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时代女性知识分子的心灵成长史——“长篇小说《如何是好》研讨会”综述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张秋瑾 编辑:施文 2023-05-23 15:57:08
时刻新闻
—分享—

新时代女性知识分子的心灵成长史

——“长篇小说《如何是好》研讨会”综述

文丨张秋瑾

2023年4月22日,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中南大学和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作家研究中心、《文艺论坛》杂志社共同承办的“长篇小说《如何是好》研讨会”在中南大学召开。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夏义生,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立威,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陈新文,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罗军飞等领导出席会议,周志强、周保欣、刘起林、何同彬、赵雷、刘艳、余三定、谭伟平、季水河、欧阳友权、赵炎秋等省内外的知名评论家、高校学者与期刊主编,及中南大学文新院师生50余位参会,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秘书长陈善君主持会议。

图片

会议现场

图片

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夏义生讲话

图片

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讲话

图片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立威致欢迎辞

图片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陈新文讲话

图片

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秘书长陈善君主持会议

开幕式上,彭立威致欢迎辞,夏义生指出阎真用将近30年的文学创作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分析思考,已经从学者型作家转变为当代有思想深度的优秀作家。胡革平认为《如何是好》无疑是一部能够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引发一个时代的共情。陈新文介绍了作品出版基本情况及良好社会反响。

阎真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南大学教授,目前已出版《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活着之上》《如何是好》五部长篇小说。新作《如何是好》以一位女大学生的视角切入真实生活,书写年轻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惑、挑战、抉择与坚持。其中包含了阎真对世界和生活的深刻思考,也凸显了对青年成长之路的关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该书先后被《十月》全文刊载、《文学报》部分选载,入选《亚洲周刊》2022年度十大中文小说、《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与会专家学者在多元审视中,深入探讨了作品在主题思想、文学价值、艺术创新等诸多层面的成就,拓宽了阎真小说研究的视野和边界。

图片

《如何是好》作者阎真

一、贴近生活细节的现实主义摹写

与会学者首先肯定了《如何是好》的现实主义精神。作为一位长期深入生活内里的作家,阎真始致力于全景式地描摹当代社会不同阶层的存在状态,试图展现现实世界的本真面貌。《如何是好》继续沿着现实主义书写的道路前行,以当代女大学生许晶晶的现实人生为切口,深度洞察了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面貌。作家用笔细腻真诚而又自然鲜活,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肌理,饱含生命思考。

就《如何是好》在题材上的现实意义,陈善君指出,小说以当下社会生活为表现对象,侧重表现知识分子生活与思想状态,从不同的角度对现实进行了揭示、批判与改造,具有鲜明的特色。刘起林认为,阎真的作品揭示的是新旧交替时现代科制文明背景下的深层次问题。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讲的“理性的铁笼”,小说写的是整个社会都科程化了,现在变成了社会的量化、网络化,变成了基本的规范,甚至是基本的思维逻辑。何同彬认为,小说全景式地深入揭示出当代社会不同阶层,职业的现状变相,尤其是年轻人的社会变相和心理变相,无论是青年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女性,无论是官场的还是学院的,还是婚姻、爱情、职场。

图片

何同彬会上发言

一部分专家学者强调了《如何是好》的时代意义。余三定认为,小说写出了当今高校的新现象,具象地呈现了保研、分数排队、生活压力、恋爱压力、就业压力等时代问题,能够触及哲学层面的思考。胡革平认为,小说不仅是个体的叙事,更是当代社会的集体叙事,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代青年的艰难跋涉之路,能够读到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变迁。彭立威认为,小说反映了时代重大主题与当前社会热点,深切关注了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兼及当代青年成长历程书写。周保欣认为,小说实际上突出了一个疑问,有三个层面。第一是许晶晶如何是好,生活在这个时代如何是好,时代如何向前发展的问题。第二是文学发展的如何是好,如何定位20世纪的中国文学,如何看待五四以来的整个青春文化精神气质。第三是作家自己的如何是好,作为一个作家,如何在文学和理性之间寻求平衡,凸显生活的无解性。何同彬认为,小说反映了很多与时代关系密切的命题,比如麓城与古阴、省城与县城,包括北京、上海等城市地理的差距和格局出现的问题等,都与这个时代有关于县城、小镇青年、乡土中国的诸多现实相契合,涉及非常复杂的空间问题和社会学问题。

图片

余三定会上发言

图片

周保欣会上发言

还有学者对小说现实主义的写作美学也进行了剖析。赵炎秋指出,阎真小说虽然具有实验性,却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其一,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生活,不回避矛盾,不夸大阴暗,不丧失希望且具有高概然律。其二,环境与人物具有典型性,小说人物个性鲜明。其三,细节多且繁复,具有真实性和时代感,来自鲜活的生活,没有隔夜,没有陈放。周保欣认为,现实主义既可以是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那是诊断式的,包罗万象的,把一部小说放在一个历史、一个时代、一种文化文明的结构当中创作小说;还有一种是福楼拜式的,是解剖式的,就是微观情感式的东西,聚焦一个人的命运,在一个人当中去见一个时代、见一个历史。阎真的作品更倾向于解剖式的现实主义。刘艳认为,这部作品表现出超强的现实主义特色与指征,对种种社会现实,有着写实主义、近乎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具备宛如照相机、摄影机记录生活般的高度真实地摹写现实的能力,又在素材的抉择取方面,显示出小说家的剪裁能力与“化”现实生活素材的能力。龙永干强调,作品洋溢着特有的生活的在场感和切实感。与其他的作品不同,《如何是好》的生活立场,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批判性立场,也不是居高临下的俯瞰,而是一种平凡的个体在场的体验和全程感受的进入,形态平和平淡,但是充满着焦虑忧虑,低沉、自然而又真诚。

图片

龙永干会上发言

二、聚焦成长蜕变和理想主义的青春书写

青年的成长蜕变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自五四文学开始,便是作家们时常触及的话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是好》很自然地延续了这一话题。小说通过许晶晶这一女大学生形象的塑造,鲜活生动而又相当真实地呈现了当代青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成长历程,反映了当代青年不灭的理想、内心的坚守和永恒的追求。这成为与会学者的重要关注点。

图片

刘起林会上发言

一部分专家学者注意到当代青年在艰难曲折处境中仍坚持个人追求。周志强提出,小说写出了阶级生活中人不得不自我剥削的处境。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除非像动物活着,被收养才有人的尊严,只要你想像人一样的活着,就充满着动物的卑贱。苦难被恢复于苦难本身,不再具有人格成长寓意的含义。除非卖掉自己就没有任何可能养活自己,这个疑难困境成为小说所呈现的当代社会的基本处境。何同彬强调,青年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问题。小说是新的转折时期的重要文本,让我们重新理解当代青年的成长,对时代来说有很强的警示作用。许晶晶的个人悲伤,就像《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人生》《平凡的世界》《沧浪之水》等真诚关注青年成长的写作,背后通向的是共同的问题。阎真精确地捕捉到了青年形象的变化,包括理想主义的溃散。王攸欣指出,阎真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一种生存状态的展开,而这种生存状态的展开显示了一种生命力。作者敢于正视现实,现在青年人的内卷非常严重,他关注了这一点,而且写得很充分,写得很动人。胡革平认为,成长与困境一直是当代小说叙事绕不开的主题,阎真老师是书写成长与困境的高手。青年的彷徨与奋斗,贫寒子弟的悲愤与艰难,奋斗与抗争在其作品中无处不在。

图片

周志强会上发言

图片

王攸欣会上发言

图片

季水河会上发言

图片

欧阳友权会上发言

但更多的学者则聚焦于青年在苦难环境中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关注小说的精神疗治作用。季水河认为,许晶晶尽管有纠结,面对一些诱惑,虽然没有当代模范青年明显先进的价值观念和明确的价值追求,但还是追求活着之上的价值,始终在彷徨和纠结中不断发展和追求,体现了生活的积极意义。欧阳友权强调,每个年轻人都面临着这样的抉择,面临这样的困境。许晶晶的可贵之处,或者这个作品告诉我们的,恰恰是尽管比别人的起点还要低,但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生在底层不能认命,依然要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不要在生活逆境中放弃做人的尊严。谭伟平指出,小说凸显了当代女大学生的迷茫、困顿、坚定和守望,许晶晶自立自强的表现是90后、00后最值得提倡与赞扬的一种时代精神。在平凡中蕴含着希望,在奋斗中寻找出路,这是小说给我们留下的一种现实力量。陈善君指出,《如何是好》秉承了湖南老一辈作家精益求精的创作传统,也延续着新时期以来“文学湘军”的创新精神。既有对同时代的年轻人的职场困境的深度关注,也有对整个现实的深切关怀;既有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揭示,更有改造现实的美好愿望。赵雷认为,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年轻人是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最有活力和朝气,也是最有理想和希望的群体。每一代年轻人有自己的难处和困难,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走出自己的道路。这也是一本关于理想的小说。我们的社会太过于功利,太过于浮躁,更需要文学给予和保存最后一点理想,一点希望,一点暖意,一点坚守,一点尊严。这种理想主义,在功利浮躁的社会里尤其稀缺和可贵。聂茂认为,《如何是好》并不像《沧浪之水》《活着之上》那样背负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使命,它要解决的是生存面临危机之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初心和人生的理想。这比知识分子的精神自救和愿望更加现实,更加残酷,也更加具有疼痛感。但是无论现实多么残酷,书中总还是有一抹亮色,这就是人性的价值和光芒。傅建安认为,这部作品对处于同样困境当中的年轻人有一种精神的治疗作用。小说有忧伤但是不绝望,写出了困境当中的精神曙光。作品中有写到校歌,一直激励着许晶晶等现代青年知识分子奋勇前进。

图片

谭伟平会上发言

图片

赵雷会上发言

图片

聂茂会上发言

图片

傅建安会上发言

三、关于女性主义社会启蒙价值的深思

当代女性问题,是近年来维持较高热度的社会性议题。上野千鹤子著作的流行和其在网络传播中引发的关注,促使学者们对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从《因为女人》到《如何是好》,阎真笔下的女性人物面貌已发生较大改变。她们不再是柳依依式的屈服于现实的女性,而是许晶晶式的遍尝艰辛仍旧仰望星空的新时代女性。《如何是好》对主人公女性性别身份的设定,吸引了与会学者的注意,他们从不同角度谈及了小说所涉及的女性议题。

部分学者关注小说所反映的新时代女性面对现实的不屈态度和斗争精神。周志强认为,小说突出了女性之身与父权制有趣的权力规则,体现出史蒂文·卢克斯所说的三向度权力观的社会图景。父权制度通过调动社会资源,让人们相信现有秩序是别无选择的,或者对自己有好处的,它塑造人们的观念、认知和喜好,来实现一种权力的宰制需求。而小说中的闺蜜始终代表着父权制的自我规驯和自我驯化。何同彬认为,女性是一种困境,而不仅是性别。女性的困境反应的是普遍的人的困境、人的处境。许晶晶的困境和困惑,不只是性别的困境,更是社会的危机。她在职场和两性关系当中所遭遇到的歧视、潜规则、婚姻和生育过程中的种种矛盾等,总体来说反应的不仅是女性问题,更是复杂深刻的时代问题。赵雷认为,这是一部女性小说。五四以来,人的解放是一个核心的命题,但是女性与男性相比,除了人的解放之外,还有一层女性解放的任务和负担。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女性面临很大的困扰和压力,也面临更多的歧视和诱惑。这也许是历史、现实观念和社会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个体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改变。

另一部分学者则更关注小说所呈现出的新时代女性形象的艺术性,以及作品本身所蕴藏的社会启蒙价值。岳凯华指出,阎真用高超的写作技艺塑造了许晶晶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为当代的女性形象长廊贡献了一个新人,极具真实感。阅读本书可以看到作者展现了学院派作家的特点,为当代女性指出一条奋斗的人生道路。许晶晶这样一个形象和她坚毅的品格很值得当代青年仿效和学习。谢淼认为,上野千鹤子所说的结婚是一种选择,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存在于中国女性和许晶晶的选择里面,因为这是一个必选项,当时她一头扎进了一定要在多少岁之前完成婚恋和生育任务当中,其实她的人生还有很多的选择。这本书让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非常接地气的去思考这个问题。

图片

岳凯华会上发言

图片

谢淼会上发言

四、剖析知识分子内在的心灵史写作

关于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摹写是阎真小说一贯的主题。在《如何是好》中,他继续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度开掘,仍旧高度关注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灵体验,将细腻的笔触深入到感觉的细枝末节,精微地展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在徘徊中坚守自我理想的坚强信念和精神力量。与会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解读。

部分专家学者关注小说对于知识分子心灵世界的描摹,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现实价值和哲学意义。夏义生认为,阎真一直关注知识分子的心灵,关注理想、价值和现实人生之间的冲突。小说反映了当代知识者在这个时代的生存境遇和面对价值追求的悲凉和怅然。胡革平提出,小说标题非常准确的表达了当下年轻人的生存与心理状态,就是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应该如何是好。周志强认为,这是一部通过惊心动魄的心理描写,深入到社会意识内部的心灵史写作。这不是当代生活的思想变迁和观念现实,而是将众多人生的心灵融会为一个女学生的心理;这不是记录时代声音或者现实概括,而是把一个个碎片化的人物的生存经验,铸造成坚硬的当代人生的心灵悲悯。季水河认为,小说把大学校园生活和广阔的社会生活交融在一起,写出了压力社会下青年人的内心纠结与艰难抉择。作者有时候是在交叉、连接、渗透的地方来表现人物,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刘起林强调,阎真特别深刻的地方在于,他对人物命运的模式、心理的描述,对纯个体性的生命史的体验,主要思考的是个体的终极意义所在。龙永干认为,人文精神的坚守,也是此书最大一个亮点。过去一般通过知识分子在独立和依附、抗争与顺应、坚守与随波逐流、悲愤呐喊和虚无萎靡的对抗中来表现,那是一种刚性的对抗,在这里是柔性的对抗。面对生活的复杂性,表现出所谓的“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的坚韧和执着,显得平淡而真诚,日常而醇厚,是对终极意义虚无化的批判,也是对空洞理想的拒绝,是知识分子不断放下的自我坚持。

还有学者关注到小说“心灵史”书写的技巧策略及对知识分子写作的借鉴价值。胡革平指出,小说以从容、细腻、几乎非虚构的写实笔法,和纪录片式的翔实镜头描述故事。作者没有故弄玄虚,对情节进行过多戏曲化的设置,而是秉持一种贴近现实,求真求实的姿态,让人物现身说法,对主人公复杂幽微的内心世界做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刘艳认为,这是一部承载和记录当代年轻人“心灵史”的现实主义力作,记录他们从校园走向社会,期间历经百般困境屡遭身心淬炼的“心灵史”。小说选取的叙述视角颇具叙事难度与艺术独特性。第一人称“我”叙事与其他人物视角叙事以及第三人称内视角叙事无缝衔接、有机融合,将阎真独具特色的心理现实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作家能够自如采取内置于年轻人身上的人物视点来叙述,而不是采用从高往低的教授视角、成熟成年人视角的俯瞰式叙述方式。这部小说,在现实主义题材的素材选取与表现手法等方面,在如何通过年轻人成长叙事写出高校学子、高校知识分子在校题材与年轻人发生的人生演变、心灵演变等方面,都为未来的高校知识分子写作,提供宝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岳凯华认为,小说中的心理叙事特别细腻,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许晶晶。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活动和思考,在一次一次的事件中得以展现。阎真常常以人物的感觉、联想、意识、回忆、反思等方式来展现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有高超的精准把握。这种心理叙事的细腻离不开作家本人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力,当然也得益于例如托尔斯泰、茨威格等西方大师的滋润。

图片

罗宗宇会上发言

关于阎真小说的艺术性,与会学者给予了较多肯定。夏义生认为,阎真是一个纯粹的作家,是为艺术而写作,为文学而写作,而不是为文学以外的东西而写作。赵炎秋认为,现实主义实验性特征既是阎真作为成熟作家的标志,也是其小说艺术与其他作家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阎真给中国当代小说艺术带来的新元素。周志强认为,阎真努力挣脱长篇小说的控制规则,用单一化的角色来写一部心灵长篇,在文体上体现创新,甚至改变了巴赫金对小说的定义。同时,小说让语言和人物自我生长,是对电视剧化、故事绘画和口香糖化写作的一种反驳,是回到沉浸语言小说写作,就是本雅明所说的神性语言,也是从当前语言狂欢的写作回到寓言现实主义的探索。余三定指出,传神的心理描写、生活化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的对话是小说重要的艺术特点。欧阳友权指出,小说中写给未来自己的这封信,是阅读小说的端口,就是古希腊神话当中所说的阿莉阿德尼线,能够把我们带进故事走出故事。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隐喻,涉及一个富疼痛感的人生哲学问题。罗宗宇认为,难题叙事是阎真长篇小说的一个基本叙事母体。实际上从第一部小说《曾在天涯》,一直到《如何是好》,可能都存在着阎真式的心理叙事,它与难题紧紧结合在一起。当然,也有学者诚恳指出了小说个别不足之处。余三定认为,李亦明在家中随手扔糖纸的行为似乎不太符合人物性格。何同彬认为,小说存在少许生活细节不是特别客观和准确的地方。王攸欣表示,小说中关于形成内卷的根源的东西,除了讲人性本身以外,其他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令人满足。会议最后,湖南省文联为“湖南省新时代文艺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基地”授牌。

图片

授牌仪式

图片

长篇小说《如何是好》研讨会合影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张秋瑾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