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争光:立足本体,创新融合,开创“省花路子”新征程

来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作者:黄婧怡 编辑:施文 2023-06-01 10:33:03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5月31日,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党委书记、院长、高级舞台技师陈争光,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表演艺术家张曼君,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戏曲学会顾问郑传寅,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一级编剧、浙江允中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峰剧场APP创始人、“好腔调”新古典戏曲创始人余青峰,晶英文化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高级演出经纪人陈英武等被邀参加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图片

会议就新时代戏曲创作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的做法、成就和经验进行讨论。陈争光院长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湖南花鼓戏扎根于湖湘大地,因其载歌载舞、通俗易懂、幽默谐趣、擅于表现民俗风情而享誉全国乃至世界,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则是湖南花鼓戏中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团体。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结束的曹禺剧本奖颁奖晚会上,花鼓戏《夫子正传》荣获了“曹禺剧本奖”,这也是剧院创作剧目继《桃花烟雨》《蔡坤山耕田》荣获曹禺剧本奖后,连续三届问鼎该奖项,此次《夫子正传》于5月25日晚亮相戏码头湖北武汉,参加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演出反响热烈,引发了戏迷观赏热潮。每一部剧目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尤其对于舞台艺术来说,一定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图片

他表示:在每个历史时期,剧院都能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热点,紧密配合当时形势,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积极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针对政治题材,我们从不简单图解政策,而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展现宏大的主题,从人情、人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做文章,剧院也因此而收获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桃花烟雨》《蔡坤山耕田》《夫子正传》等艺术风格上与剧院所擅长的喜剧风格一脉相承,有着精致丰满的艺术品质以及浓郁的湖湘地域特色。传承发展,老戏新编,让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对剧院而言,当下戏曲发展不仅要创作现代戏,也需要多样化、多元化发展,需要创作根植民间,体现出深厚地域特色的戏曲作品。

图片

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创新融合、多栖发展,探索戏曲发展新途径势在必行。作为文艺院团,我们也在深入探索“戏曲+商业+旅游”融合发展思路,通过打造多样化、品质化、特色化的文旅融合项目,将花鼓戏更好地与文创、旅游有机结合。为使花鼓戏进一步拥有新的观众群落,适应今天观众的审美需要,对花鼓戏进行全方位的精心打造和重新包装迫在眉睫,计划推出同名科幻版沉浸式神话舞台剧《刘海砍樵》。相信该剧必将成为网红长沙又一火爆演艺项目。使其成为独具浓郁湖湘文化魅力又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精品和文化品牌。

图片

目前,剧院策划创作的现代戏《火宫殿》是湖南长沙集传统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优秀剧目。该剧由戏剧名家、曹禺剧本奖获得者吴傲君老师携手编剧王密根进行剧本创作,讲述长沙美食背后的动人故事,着力刻画人间烟火中的芸芸众生,浓墨重彩地演绎“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人乐善好施义薄云天的众生相。期待该剧不仅能为湖湘艺术创作舞台再添光彩,也能作为文旅融合的示范性演绎剧目,为日益火爆的网红长沙增添新的原创IP大爆款。同时,2023年是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建院70周年,从当年建院之初的“十八罗汉”,到如今人才济济、硕果累累的艺术殿堂,70年来,省花始终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扣时代脉搏,勤奋耕耘不辍,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己任,勇担使命一往无前,是党的文艺路线最忠实的践行者,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欣逢盛世,我们豪情满怀,砥砺筑梦,我们勇往直前,新征程上,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将继续立足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主阵地,与广大戏曲同仁一道,守正创新,培根铸魂,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演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赋予作品强大的精神力量,歌颂时代风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戏曲艺术更好地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来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作者:黄婧怡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