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评丨张绍民:今天该怎样读周立波

来源:湖南文艺网 作者:张绍民 编辑:施文 2022-02-17 09:49:22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天该怎样读周立波

文丨张绍民

小时候读周立波的小说,就被作品里风趣的方言引得开心,今天再读,感慨更是颇多,也对土地改革以及合作化这两项伟大的运动有了一些更为深刻和形象的了解。

周立波的作品《暴风骤雨》在1951年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山乡巨变》被收录进《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些足以说明他在现当代汉语小说里创作出了自己特有的亮丽文学风景,他的长、短篇小说在现实主义文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现在的我们该怎样去读周立波?

要在现当代汉语文学体系之中对周立波进行解读。

柳青、赵树理、丁玲、周立波、孙犁他们的作品各有千秋,都值得现在的文学研究者与爱好者学习研究。

将目光放到湖南文学的视野范围,周立波与丁玲都在现实主义文学中占了一席之地。因此,在现代湖南文学的研究中,周立波受到了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根据对历史资料的研究以及人们对他的一些主观印象来讲,周立波的文学造诣深厚。他有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储备,不仅能用他自己的视角和理解去讲解肖洛霍夫、陀斯妥耶夫斯基等国外作家,还有着优秀的外国语功底,他编译了数本外国作品,譬如《被开垦的处女地》、《复仇艳遇》(原名杜布罗夫斯基)等,正是因为这样,周立波在文学创作上有着非同一般的广阔视野,他知道世界性的经典创作与作品是怎么一回事。

周立波是红色文学的经典作家,其经典作品《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是描写那个时代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我们以及后来者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

新时代想要创造出优秀的红色作品,需要推陈出新,继往开来,需要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作品有深刻的回顾,有全新的开拓,周立波这样的红色经典作家对于立志从事红色文学创作的人而言,是值得深入研究学习的文学宝藏。

周立波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无论是以东北农村面貌为描绘对象的《暴风骤雨》,还是以湖南益阳大地文化历史风貌为蓝本的《山乡巨变》,作品中的地域风格与文学作品中方言的运用,都有其特别的语言韵味。

《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禾场上》等作品里那充分的、淋漓尽致的益阳方言运用,可以称得上是现当代小说创作中合理运用方言的“教科书”式标准,不仅展示出一个作家雄厚的语言掌控能力,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方言的魅力。

最近,益阳走出来的一些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使用了浓厚的益阳方言作为小说语言,可谓是对周立波方言乡村小说的继承与发扬。

我们能从周立波身上学到什么?

周立波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最为重要的是他对党的文艺无限忠诚,他的文学作品做到了源于人民,服务人民,周扬在一篇文章中说:“立波首先是一个忠烈的革命战士,然后才是一个作家,立波从来没把这个位置颠倒过”。这是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我们需要学习与致敬的地方。

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需要更多的文学工作者与文学爱好者来记录,来为时代立传,为人民书写,需要我们像周立波一样,拿起笔,唱出“山乡巨变”的新旋律,写出美好时代的新篇章!

来源:湖南文艺网

作者:张绍民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艺频道首页