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深山里的野玫瑰”
文丨万心怡
“女书”又称“女字”,被拼音之父周有光称为“深山里的野玫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女性专用文字,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与变革,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它的起源尚未定论,千百年来,只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及其近邻一带妇女中。它靠母传女、老传少,一代代传下来。“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植根甚古、牵涉面颇广、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其特点是书写呈长菱形,字体秀丽娟细,造型奇特,也被称为“蚊形字”。2006年5月20日,“江永女书”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买咖啡的时候遇到它,压马路遇到它,就连街边一间小小的米粉店里,也有它的身影,它,就是女书。”短视频创作者都靓Amber这样描述她与女书的“遇见”。在这短短的2分25秒里,我们了解了女书起源、女书的现状,以及女书的魅力。
内容选题上,视频选取湖南江永的女书为主题,为这个一度面临失传的文字做推介,正合都靓Amber给自己的定位:“在最快的时代,做最慢的事。”在这个快节奏、多元化的短视频时代,优质的文化拾遗内容总是能让人停下脚步,歇息个三五分钟,便能窥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民心里生根发芽。
拍摄制作上,视频结构清晰,过渡自然,节奏舒缓,画面精美。片头伴随着悠扬婉转的笛声,在炫光特效闪过的一刹那,瞬间“点亮”了女书起源地——江永上甘棠的标志性景点画面。天空、小桥、姑娘与门楼,拍摄者将这些意象嵌于画面,有意把观众带进一层诗意的空间。此时,明亮大气的标题文字缓缓淡入。而后将色彩、构图、光影、运动都十分讲究的实拍画面巧妙结合影视素材,合着精彩的文案,在纷繁芜杂的短视频空间中打扫出清净的一隅,让观众静下来,好好听她讲述女书的故事。
文案表达上,都靓Amber延续了她一贯的风格:散文诗的语言。文字真诚而充满力量,再配上她轻柔却坚定的声音:“她们就是要这世间的清风明月,不再只是匆匆从生命里路过。她们就是要记住生活的歌、哭、笑、泪。每写一笔,都是在构造万分之一的我,千千万万次,于是我,成为‘我’。”视频结尾处的两三句“爆点”,以布满整个画面的大字幕方式呈现,千百年前江永女性创造女书文字的理由便直扣人心。
“‘女书’还有一个传统,叫作‘人死书焚’,当他们知道自己要离开,就会把一生所写用一把火烧得一干二净,从此落花归泥,尘世归天,也正因为如此,你看到的每一幅女书都如此珍贵。”民间保留的古代女书作品极少,后来又经过了比较大的波折,女书便一度濒临失传。
好在,目前湖南积极实施抢救和保护女书文化工程,通过兴建女书文化村,建立女书博物馆,组织开发女书工艺品,发展女书文化产业。这一“深山里的野玫瑰”,正持久而坚韧地绽放着。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万心怡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