空间布局,对“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等湖湘名言、湖南标志地名、特色美食名称等内容进行整体汉字文创设计,字体在地铁站空间里的位置和形态,可以与行走的人的视线形成流动游览观赏、路标指向功能互动、文化体验交互的画面情境。顶面屏幕内字体设计随现场空间倾斜角度与乘客动线,呈现出故事性表达的流动视觉效果。地铁空间内,字体展示随着行人的穿行、游走的位置,依据空间功能分区进行分布。顶面屏幕与两侧屏幕内内容交相辉映,由数字科技设施装备、汉字数字产品图文并茂地营造沉浸式视觉体验,为人们营造了物境交互空间,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

汉字文创可以营造城市怀旧文化氛围空间。超级文和友通过“文化+时尚”的营销模式还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家具物件摆设空间,通过风格鲜明的文字设计营造长沙夜市文化氛围。商铺招牌的字体形态丰富多样,其中如“北正街批发部”招牌,字体中宫紧凑,笔画头尾方正,整体风格流畅而大气,呈现粗犷、醒目的视觉效果,年代感十足,表现了长沙街头汉字文化的民间化、生活化、大众化特征,洋溢着民间书写的市井意趣。这些成果在形态、模式、功能等方面展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探索突破文创产品的同质化窠臼,为湖湘汉字文创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参照。

 (二)湖湘汉字文创设计的现实挑战

汉字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延续至今的一种,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进,积蓄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缔造了中华精神艺术表达的辉煌。汉字的文化性既赋予了创作无限的空间,也无形中增加了汉字文创在产品创意设计层面的难度。优质的汉字文创产品,不仅要注重汉字形体结构的合理运用,还要通过设计赋予产品合乎逻辑的情感寓意和文化内涵。以湖湘文化为内涵的汉字文创与一般的汉字产品相比,在地域文化解读上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湖湘文化的解读,不能局限于对地域概念的简单认知,而要深入研究其蕴含的精神价值、性格特征、人文基因等内在要素。汉字文创可以通过形、声、义的不同组合表达微妙、细腻、复杂的含义,如果对这些含义的解读出现偏差,甚至曲解地域文化情境内涵,将导致内涵失真,从而影响产品与市场的链接。因此,确保汉字含义与产品属性相协调,避免出现理解歧义,是设计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文创产品的本质是文化商品,其市场竞争力与设计者和生产方的创新意识密切相关。导致设计师创新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才培养过分强调实践训练、轻视理论研究。在我国的字体设计实践中,一款字体的设计主要依赖设计师的个人经验、审美及技术,重感性、轻理性,甚少有系统理论的介入[4],许多设计师缺乏创新的学术基础和视野;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新兴技术和工具,也使得一些设计师逐渐丧失思辨和创新能力。此外,文创设计的委托方或生产商在产品研发上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而大多数生产商并未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和文化培训,对汉字文创的设计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与尊重。有些生产方在市场中急于博眼球吸引流量,追求短期内尽快获取收益,不愿投入设计研发精力和资金,一味快速推进产品设计成型,推崇盲目模仿或抄袭热门文创的设计模式,导致产品设计内在缺乏文化涵养、外在缺乏设计艺术格调,设计产品游走在抄袭侵权和机械模仿的危险边缘。长此以往,市面上许多产品的形式和功能趋于高度同质化,制约了整个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

实现文创产业的发展既需要解决产品的同质化问题,还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良好的执法环境。当前,社会存在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双重问题。由于违法成本较低,部分人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缺乏敬畏,明知故犯、违法行为普遍;同时,执法力量不足、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市场中抄袭和剽窃文化创意现象相当严重。2022年,根据湖南省发布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显示,部分本土企业如“千金”“茶颜悦色”“巢娭毑”等都陷入了商标被侵权的商业纠纷。知识产权保护乏力降低了汉字文创设计维权的门槛,使市场遭受低劣仿冒产品的侵袭,造成了资源分配效率不高、市场销售竞争无序、市场交易渠道不畅等负面影响。这种局面不仅打击了设计者的创新积极性,也导致消费者难以明辨产品真伪,阻碍了汉字文创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湖湘汉字文创设计的发展路径

(一)立足湖湘文化提炼汉字特质

从空间上讲,湖湘文化是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讲,湖湘文化是历史文化;从内涵上讲,湖湘文化的核心是思想文化。湖湘文化从属于中华主流文化,并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反过来对主流文化作出重要贡献[5]。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湖湘文化沃土,从字形、字音、字义三个维度精准提炼文化特质并形成有底蕴的创意理念,是汉字文创创作者必经的重要路径。

字形指文字的结构,从视觉层面直观地展现汉字的外在特征。这种特征在书法作品中的呈现,与作者的书写习惯、个人性格、审美偏好、地域环境等因素密切关联。回望历史长河,湖湘大地涌现了欧阳询、怀素、何绍基、曾熙、黄自元等众多书法大师,从他们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书法遗存中提炼的字形特质,成为湖湘汉字文创设计的结构参照。以汉仪霸蛮体为例,从毛泽东、欧阳询、曾国藩的书法中汲取灵感,其中,“捺”笔化用了毛泽东书法风格,在笔画末端有一个挑勾的笔触;横笔则融合了欧阳询字体,起笔和收笔均有一个突起尖角,表达“向上”的精神;点的书写方式借鉴了曾国藩书法,将连续的两横或两点设计成斜点的形态。霸蛮字体以代表性人物的书写植入,醒目强劲的风格特征,精准表达了湖湘人民的坚毅秉性和进取精神。同时,湖南出土了数量丰富的简帛文物,从楚国简帛到马王堆帛书,从里耶秦简到东牌楼汉简,再到走马楼吴简、郴州晋简等,其字体形式可谓篆、隶、楷、草诸体兼备[6],为设计提供了结构形式多样、书写韵味别致的形态借鉴。

除字形以外,字音同属汉字文化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地方方言的读音特点在日常生活习惯中被放大。由于湖南多山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上多次人口迁徙输入的外来方言,形成了复杂多元的方言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家话等[7]。以长沙话为例,一些常用口语在交流中逐渐形成了书面文字。比如形声字“搲”,在湖南方言中的读音是wǎ,意为舀。此汉字的提手旁暗示了该字与手部动作有关,而右边的字形内容与长沙居民长期的发音惯性模式相关,因此“搲”还有wā和wà的读法,分别表示“手捉”和“挽”的含义。这类方言衍生而来的文字,往往在声音层面有独特的地方生活韵味,为字音特质的提炼提供了新视角。提炼方式上,可以结合方言的发音特点,将声母、韵母、声调转译成呼应字形的视觉符号,以视听合一的方式展现汉字产品音形意一体的复合魅力。

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字的形、音、义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汉字体系。在文创设计中,合理利用这种特点既能清晰准确地表达汉字含义,又能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同形同音的汉字,在湖湘方言和普通话中含义有别。以“狠”字为例,普通话中通常指“狠心”“凶狠”,往往带有贬义色彩,而在长沙话中则蕴含“有能力”“有胆识”的褒义色彩。“发狠”一词,在长沙话中有“用功”“刻苦”的意味,如“发狠读书”,与普通话中“下决心”“恼怒”的概念有所差异。可以看出,即使是同样的字形和字音,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其含义也有微妙区别。提炼这种特质,并置于相应文化背景下进行产品设计,不仅能强化产品的地域特色,还能丰富产品趣味性、文化类型。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殊属性,为汉字文创铺垫了多元设计叙事的可能性。

  (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设计内涵

湖南革命英才辈出,是一片拥有红色文化基因库的热土。湖湘红色文化承载着湖湘人民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记忆,突出表现为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如果简单堆砌红色主题素材,设计主题不明、创意缺乏特色,难以引发消费者共鸣,但如果设计时对素材修饰过度,构思过于标新立异难以唤起革命志向,又容易歪曲传播正能量的初衷[8]。

湖湘汉字文创设计深入挖掘并提炼湖湘红色文化所蕴藏的核心内涵。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提取代表性含义的文字元素,打造既有历史情怀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向大众潜移默化地传播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精神、实施红色教育,陶冶红色情怀。2021年,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原湖南省博物馆推出了“芳草之地 红满潇湘——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专题展”。以红色标语、伟人书法、经典语录等为设计元素,开发了一系列红色主题汉字文创,通过产品向人们诉说一段段值得铭记的红色记忆,市场反响良好。这些文创设计追求传承湖湘红色文化基因,设计简洁流畅、美观。此文创系列中的帆布包以黑底衬托出金色的毛泽东书法,字体设计时再现毛体书法神韵,笔法劲健而流畅,字体瘦长而上下连带,笔画长短避就照应、气韵贯通,整体布局神态自若,章法行云流水。在产品展示区位置分布上,设计师考虑了现代人的适用习惯,以适宜社交观赏距离的需求,安排字体大小、位置恰到好处。由于字体设计布局合理、字形态势挺拔向上,产品上展示的毛泽东手写体字量较多,却无累赘感,反而因字体观感清晰、风格鲜明,激发人们对革命岁月的敬仰之情,提升汉字文创设计的附加值,为红色文旅市场增光添彩 。

  (三)以数字技术助力汉字文创设计创新发展

推进汉字文创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现代化、多元化的跨界产品,已成为汉字文创设计的发展新方向。新兴的数字技术和媒介让汉字文创焕发东方审美光彩。2023年,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镜花水月——汉字文化虚拟体验之旅”为主题举办了一场虚拟沉浸式展览,设计者借助数字化手段打造了一个沉浸式影像空间,勾勒出汉字文化和现代科技动态融合的美妙画卷。在观展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上的汉字获得相应视觉反馈,在触碰“日”字时,屏幕刹那间展现日出东方、霞光尽染的灿烂景象;而触碰“月”字时,皓月徐徐升空,满屏明澈皎洁夜景,动人心魄。数字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景区景点建设中,拉近了汉字文物与观众的距离。湖南省祁阳市浯溪文物管理处为当地的摩崖石刻搭建了全数字化体验的艺术展厅,将包括《大唐中兴颂》在内的505块浯溪碑林文字拓片,以全景音视频影像形式进行呈现。游客可以点击相应的碑文图片,查看篆刻年代、创作作者、图片细节等相关内容,体会浯溪碑文的时代气息和书风气魄。这类虚拟沉浸式的交互方式让观众化身为设计共创者,实现了汉字文创从二维平面到多维感知的跨越。

数字化的汉字文创设计突破了物理形态限制,以互动多维的艺术形式实现了对汉字文化的创意表达和功能拓展,为汉字文创产品的市场推广拓展了新路径。推广方式上,数字化传播无疑是促进文创产业细分,打破文创产品同质化壁垒的重要手段[9]。可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易复制、传播广、更新快的优势,让汉字产品通过市场链接和文化普及等方式高效传播,从而实现品牌差异化,提高市场占有率。这种方式能够满足多样而个性的用户需求,使消费者乐于购买、善于使用、甘于分享,通过产品切实感受和传播湖湘文化。

 (四)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文创产业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至关重要。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属于世界共有的精神财产,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尽管汉字不受知识产权保护法的直接保护,但当设计师以汉字为基础,创意设计具有艺术审美性的文创产品时,这种原创性的智力劳动成果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设计领域内,汉字的文本内容往往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和互通性,在法律层面上难以作为是否侵权的判定标准,因而衡量汉字文创设计侵权与否的关键在于创意理念的相似程度。设计师可以在创作中强化汉字设计和湖湘文化的融合深度,确保产品的独创性,符合版权保护的标准。另外,汉字文创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同属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单位任务执行中,或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文创设计产品,其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权利属于该单位而非个人或团队。因此,当设计团队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文创产品时,应该就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做明确界定。授权使用时,要在合同中明确授权范围、授权条件、授权模式等内容,以免因约定条款不明晰引发纠纷[10]。各级政府作为保护文创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责任主体,应加强市场监管和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行业的稳定发展和运行。既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为人们提供直接、便捷、系统的维权途径,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专利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重视综合型设计人才培养

人才是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湖湘汉字文创设计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深谙本土人文历史、具备市场开拓意识与国际研究视野的综合型设计人才队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一是以课程建设为突破点,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壁垒,实现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为依托,增设跨学科的相关课程,加强设计学与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建筑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间的对话与交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充分利用国际化资源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催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社会服务产品。三是加强与本土文化机构、文创企业、旅游景区等主体的深度合作,将研究项目与设计实践精准对接,统筹项目资源、联动项目育人优势,进而使人才适配各类型项目实践、获得优质育人资源的支撑、接受社会师资和团队集体智慧的指导[11]。院校与博物馆开展馆校合作,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对接具体设计项目需求,为学生的设计实践提供真实情境成长机会。四是重视继续教育,由专业协会、文创企业和院校联动,为广大文创从业者的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平台,持续提升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作为文创设计领域的一股新生力量,湖湘汉字文创设计致力于让汉字活起来,以小而精、专而新的产品特点,获得大众消费的文化价值认同,受人瞩目。当湖湘汉字文创秉承湖湘奋进精神特质,梳理湖湘汉字视觉谱系的逻辑关系,联动培养综合型人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夯实汉字文创文化研究和发展根基;与时俱进,提炼区域文化特征,重构融入现代生活的文化价值和情感认同内涵,创意应用数字技术打造新型湖湘文创IP应用;积极寻求多元化战略合作,探求构建全景传播语境,将开启汉字文创形塑时代精神、阐释时代强音的新兴局面。

注释:

[1]李少波:《作为平面设计师的周令钊》,《艺术收藏与鉴赏》2021年第3期。

[2]陶海鹰:《论汉字字体设计的文化传播与社会意义》,《包装工程》2018年第24期。

[3]湖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湖南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9.8%》,见http://www.hunan.gov.cn/hnszf/zfsj/sjfx/202302/t20230214_29246547.html.

[4]李少波、周晓蓉:《教科书专用字体设计研究的几个向度》,《装饰》2013年第5期。

[5]郑佳明:《湖湘文化的三重属性》,《新湘评论》2023年第14期。

[6]陈叙良、喻燕姣:《湖湘书法经典:刚柔相济——铭文帛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年版,第2页。

[7]冯传书:《湘方言与国家通用语言三维度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1期。

[8]柴畅:《“红色文创”助力主题出版——以上海人民出版社“逗好”文创为例》,《编辑学刊》2021年第5期。

[9]钱肖羽、刚强:《数字时代文创产品的符号化传播——以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产品为例》,《新闻与写作》2021年第8期。

[10]武亮、申睿:《文化授权视角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行为及知识产权保护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20年第6期。

[11]吴宜灿:《基于团队多维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

*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汉字字体中的湖湘地域文化呈现”(项目编号:18JD4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来源:《文艺论坛》

作者:李少波 周洲 刘颖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