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份常德文艺界的新时代答卷——来自第八届常德原创文艺奖的报道

来源:常德融媒 编辑:施文 2023-01-05 16:43:01
时刻新闻
—分享—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为人民放歌、为时代喝彩。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原创文艺奖自2012年创办以来,充分调动全市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加强本土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常德文化强市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今年4月27日,第八届常德原创文艺奖评奖工作启动。常德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一部部反映时代呼声、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呈上了一份属于常德文艺界的新时代答卷。

精品力作讴歌文艺新时代

“艺术创作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内心精神体验,也会是时代的观照。”在两次获评中国书法兰亭奖后,陈华以书法篆刻作品《陈华印痕》,获得了第八届常德原创文艺奖特别奖。

一份常德文艺界的新时代答卷——来自第八届常德原创文艺奖的报道

一份常德文艺界的新时代答卷——来自第八届常德原创文艺奖的报道

▲陈华书法篆刻作品

在他看来,书法和篆刻艺术,一直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也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上的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面貌蓬勃向上,书法篆刻艺术也在紧跟时代大潮,在努力地继承传统中不断有新的拓展,无论是形制,还是技法上。

“在这样一个蓬勃向上的时代背景下,为时代写照,为美好生活记录,是每一个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写字刻印二十多年,陈华坚信,唯有源自骨子里的坚持与热爱,才会有强大的力量支撑着自己不断深入,不断去学,不断去做,才会有不断的提升和蝶变。

每一个不同的时代,都能在这个时代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找到它不一样的印记。陈华以真心、多深情、有触动的状态对待艺术创作,感受时代的美好,也为常德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

“文艺创作要坚守民心正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仅仅笔下有人民,灵魂深处也要有对人民发自内心的尊重。”以中篇小说《去明月寺练练枪法》获得本届常德原创文艺奖,全国作代会代表、常德青年作家陈文双有感而发。

这是他第四次获得常德原创文艺奖,也是他从散文写作转向到小说创作的一次精彩亮相。小说以主人公陈况去明月寺打青鸟为明线,刻画了莫索镇在经济发展时代洪流中“摸索”的阵痛,体现出了对普通百姓的生存现状的同情。小说从微观尺度将审视的目光投诸时代背景与潮流,字里行间流淌着人杰地灵的“湘音”,浸润着楚湘独特的文化气质,为象征主义本土化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当代中国生活多姿多彩,人间景象气象万千,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陈文双认为,真正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的深刻浓缩,是对生活的高级赞叹,是对文化艺术美的无比崇敬和高尚追求。“要始终把自己置于人民大众当中,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寻求创作灵感,捕捉文学形象,扎根湖湘文化,倾听大地脉搏,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学创作坚持传承与创新

“我嫁给了文学,一辈子不离不弃。”得知自己再一次获得常德原创文艺奖,85岁的剧作家刘京仪微笑着对记者宣称: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作为常德文学界的“长青树”,刘京仪目前已创作完成13部有影响的文学剧本,其中6部作品已经搬上了舞台,颇受业界好评。本次获奖的新编古代伦理剧《左相训女》已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正在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紧锣密鼓的排演。

剧本以旧小说《天雨花》为蓝本,讲述了明末首辅大臣左维明的训女故事,从儒家道学训女立场,提升到对封建权势相袭相生恶果的反思,对“父有势来儿有势,父有权来儿有权”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这是一个古代高级干部的家庭教育故事。”刘京仪表示,在当今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主流道德观念的大格局下,这样的“以古鉴今”是有意义的。

“文学作品背后值得探究的背景故事,让我真正对文学产生热爱,而身边景、事、人的观察,总能带给我许多灵感。”在谈及自己的文学兴趣与写作经历时,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大一新生陈聪敏表示,“我喜欢笑,喜欢四季皆为生机的绿意,喜欢轻声言语的大自然,喜欢酣畅淋漓地运动,也喜欢与文字作伴的安静。”“会带着对文学和创作的热爱,一直前行。”

在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就读期间,陈聪敏加入常德市作家协会。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写作成为一种休息方式,让她找到现实与理想的平衡点,在对作品精益求精的雕琢中,感受文学的美好。其间,18岁的陈聪敏发表了散文作品《外婆与鱼》,获得了本届常德原创文艺奖新人奖。

在作品中,她以独特的视角探究平凡生活,通过祖孙俩家常式的对话,塑造了一个淳朴、坚强、乐观,却又命运多舛的外婆形象。以带有乡土味的文字表述,呈现普通的生活场景,从中流露着纯真的亲情,素描了生活的幸福,更折射出时代的发展。

深入基层讲述中国好故事

“常德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的美术很美,很有趣。”因为一直偏爱民间美术,出生于广西柳州的“90后”画家徐宗建将独具地方特色的桃源木雕“搬”上了画纸。2021年,国画《记忆·桃源2》荣获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齐白石”艺术奖,今年再次荣获常德原创文艺奖。

一份常德文艺界的新时代答卷——来自第八届常德原创文艺奖的报道

▲徐宗建国画《记忆·桃源2》

这幅工笔重彩画作品取材于桃源木雕文化元素,以组合形式完成构图,6幅画作两两对称,别具一格。画面的动物造型生动有趣,植物的造型夸张有韵味。作品在赭石色的底色上施以石青石绿等颜色,色泽浑厚,个性鲜明。

徐宗建觉得,中国民间艺术从广袤的土地上、从漫长的光阴里诞生,积淀着太多浓厚的人文底蕴。“我想做的,就是寻找这些记忆与结晶,讲述其中的历史与文化。”

早在2019年,他以常德河街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绘画作品,其中的代表作品《河街新韵》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这是常德人留住乡愁、延续乡愁的地方,也是异乡人感受乡愁、牵动乡愁的地方,也是我主题绘画创作的伊始,梦开始的地方。”随后几年,徐宗建探索技法,研究构图,经营画面,设色布局,坚持从传统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激发创作灵感,作品频获大奖。

对于酷爱摄影数十年的摄影家周献坤来说,好的摄影作品应该是彰显个性,引人思索,给人启迪。拍摄身边熟悉的题材,更应懂得拍摄题材的表象和内涵。

一份常德文艺界的新时代答卷——来自第八届常德原创文艺奖的报道

▲周献坤摄影作品《满载幸福的“慢火车”》组照

他将镜头聚焦身边容易被忽视的美景以及渐渐消失的人与事,发现了这趟穿梭在山区的“慢慢游”绿皮火车。

时令瓜果、炒熟的板栗、刚刚从菜地里摘下的新鲜蔬菜、晒干了的花生、捕捞的鱼虾……慢火车,让沿线农户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有了销路,从最开始的改善生活,到如今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在交通还不够发达的山区,绿皮火车带给个人的不仅仅是出行便利,还承载着人们的生计与幸福。

周献坤用一组黑白图片艺术地讲述了发生在中国大地的平凡故事。都说绿皮火车很慢,很旧。但沿线老百姓的心里,没有比这更快、更实惠、更温暖的车了。这组被命名为《满载希望的“慢火车”》摄影作品,生动地展现了铁路的责任和担当,更彰显出了“国家的惠民政策、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荣获第十九届湖南省摄影艺术展纪实类最具收藏价值作品。

这些获得第八届常德原创文艺奖的优秀作品,是时代精神在文化层面的生动折射,是常德文艺工作者“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的生动实践。

(徐志雄 谈雅丽)

来源:常德融媒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