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评丨任彧婵:一个“糯叽叽”的故事

来源:湖南文艺网 作者:任彧婵 编辑:施文 2023-03-13 15:09:56
时刻新闻
—分享—

一个“糯叽叽”的故事

——读《黑的白的全都可以》

文丨任彧婵

诺亚的中篇童话《黑的白的全都可以》,全书5万多字,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读完这本轻松活泼的小书,享受一次奇妙瑰丽的精神SPA。

s34306537.jpg

不同于诺亚以前的《哑江》《云上日光》等儿童文学长篇深沉的底色,在这本书中,诺亚承袭了她中短篇童话一贯的格调与优势——温暖含蓄,天马行空。诺亚是一位十分善于发现生活中“萌点”“萌感”的作家,她轻松活泼的语言正也能够精准地表达出万事万物中的“萌”,Z世代对“萌”文化情有独钟,这也能解释为何诺亚的童话为何能广受欢迎。

“萌”点十足,角色形象、语言风格活泼可爱

出场的主要角色,无一不“萌”:大熊猫、小熊猫、水豚、安哥拉兔、烙饼章鱼、猫主任、小葡萄……就连最跟软萌搭不上边的猫头鹰,也是猫头鹰中最呆萌的雪鸮。整篇童话就像是一个软乎乎、糯叽叽的萌物集邮册,看得人心都要化了。

角色的设定也富有密集的萌点,例如容易紧张,紧张起来就要嚼胡萝卜的安哥拉兔;写信开头千篇一律“你好呀,我是烙饼章鱼。”的烙饼章鱼;对罐子感到好奇,头钻进罐子里拔不出来,不安地大叫“我失明了”的猫主任;喜欢重复附和别人的话的葡萄们……所有这些全都让人忍俊不禁。

细节真实,想象的世界跟现实世界一一对应

这是一篇老少皆宜的童话故事,粗读有趣,细看会发现里面设计了许许多多非常精巧、可做科普的细节,这些细节在也许会像一颗颗小种子一样,埋在小读者的心中,等待未来合适的时间萌芽。

例如,开篇大熊猫老板吃的华西箭竹分布于中国甘肃南部和四川西部,是大熊猫主要采食的竹种。这是跟大熊猫动物习性贴合的生活习性;而它使用的“红木桌子”,以及语言、神态,又像极了生活中的老板,“原则上是这样的,但凡事都有例外。”贴着人类生活的语言和细节真实的大熊猫相结合,一切幻想都变得熟悉又富有逻辑了起来。正因如此,虽然是童话,通篇大量运用拟人,但这种浓浓的生活气息,不断构建着读者的想象,代入感非常强烈。

还有小熊猫吃苹果的细节,也显然来源于现实的积累,并非凭空捏造,许多动物园都会用苹果给小熊猫当零食,包括“小熊猫顺手从花盆里摘了一颗果子,嘎吱嘎吱地嚼起来。”这样的细节,也是贴合实际的,因为小熊猫的主食之一就是浆果、花朵。书中除了可爱一无是处的烙饼章鱼,甚至连这个看上去很像编出来的名字,都并不是编的,学名加利福尼亚面蛸的动物,其别名就叫烙饼章鱼。而烙饼章鱼在信中提到的小飞象章鱼,就叫这个名字;信中那个草原上的英勇少年,其实说的是成吉思汗。

真实的细节在这篇童话中随处可见,包括吃水葫芦、脾气特别好的水豚,真实的、生长在大自然当中的水豚,就是一个十分佛系的物种,跟任何动物都能处得来。而作者巧妙地将它的这一特性化用到了故事情节当中:“我上班的第一天小熊猫就说过,水豚是动物界人缘最好的……‘算了。’水豚慈祥地说。神奇的是,每当水豚用温和的语气说出这两个字,所有动物都卸下了防备……”,而这也不是诺亚第一次写水豚了,在她的短篇《水豚翻译员》当中,“蠢萌”的水豚就曾经占据C位。

爱较真的“列文·虎克”读者,将在这篇童话当中探索到更多隐藏的乐趣,故事之外还有更多的故事。

风格明显,个人倾向的叙事表达更加独特

诺亚的写作带有她现实生活中的偏爱。例如西瓜。西瓜的“彩蛋”来源于我跟诺亚的闲聊,诺亚说她很喜欢西瓜,童话里总会写西瓜,听她这么说,我也忍不住留意了一下,果真如此!例如在本书的“花草鼓励专家”的章节当中,西瓜就隆重登场,最后还成了前台的装饰。而《水豚翻译员》里,水豚因为在回味西瓜不开口说话而引发一系列的恐慌;猫,也是诺亚童话当中的绝对主角,“罐子里面有什么”章节中,好奇的猫主任把脑袋伸进在松鼠夫妇的罐子当中一探究竟,最终不慎将头卡在了罐子里,性格傲娇却又可爱,习惯古怪却又无伤大雅,这种带着缺点的角色,同时又自带光环,实在讨喜。诺亚此前的《地球奶糖》《猫盒子》等作品,无不带着诺亚作为“猫奴”对猫这种动物的偏爱,而这种赤裸裸的偏爱,也给诺亚的写作带来了充分的灵感。

将无限的想象力构建在无限的真实细节之上,创造出新奇瑰丽、充满幻想,却又不乏真实感和逻辑性的童话世界,诺亚的童话总在创造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引领着读者从另外一个视角观察生活。

来源:湖南文艺网

作者:任彧婵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